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权力清单”制度建设的实践探索

2014-02-06 20:57于新东
浙江经济 2014年7期
关键词:权力清单负面事项

于新东

浙江“权力清单”制度建设的实践探索

于新东

看未来,浙江成功还是有赖于继续激发民间活力。从下一步发展来看,浙江将着眼于“权力清单”与“负面清单”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和扎实贯彻落实

浙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重大战略部署中明确提出,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无论是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延续来看,还是从浙江行政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来看,不断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制度均可谓是找到了行政体制改革特别是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切入点与突破口。而事实上,也只有当“审批事项最少、审批速度最快、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时,浙江民间发展活力最强的辉煌才会再次降临。

战略背景与重大意义

体现落实了中央精神。一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核心的核心,“权力清单”与“负面清单”制度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这是本届中央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4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传递出自我革命动真格的信号。对比一下2013年两会时总理说过的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的三分之一以上的话,就会发现这一目标今年就会实现,足足提前三年。

坚持发展了浙江经验。浙江成功经验总结得很多,但说一千、道一万,充分激发民间活力是最为根本的一条。激发民间活力为什么相对只有浙江做得最好?除了浙江历史渊源的人文因素外,关键的就是理论界有研究者所概括的“政府无为而治”。更为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积极无为而治”。倘若真的是政府消极无为,浙江不可能有今天的繁荣发达。本届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全力打造行政审批速度最快的省份”,就是以此为突破口来重现浙江发展的勃勃生机与巨大活力。

巩固促进了廉政建设。“权力清单”制度的建立与推行,看似仅仅是政府部门对自身权力的一次梳理与确认,但往深了看,其实更是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和重大行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权力清单”工作:一个是减权,就是减少审批权及事项;一个是确权,就是确认保留的权力事项;一个是规权,就是规范权力的运作。随着减权,把本该归于社会市场企业的权力还回去,从源头上断了权力寻租的来源;随着确权,明确权力的边界,你想再用不归你的“权力清单”以外的来贪污腐败已没门了;随着规权,向全社会告知,就是公开透明,是全社会无数双眼睛盯着在监督的。久而久之,行使权力者须以敬畏之心用权,需要办事者只要合法合规无需求人,从此“潜规则”变“明规则”,这样的良性循环就能够逐步营造出全社会的风清气正的好氛围。

改革进展与主要问题

浙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自2013年年初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式启动以来,领导雷厉风行、部门齐心协力、群众监督有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体现在审批事项减少上,其中行政许可事项,省本级从718项减少到424项,减少41%;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从560项减少到125项,削减比率达到78%。非行政许可审批实施机关从57个减少到了30个,减少47.4%,27个部门不再实施非行政许可审批。二是体现在审批效能的大幅提升上。依托省政府政务网络搭建了集并联审批、效能监察、信息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联合审批网络平台,开通了14个省级部门以及500多个市、县级部门的审批网络。目前已有20个政府投资项目在网络平台上运行,行政审批时间由200多天缩短到60天。又比如说,在全省范围内,对为民服务类审批事项,各县市区普遍建立了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乡镇审批服务站——村审批代理服务室三级联动、全程代理、办事不出村的制度,极大方便了老百姓办事。这是不经过和原来相对麻烦、困难的情况相比后所无法体会到的便捷轻松。又比如说,针对企业投资项目的高效审批试点工作,自2013年7月29日正式实施以来,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由345天缩短到100天,其中行政审批时间仅35天,企业和老百姓普遍好评、真心欢喜。

是否清单的权力减少得越少越好呢?这种愿望完全可以理解,也是良好的。但是看一份“权力清单”,数量只是形式上的东西,关键则是要看其质量。一份高质量的“权力清单”,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科学合理准确定位好政府角色,这是贯穿“权力清单”的灵魂。政府的角色或者说职能现在基本明确,主要就是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大家也很熟悉,这里不展开论述。同时,在文本上应当具备这样几个要素,一是通俗易懂,这是第一眼看的感觉;二是简单易行,这是具体操作的要求;三是明确规范,这是指尽量减少争议;四是公平正义,这是指不因人因事而又区别对待,一视同仁。

事实上,“权力清单”在减权的同时,更要注重“加”的方面,两者是一对辩证的关系。“加”的方面,一个是政府调节经济社会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要增强,也就是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权力清单”的要求下要进一步加强;一个是市场活力的增加,也就是政府调节给予社会更多的自主时,市场、企业的活力自然更加增强。笔者认为,最要的是澄清这样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可能有个别政府人员误认为今后工作清闲了,恰恰相反要求更高了。首先,要完成服务型、公仆型的角色;其次,该你行使好的审批权,效率、成果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要求大大提高。

如果说现在要改革的事项已没什么容易吃的好肉,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那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恐怕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了。大家从自我革命、壮士断腕这样的用语中就可想象出其中的不易。目前的问题和困难或多或少存在,比如个别部门未申报列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范围的行政审批事项还有待进一步清理,省级放权事项落实不够到位的情况还有所存在,集中审批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未来思考与战略前瞻

2013年11月15日,浙江确定开展推行“权力清单”工作以来,可谓紧锣密鼓、卓有成效。从外界来看,一份清单的拿出似乎理所当然、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其过程之来来回回、有关工作之艰辛烦琐、有关内容之量大面广,绝非想象之轻易。比如,相关的省级部门首先要花大量时间对本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汇总,并上报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材料,材料又要征求专家和市县等有关方面意见,征求到的意见又要书面反馈给相关省级部门,这样多个回合之后才能科学合理地见之于最后大家看到的清单。

实际上,这些细节反映出来的最大信息就是,省委、省政府对建立完善“权力清单”与“负面清单”制度既是有坚强决心的,也是有坚定信心的。历史看,浙江成功就成功在简政放权,充分激发了民间活力。看未来,浙江成功还是有赖于继续激发民间活力。从下一步发展来看,浙江将着眼于“权力清单”与“负面清单”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和扎实贯彻落实。试想,“权力清单”所厘清的政府职能边界,将使得政府更好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负面清单”所划定的企业经营边界,将使得企业进入自由经营境界,从而最终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作用。

就今后的战略方向而言,习总书记有三句话很有指导性,第一句是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第二句是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第三句是凡属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从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脉络来看,大致有这样一个进程:精简机构、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权力清单”、“负面清单”,一步比一步更深入更具体更有效。讲到“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实际上,“权力清单”恰恰是限制权力的,“负面清单”正好是给企业放权扩权的。这两个清单制度的建立和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有三个,一是从点题到答题,而且这个答题是既破且立的,两个清单都体现这个特点;一个是自娱自乐到多向互动,这是两个清单区别以往行政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大特点;再一个是走向于法有据,法治建设将是所有改革包括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最终方向,这个大方向各地要及早把握、及早谋划。

“权力清单”、“负面清单”也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不断探索完善。其中,有四句话可以作为今后指导思想,一是把握中央精神,这是要求任何改革必须始终贯彻落实好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体现浙江特色,这是要求一切改革必须立足浙江、反映浙江、服务浙江、发展浙江;三是强调问题导向,这是要求所有举措都必须是针对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四是满足群众呼声,这是要求一切的工作与政策都是始终以人为本,依靠群众、联系群众、为了群众。这样,浙江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发展之路将愈发稳健阔步前进。

作者为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猜你喜欢
权力清单负面事项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履职看清单 用权受监督
推进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打造电子政务服务新模式 实现政府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建“权力清单”,厘清政府职能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