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地区40岁以上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14-02-09 09:42刘精东陈志雄霍亚南林安华章玉玲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尿酸血尿酸痛风

宋 薇,刘精东,陈志雄,霍亚南,林安华,章玉玲

有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脂代谢紊乱、动脉硬化、冠心病及脑卒中等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也逐年升高。2011年6—10月,为了解40岁以上人群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情况,本研究对南昌地区3 795例40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本病在本地区的防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1-06-09—2011-10-19对南昌市南钢街道办11个社区和东湖区4个社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入选标准:年龄40~90岁的常住人口(居住时间≥10年),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行动不便、交流障碍者及妊娠妇女。共调查4 000例,实际完成调查且资料完整列入统计者3 795例,其中男1 824例,平均年龄(50.7±8.9)岁;女1 971例,平均年龄(51.6±9.2)岁。

1.2 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集中调查的方式,使用统一标准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内分泌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状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饮酒情况、吸烟情况、生活方式、个人史、家族史、痛风病史、肿瘤病史、糖尿病病史及关节疼痛病史等。所有调查对象均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心率,采用台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坐位休息10 min后测量右上臂血压3次,取平均值。并采集空腹8 h后静脉血标本,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尿酸、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肌酐、尿素氮。

1.3 问卷质量控制 调查人员由30名医护人员组成,根据各自分工进行专项培训,由固定专人固定仪器进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检测,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型号血糖仪及血糖试纸检测血糖,数据应用EpiData 数据输入软件在线双份输入、校验和提交。导出后经洗库处理,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1.4 诊断标准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内科学》中血尿酸男>420 μmol/L,女>350 μmol/L的标准[1];痛风的诊断依据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标准[2]。

2 结果

2.1 总体患病情况 3 795例调查对象中共795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0.94%;其中男性488例,患病率为26.75%;女性307例,患病率为15.58%;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χ2=71.48,P<0.05)。男、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1.1±9.4)岁和(56.1±9.5)岁,女性年龄大于男性(t=30.45,P<0.05)。

2.2 血尿酸水平比较 3 795例调查对象的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29.0±89.7)μmol/L,男性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76.0±83.1) μmol/L,女性为(285.2±71.7)μmol/L,男性高于女性(t=36.46,P<0.05)。795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男性平均血尿酸水平为(479.4±58.2) μmol/L,女性为(405.8±55.9)μmol/L,男性高于女性(t=31.45,P<0.05)。

2.3 不同年龄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比较 各年龄组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除40~49岁组高于50~59岁组外,其他年龄组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5);女性(70~90岁组除外)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5)。总体来说,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男女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比较

Table1 Comparison of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组别男性例数 患病例数 患病率(%)女性例数 患病例数 患病率(%)合计例数 患病例数 患病率(%)40~49岁组109428325.86○ 1035878.41 212937017.38 50~59岁组40210024.88*○52511221.33*92721222.87*60~69岁组2417330.29△○3108427.10△55115728.49△70~90岁组873236.78▲○1012423.76▲1885629.78▲χ2值56.7272.6668.74P值<0.05<0.05<0.05

注:与40~49岁组比较,*P<0.05;与50~59岁组比较,△P<0.05;与60~69岁组比较,▲P<0.05;与同年龄组女性比较,○P<0.05

2.4 痛风患病情况 3 795例调查对象中有明确痛风病史者58例,其中男48例、女10例,痛风总患病率为1.52%,男性患病率为2.63%,女性患病率为0.01%,男性痛风患病率高于女性(χ2=412.69,P<0.05)。

2.5 高尿酸血症与生活习惯的关系 按照是否患有高尿酸血症将调查对象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两组的饮酒率和吸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血尿酸正常组和高尿酸血症组生活习惯比较〔n(%)〕

Table2 Comparison of life style between hyperuricemia group and the normal group

组别例数饮酒是 否吸烟是 否血尿酸正常组3000560(18.67)2440(81.33)854(28.47)2146(71.53)高尿酸血症组795233(29.31)562(70.69)318(40.00)477(60.00)χ2值43.0539.16P值<0.05<0.05

2.6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2.6.1 合并疾病比较 高尿酸血症组超重、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及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5,见表3)。

2.6.2 高尿酸血症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年龄分组、性别、是否吸烟、是否饮酒、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糖尿病、高血压、体质指数、腰臀比为自变量,以高尿酸血症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饮酒、性别、年龄、高血压、体质指数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3 血尿酸正常组和高尿酸血症组超重、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比较〔n(%)〕

Table3 Comparison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between hyperuricemia group and the normal group

组别例数超重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血尿酸正常组30001594(53.13)530(17.67)203(6.77)460(15.33)252(8.40)高尿酸血症组795593(74.59)346(43.45) 96(12.08) 229(28.81) 85(10.69) χ2值118.51236.6324.4076.764.08P值<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重要生化基础,约有1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发展为痛风。回顾国内外其他地区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的调查发现,20世纪90年代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在欧美地区为2%~24%[1],南太平洋的土著人群高达64%,新西兰毛利人为10.4%,印尼人为1.7%;台湾20世纪80年代报道30岁以上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5.6%;大陆地区报道的有关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有较大的时间和地域差异,1980年方圻等[2]对北京、上海、广州及杭州地区20岁以上的502例成年人(是当时国内人数最多的调查)的调查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的总患病率为1.4%,男性为1.4%,女性为1.3%,但未发现一例痛风患者。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均逐渐增加,1998年姜宝法等[3]调查显示,山东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男性患病率为5.79%,女性为2.44%,痛风总患病率为0.04%;1998年的调查显示,上海黄浦区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10.1%,男性为14.2%,女性为7.1%,痛风总患病率为0.34%[4];2003年邵继红等[5]调查显示,南京社区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13.3%,痛风总患病率为1.33%;2006年方卫纲等[6]调查显示,北京部分地区痛风总患病率为1.0%;2006年苗志敏等[7]调查显示,山东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13.19%,痛风总患病率为1.14%;2007年广州市社区2 788例16岁以上居民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20.73%,男性为27%,女性为15.27%[8];2009年贾育红等[9]调查显示,唐山矿区人群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11.51%,痛风总患病率为1.21%。

江西省是一内陆省份,属普通南方饮食习惯,通常认为本地区人群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较低,到目前为止亦尚无有关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情况的具体资料。本调查通过对南昌地区社区3 795例40岁以上居民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南昌地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已接近甚至超过前几年部分沿海及发达城市相同年龄段人群的患病率。另外,本调查研究人群为40岁以上居民,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高发年龄人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较高与此也有关。

众所周知,通常女性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绝经期女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本调查结果表明,女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但仍低于各相同年龄组男性,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大量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及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高尿酸血症通过这些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10-14]。本调查也表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超重、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的发生率均较血尿酸正常人群明显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饮酒、吸烟、性别、年龄、高血压、体质指数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可能与这些危险因素一起共同参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而糖尿病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无关,可能由于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后血尿酸水平得以控制有关。如能早期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可能带来一定的益处。

综上所述,南昌地区社区40岁以上居民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均较高,这应当引起当地卫生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视。由于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生化特征,并可能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有关,且多数高尿酸血症无临床症状,因此对全社会开展有关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相关知识的宣教很有必要;已患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血尿酸水平,以减少痛风、痛风性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带来益处。

表4 高尿酸血症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 Stewart OJ,Silman AJ.Review of UK data on the rheumatic diseases——4.Gout[J].Br J Rheumatol,1990,29(6):485-488.

2 方圻,陈灏珠,郁知非,等.中国正常人血尿酸调查及其与血脂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1983,22(7):434-438.

3 姜宝法,张源潮,徐晓菲,等.山东沿海地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3):27-28.

4 王庆文,陈韧,杜丽川,等.原发性痛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5):313-315.

5 邵继红,莫宝庆,喻荣彬,等.南京市社区人群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3,7(4):305-308.

6 方卫纲,黄晓明,王玉,等.北京地区部分人群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6(7):781-785.

7 苗志敏,赵世华,王颜刚,等.山东沿海居民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5):421-425.

8 吴炜戎,郭阶明,杨薇,等.广州市社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现状调查[J].中华全科医学,2008,6(7):728-729.

9 贾育红,崔刘福,杨文浩,等.唐山矿区人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调查[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12):1933-1935.

10 谭来勋,刘志超,龙庆红.血尿酸与脑血管病关系初探[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2(2):164-165,175.

11 姜林娣.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J].中国临床医学,2005,12(4):751-752.

12 冯燕娴,余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101例血尿酸值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4,2(5):403-404.

13 贺常萍.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心脏功能关系的初步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4,2(3):204-205.

14 Gelber AC,Michael JA.Gout and risk for subsequ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meharry hovking study[J].Arch Intern Med,1997,157(13):1436-1440.

猜你喜欢
高尿酸血尿酸痛风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痛风的治疗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芹菜素-钐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小鼠高尿酸血症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