论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2014-02-04 12:36刘树春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医药素质教育素质

刘树春

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847

论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刘树春

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847

信息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大学图书馆的新的职能。强化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信息素质,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医药学专门人才过程中必备的教学内容。本文讨论了信息素质的含义及标准演变,并从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状况、信息服务的特点变化及用户对信息的利用特点等方面探讨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同时,论述了在中医药院校针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范围,以及可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的调整与转变。

信息素质教育;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教学模式

进入新世纪,大学图书馆在以多种形式开展资源保存、信息管理和用户服务职能的基础上,逐渐开始重视其教育职能。长期以来,在国内各高校开展的图书馆教学工作还是以文献检索课为主体,采取以教授学生获取并利用书刊文献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信息时代,单纯的获取与利用文献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科学研究和终身学习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信息素质要求。强化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信息素质,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医药学专门人才过程中必备的教学内容。

1 信息素质及其标准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又称“信息能力”或“信息素养”。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1]。l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首先提出了信息素质的概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定义内容也不断地得到丰富和扩展。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确定的信息素质标准为“作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能够确认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对所需信息进行定位、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纽约州立大学图书馆馆长理事会在1997年的信息素质倡议最终报告中将信息素质定义为“可确认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通过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可以看到,信息素质的定义从最初的利用信息源解答问题,到掌握找到和利用信息的技术,最终发展到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并具备获取、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质教育是 21世纪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用户(Who)的信息意识;指导用户准确认识信息在教学、医疗、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Why),使其了解何时(When)需要信息,需要什么信息(What),在哪儿(Where)及利用何种方式(How)能及时全面高效地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科学地评价、管理、交流和充分利用,最终形成自己的创新知识。

2 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全国中医药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相继成立了信息素养教育相关分支机构,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活动。可以认为,信息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培养现代化知识人才的要求,在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2.1 信息素质状况决定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007年,对1 538名入校新生做的信息素质状况问卷调查[2]的结果显示,有 6%的新生没上过电脑课,5%没上过网,55%的学生家庭没有电脑,19%对电脑操作有困难。即便是有电脑基础的新入学大学生,约占半数不熟悉网络工具软件和搜索引擎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在三分之一经常上网的新生中,约占半数学生的上网目的仅限于休闲娱乐和浏览新闻。说明新入校的学生,虽然已经部分具有自主网络信息查询的愿望,但由于教学和考试的需要,主要还是关注常规的社会信息,以及资格认证考试、视频等数据库。而进入高年级学习阶段,才开始逐步关注信息评价与利用、科技论文写作和一般性专业相关信息的获取。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网络、计算机及智能手机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普及,大学生对网络的了解程度和对计算机的拥有数量都有明显的提高。但在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大多数在校本科生(甚至包括研究生)中,还没有具备最基本的专业信息素质。对电脑、网络、搜索引擎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应用,对专业网站、数据库、工具软件、知识平台往往缺乏了解,而针对专业信息检索、评价、利用、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更是知之甚少。

2.2 信息服务特点的转变决定信息素质教育的紧迫性

信息产品的多样化,信息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对读者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1 信息产品趋于多样化 进入数字信息时代,信息服务部门在原来收藏传统印刷本书刊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对信息产品的收集与提供,数据库类型也从单一的文献库、专利库等向相互关联的信息库和知识库转变。如各类书刊文献、专利、药品、疾病知识等专业数据库,以及集文献、病案、药品、方剂、工具书、学术著作、临床经验等于一体的知识性数据库。信息产品以及信息资源种类越来越多,数字化虚拟馆藏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这就给学生对各类信息资源的认知、了解、获取与利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2.2.2 信息服务方式趋于多样化 传统的大学图书馆为学生读者提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都严格受制于其藏书的地点、布局、规模、时间等因素。而进入信息时代,管理与服务的概念不再局限于本馆常规的物理馆藏资源,为读者服务的方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书刊借还和被动的文献检索,取而代之的是图书馆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信息产品的加工与推广、电子资源整合和网络资源的导航、专业信息的评价与发布、图书馆资源的远程访问与利用、网络虚拟咨询和文献传递以及移动图书馆服务等。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途径以及多种多样的信息利用方式,进一步对读者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特点决定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读者对信息的获取习惯发生了改变,更愿意自主学习,从而对信息服务的要求更高。

2.3.1 用户更加注重自主学习 虽然图书馆不断改变管理与服务模式,如书刊阅览实行全面开放以及图书自助借还等服务,但读者到馆率和纸质书刊的利用率还是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和特点[3-4]。据统计,本校2010年在校生比2006年增加近50%,但图书出借册数却下降了15%,在校生年均借书数从34.94册下降至19.79册。虽然有些图书馆采取扩大资源宣传和增加服务项目等手段实现了图书馆到馆人数的“表面繁荣”,但据调查,其中有 90%以上是利用多媒体阅览室、研修室或自修室的读者,即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到图书馆就是利用其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或网络环境,从事复习课程、潜心思考等自主学习。

2.3.2 信息载体以及用户的信息获取习惯发生了改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信息管理和传播中的普遍应用,“无纸化”出版和资源的数字化趋势愈发明显。如:2012年3月,有244年出版历史的《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宣布停止印刷版发行,全面转向电子化的光盘版和网络版[5];有100多年历史的《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及生物医学重要检索工具《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等都在新世纪初停止了其印刷版的出版,分别由网络版所取代。国内生物医学专业的传统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国外科技资料目录》《中国医学文摘》系列等也相继转型或被数据库所替代。

以往研究人员获取学术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亲自到图书馆检索、借阅图书或报刊资料。但随着数字化书刊和数据库的大量涌现、电子网络设备的快速更新换代以及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环境,导致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和阅读习惯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由传统的获取利用方式向通过电脑、手机等进行网络检索、在线浏览或下载阅读等转变,由亲自到图书馆检索借阅向校园内外远程访问、在线咨询等转变。

2.3.3 用户对信息服务的要求更高 信息时代的生物医学领域,技术更新速度快,科研进展迅速,信息半衰期短。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既要准确,还要方便、快捷;既要求获得信息的数量,更需要对信息进行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在原来的文献需求基础上,读者更需要获得事实性数据、专业性信息和相关知识的服务。同时,对服务的专业化和个性化要求也愈发急迫,如:文献调研、趋势分析、课题查新,以及在课题申报、研究生立题前的研究方向指导和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趋势的合理评估等。

3 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调整

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图书馆履行其信息职能和教育职能的具体体现。以往图书馆的教学工作主要表现为通过《文献检索与利用》等课程的设立,使学生初步掌握图书和期刊文献的获取方法并加以利用。进入新世纪,随着信息生产、传播、组织、管理、服务等模式的转变,给信息素质教育也赋予了新的内容。

3.1 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一般可以分为基本信息素质教育和专业信息素质教育两部分内容。

基本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本的信息素质。从内容上说,应在传统的教授文献检索与利用内容的基础上,逐步向知识和信息获取扩展;将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文献技能,向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信息的查询、获取、评价、组织、管理、利用和交流,进而创造信息和知识能力的方向发展。具体内容应该包括掌握信息的基本知识,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载体的特点,学会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具备对信息需求的准确描述能力和获取技能,了解可用的信息源并具备一定的评价能力;在遵守相关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管理、利用和交流。

即便是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的文献或信息获取技能教育,也要从原来教授学生利用检索工具书或期刊文献数据库等获取信息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到培养用户利用事实性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知识数据库、网站、论坛等方式进行书刊、会议、专利及网络知识等各类信息的检索,即从文献检索扩展到信息检索、知识检索,提高用户通过纸质书刊、数据库、网站、论坛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能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价与利用,形成初步的信息产品,如综述报告、评论、项目申请及汇报等。

另一方面,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具备基本信息素质的基础上,还要重视专业信息素质的培养。即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还必须与专业相结合,要使学生掌握医药相关专业的信息源,包括各类型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知识性数据库、事实数据库、专业信息网站、医药学术机构及网络书刊等;指导用户具有专业信息的获取和评价能力,并且能够有效利用这些信息解决专业性问题。

3.2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对于大学图书馆来说,面向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包括新生入馆教育、新教师岗前培训、信息资源利用讲座、专业读书活动、学科馆员服务及即时或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等。通过多种方式,让用户提高对信息的认识,了解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及其对教学科研医疗的作用。在提高用户信息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定向讲座培训及为各层次学生开设选修课等方式,强化学生和医教研人员的信息素质。

对于中医药院校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的本科生,缺乏对期刊、数据库等信息资源的认识,即便是研究生,在刚入学时其信息意识也不够强,导致学生对授课内容缺乏足够兴趣,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相关教学和培训中,可尝试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模式,从用户在学习、医疗和科研活动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教授方法,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学科馆员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献调研、科研选题、信息评价、论文撰写与投稿、文献分析与趋势预测等方面的讲座或讨论。此外,也可以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 Learning)或项目驱动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6],通过信息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建立学科知识框架的学习模式,使用户根据任务和课题确认所需要的知识信息,系统收集、合理评价相关信息,并能将分析、综合的信息应用到学习与实践中,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的知识。

[1]Sheila Webber, Bill Johnston. Conception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new perspectives and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2000,26(6):381-397.

[2]王强,刘树春,杨健,等.中医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起点调查、分析与建议[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5):110-112.

[3]张莲.图书馆图书借阅统计分析对比——以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8(4):96-98.

[4]彭跃峰,夏杰.高校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利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10):86-90.

[5]Encyclopedia Britannica Blog. Change: It’s Okay. Really. [EB/OL]. [2012-03-13].http://www.britannica. com/blogs/2012/03/change/.

[6]邓小霞.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12):191-192,213.

Education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the Academic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u Shuchun
(Library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Liaoning 110847, China)

Education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one of new tasks for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e new era. Consolidating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the compulsory teaching content of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an help cultivate senior medical professional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e concept and criteria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were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The necessity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wa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situ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s in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information using features. Meanwhile, the content areas of education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to TCM students, feasible teaching models and adjust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were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as well.

education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ademic student; teaching model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3.005

刘树春,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中医药文献分析,数据挖掘。E-mail: scliu45@sina.com

2014-03-10,编辑:魏民)

猜你喜欢
中医药素质教育素质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