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中对师范生新课标适应能力的培养*

2014-02-12 13:30蒋秀玲沈慧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师范生新课标改革

蒋秀玲,沈慧娟

(通化师范学院 计算机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教育实习中对师范生新课标适应能力的培养*

蒋秀玲,沈慧娟

(通化师范学院 计算机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教育实习是培养师范生从教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教育实习中培养学生新课标适应能力意义重大,要使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适应新课标,实习前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及实习中的科学指导必不可少,文中以信息技术学科为研究对象,围绕如何让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适应新课标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师范生;教育实习;新课标

师范院校是培养师资的摇篮,怎样才能培养出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和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是地方高师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师范生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教育实习可以使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了解中小学教学实际,切实体验教师角色,从而缩短从教适应期,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1]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虽说师范生在实习前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教材分析》、《教学论》及《微格教学》等与实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初步的从教能力训练,但由于本科教学与学生实习实际仍然存在着距离,尤其是面临新课标,如果不加强培养,实习中学生很难把握甚至会很不适应,这样既影响了实习单位的教学质量又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基于此,笔者就如何使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适应新课标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1 教育实习是提升师范生教师素质的重要环节

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知识、技能及观念.21世纪初,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新世纪教师的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尚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科学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能力和健康的身心素质.[2]

1.1 通过教育实习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也加深了我对教师职业的渴望,我希望我能成为像指导教师那样优秀的老师,我希望自己能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能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是我院10级一位实习生在实习总结中的一段话.可以看出,教育实习中学生通过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与精心指导,通过与实习学校学生的接触与沟通,他们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爱上了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教育实习为师范生将来能成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好老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了他们高尚的职业道德.

1.2 通过教育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言,实习前学校已为他们开设了多门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课程,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实习前学生已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信息技术教学史》、《信息技术教学论》、《微格教学》、《班主任工作》、《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等多门课程,教育实习可以使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灵活的运用于教学实际,通过教学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标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

1.3 通过教育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全面的教育能力

教育实习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课堂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在这三项任务中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实习.为了完成好课堂教学实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入实习点前实习生要进行校内试讲,试讲合格才能进入实习校,进入实习校后要先听课后讲课,讲课前要完成编写教案、备课等工作,学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实习生所在学校指导教师要亲自听课,并进行评课和指导,实习结束返校后还要进行汇报讲课,经过这一系列严格的把关和训练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验收.同时,实习生通过向指导教师学习、向同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和历练,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会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1.4 通过教育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教师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素质得以建立和提高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题,教育实习是实习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次尝试和锻炼.面对一直向往但是又有些胆怯的工作环境,学生心理肯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在学院及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听课,备课,组织教学,班主任工作,接受指导教师的检查指导等环节的磨练,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心理素质在短期内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实习前试讲时的小心胆怯与实习结束后汇报讲课时的落落大方、慷慨陈词就很能说明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2 新课标对教师的新要求

与传统课程相比较,新课标在课程结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是对教师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一次挑战.

2.1 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3]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标准,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从所授学科的专业特点及所教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课程体系,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只有尽快适应新课标,具备整体把握新课标的能力,才能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不同版本多样化的教材应运而生.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在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前题下,应把教材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是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在把握教材精髓的同时应能灵活的处理教材.

2.3 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所持有的理想和信念,是教师对教育问题的最基本的认识和看法,指导和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实践.[4]作为当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主体者的教师,要熟悉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和法规,树立科学的、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并以此支配自己的教育行为,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

2.4 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

新课标的实施有赖于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形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最先进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应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了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教学媒体的表现形式及构成形式,掌握其基本的操作方法,学会各种课件的制作,以满足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3 在教育实习中培养师范生适应新课标能力的有效途径

3.1 加强与新课标有关的课程建设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做出重大转变,这给教师技能赋予了新的内容,高师院校作为培养师资的摇篮,在课程建设方面也要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大潮,突破传统的师范教育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将教师教育课程向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进行拓展和丰富,为培养师范生尽快适应新课标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教研室应坚持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基本必修课程为基础,开设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的课程.如《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改革教学与指导》等课程.让学生尽早了解基础教育改革与新课标.

3.2 在微格教学中加强培养力度

微格教学是培养师范生适应新课标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面对基础教育改革,学生的教学应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微格教学中加强培养力度,在学生进行实况录像前引导、帮助他们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积极主动地制作课件.然后和学生一道观摩录像,集体点评、研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理性的总结后,增加一轮微格录像(常规教学中一般只录一次),可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观看录像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点评,找出提升的幅度和存在的不足,为他们将所学到的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给学生更多的见习机会

今年春天我院利用通化市第十三中学开放周(向社会开放,家长在这一周内可自主选择听课)的契机,经十三中领导安排,任课教师同意,组织10级师范专业的学生深入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进行了听课,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初中课堂教学与他们上初中时完全不一样了,四十分钟的课程,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轻松愉快,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他们亲身感知了新课标理念下的一个全新的课堂教学,回来后学习“教学论”的热情更高了,并积极进行微格教学的点评,点评的尺度把握的也更加准确了.因此适当增加学生见习的机会,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把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是培养他们适应新课标的有效途径.

3.4 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如前所述,为了培养师范生适应新课标的能力,需要加强与新课标有关的课程建设,在微格教学中加强培养力度,给学生更多的见习机会等,但有的学生在实习前对所学的诸多知识难以形成清晰的脉络,总是担心把握不准新课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院在09级及10级学生实习前聘请通化市教育学院从事新课标研究的教授进行了专题讲座,使学生充分感知了新课标,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5 加强教育实习的检查指导力度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把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的一次最好的机会,面临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学生能否适应新课标,能否完成实习任务,指导教师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作为指导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明确有关实习的各项管理制度,了解实习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实习的各个环节.其次,指导教师要懂教法,并对基础教育改革,对新课标有较深的认识和研究,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指导”的作用.因此,实习部门应选派工作经验丰富,符合条件的指导教师进行检查指导,并加强检查指导的力度.

4 结语

新课标的提出,是对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的超越,新课标下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政策、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对于师范院校的实习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于教育和培养他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我们所教育和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我们的培养方向和培养力度.在新形式下,高师院校的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业务素质,对新课标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不断地学习、实践、探索、创新,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培养出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和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

[1]陈玲平.师范生教育实习的信息技术环境构建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

[2]梁建华.论新课程改革与高师学生教学能力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7).

[3]黄忠快.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08).

[4]雷体南,叶良明.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王前)

2013-12-23

蒋秀玲(1964-),女,吉林通化人,教授.

G

A

1008-7974(2014)01-0097-03

猜你喜欢
师范生新课标改革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