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产能过剩依然是第一命题

2014-02-06 03:06中国农资评论员阴剑锋
中国农资 2014年6期
关键词:氮肥尿素化肥

□ 《中国农资》评论员 阴剑锋

产能过剩已经将化肥行业逼到无路可退的地步,在探寻发展之路的进程中,行业需要面对更加复杂的内外环境,化解产能过剩依然是化肥行业今年的第一命题。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完成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专题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已将炼油、氮肥、磷铵、氯碱、纯碱、电石、甲醇、氟硅八大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上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国资委等相关部门。

产能过剩已经压得化肥产业透不过气来。据了解,2013年,我国合成氨总产能达7500万吨,尿素总产能达8000万吨,磷肥总产能达2360万吨。2013年,19个新建的尿素项目陆续投产。专家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国尿素产能将突破9000万吨,产能过剩将达到2000万吨。

在化肥行业,很多人依然存在一种惯性思维,认为国内产能过剩一定会在国际市场化解,一直对化肥出口充满幻想。在一片呼声中,国家政策也成为救市的“奶水”,化肥关税大门再次打开,这瓶“奶水”对于中国化肥产业来说是甜是苦,需要时间来验证。然而,对于当下的出口政策能否起效,很多人并不乐观。

专家分析,其一,国际三大肥料均存在产能过剩。国际肥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化肥年产量约2.36亿吨,而消耗量才2.32亿吨。在全球化肥总量过剩情况下,化肥行业若寄希望于通过出口解决国内产能过剩困局,违背现实。其二,国内富余产量过大。国际肥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3年间,全球大约有140个化肥项目投产,其中有50%在中国。这是压在化肥产业身上的一座大山。其三,出口难有成本优势。我国化肥主要出口印度、巴基斯坦、独联体等地区。印度由于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今年将减少尿素进口。中东、独联体国家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在生产成本上,中国显然不占上风。

事实已经证明,出口并没有成为中国化肥行业的救星。去年1月至11月,我国化肥出口1721万吨,同比增长13.8%,但出口金额同比下降9.7%,平均单价同比下跌21%。近年来,氮肥和磷肥行业已经产能严重过剩,大家之所以没有感到“切肤之痛”,是由于出口变成了“止痛麻药”。如今,新建化肥产能陆续释放,国内需求难再增长,出口形势日益严峻,化肥市场持续十多年的慢牛走势已经结束。

如何化解产能过剩?最关键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产能减速,实现平稳“软着陆”。据悉,有关部门近日召集氮肥行业专家召开专题会议,为出台进一步化解产能过剩政策做准备。新政预计将从两方面发力,一是优化存量,完善产业政策,切实将落后产能淘汰出局;二是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控制新增产能,未来新批产能大门或将关闭。中国石化协会表示,今年将下大力气在控制新建、技术进步和淘汰落后三个环节上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力争明显改善化肥产业供需失衡局面,并培养出一批化解产能过剩,转型升级的典型示范企业。

化解产能过剩,老技术、老肥料需要减速,而新技术、新肥料却需要提速。在化解化肥行业产能过剩的进程中,企业应发挥更大作用,化肥生产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企业乃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实已经证明,在产业严冬中,新型肥料行业却显现出勃勃生机,成为化肥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产能过剩是化肥行业当下必须面对的第一命题,只有全面彻底解决好这个命题,才能让行业发展回归正途。走出幻想,立足长远,从行业现状入手,从国内实际出发,这才是化肥产业面对产能过剩必须时刻保持的心态。加大创新力度,加快产业升级,加强宏观调控,这必须成为化肥产业未来发展的主线。

猜你喜欢
氮肥尿素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挖掘机尿素喷嘴散热改进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尿素再涨 也换救不了市场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纪念安徽小氮肥诞生六十周年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乱七八糟的“尿素”是该好好治一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