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课前小研究”为支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

2014-02-09 03:38李桂芳
教育观察 2014年11期
关键词:脚手架算式乘法

李桂芳

(桂林市希望小学,广西桂林,541000)

我们希望小学2011年9月开始进行“幸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经过近3年的实践摸索,总结出“学、展、导、用、评”五步教学流程。教师们在平时的研究课及城区赛课时都力求体现“学、展、导、用、评”五步教学流程。“学”是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体现了学习个体在教师学法指导下的个性化学习。合作探究是学习个体在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信息源。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之中,每个学生都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讨论中畅所欲言,主动思考,多向交流,理解、消化知识。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我们教学流程中的“学”,是指学生三个层次的学,即个人自主学、小组交流学和全班汇报学。学生个人自主学是指课前让学生自主先学或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学。小学生要能顺利实施先学,老师就必须搭建一个支架,扶着学生学,才能使学生的先学有目的和效果。因此,教师们备课时必须设计相应教学内容的“课前小研究”,以此为支架,让学生自主学习。

一、对于“课前小研究”支架设计的思考

“支架”源于建筑学里的“脚手架”,“脚手架”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工人建盖楼房,在工程完成后就将“脚手架”拆除。教育学中的“支架式”教学就是将“脚手架”的含义拓展到教育上,即老师在学生学习上需要帮助时及时帮助学生,当学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时,老师就撤去帮助,让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学习任务。而我们所设计的“课前小研究”就充当了“脚手架”的功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助推器。我们课题组一致认为“课前小研究”应该遵循生本教育中提出的四个原则:准确、精练、浅入、开放。准确是指“小研究”设计目的明确,研究题通俗易懂,问题清晰。精练是指指导研究的问题题量要适中,研究的问题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有帮助。浅入是指“小研究”设定的门槛要低一些,让所有学生都可以“踏”进去。研究问题不要太深奥,应从简单核心的问题着手,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为解决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作铺垫。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入平台,针对研究问题,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下笔,能写出深浅不同的研究结果。开放是指让学生研究学科知识的同时,允许学生把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生活积淀、个人思考与个性感悟写进前置性小研究。

为了使学生们能有兴趣地去自主完成小研究,“课前小研究”还要体现“四性”:1.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挑战性:学生跳一下才能摘到。3.针对性:教师要明白设计的活动目的是什么。4.可操作性:能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做。“小研究”的设计要求老师在读懂教材上下功夫,理清以下四个问题:1.教材的内容是不是达成目标所必需的?哪些内容与目标相关?还要补充什么?哪些内容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2.教材所呈现的编排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3.从教学目标看,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看,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又是什么?4.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措施或手段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课前充分利用“小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上了一节研究课,是五年级的“分数的意义”,经过四次修改,设计了下面的“课前小研究”。

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课前小研究

五年级 班组名: 姓名:

1.请自学课本P.60-P.62

例子一:

例子二:

我的发现或我的疑问:

例如:把12粒糖果、8片叶子、9个气球、4个苹果等来平均分的图例。尽管有的图例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都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我的发现或我的疑问”环节中汇报展示分数单位时,学生能脱口而出什么叫分数单位,还能准确举出很多例子。有学生说:“我发现3/4就是把1个物体或很多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说到单位“1”时,学生能说出很多的例子。还有学生发现五年级学的分数与三年级分数有不同,尽管都是分数,三年级时,只知道是把1个整的物体平均分,现在可以把很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三年级学了分数各部分名称,今天还学习了分数单位。也有学生说:“我还知道了单位‘1’为什么要用引号,那是因为这个1是不确定的,可以表示很多数量。” (如图1、2、3)

图1

图2

图3

再如:对于二年级孩子,笔者努力实践“课前小研究”式的课前学习不到半个月,学生们还不太习惯,以至于不能独立思考理解小研究中的内容。为此,在让孩子们回家自主阅读完课本学习前,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每个小研究的意思。如下面的小研究“我是这样想的”是想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达出几个几连加的意思。学生们理解后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图例,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课中的小组交流学习中,笔者通过自己参与的小组以及听课观察组的老师提供的记录知道,小组学习在组长的带领下能进行针对“课前小研究”的交流,多数孩子能大胆说出自己自主学习的思路和想法,但小组中总有个别孩子不能说也不会说,不能参与学习讨论中。这一点说明小组交流环节的学习习惯还需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列举展示出自己的例子后,教师充分给学生展示“我的发现”。学生在此环节发现了很多与乘法相关的知识,如: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能写成乘法算式、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两个乘数可以交换位置……学生在谈发现如何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时,说得不到位时,教师相准时机展示自己的一个图例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得出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的方法是:“相同加数×加数个数”。整节课的学习交流让笔者和学生都体验到了课堂的愉悦感。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前小研究

二年级( )班 第( )组 姓名:__________

一、自学课本第47、48页,会的准备说给同学听,不会的画出来,准备与同学交流。

二、填一填。(如表1和图4、5、6、7)

表1

图4

图5

图6

图7

总之,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以“课前小研究”为支架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值得加以提倡和推广。当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仅需要高度重视,还需要有科学的实施方法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培养,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养成刻苦钻研的精神品质。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再加上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及其他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宋菲.学生自主学习所需的自身条件与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2).

[2] 叶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6).

猜你喜欢
脚手架算式乘法
算乘法
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及其安装方法
探讨BIM技术在悬挑式脚手架工程中应用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施工特点及难点探讨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怎么写算式
把加法变成乘法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