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2014-02-14 06:38詹建兵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

詹建兵

摘要:浙江省自2008年10月起将信息技术学科列入高考科目,这一举措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也不例外。历经数年的实践,尤其通过对2011年以后笔试和机考相结合的考试方式下高考试题的研究,结合自身高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经验,笔者就高考背景下如何开展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素养 ;个别化辅导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从吃透课程标准入手,真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曾有教育专家将教材比喻成课程的肉体,将课程标准比喻成课程的灵魂,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肯定也是如此。可见,要想教好信息技术课,教师就必须要充分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尤其是要吃透课程标准。技术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在持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中,把握具有普遍迁移意义的技术文化要素,体验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从而支持全面的基础文化素养的发展。学生信息素养包括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处理的能力和信息应用的能力、信息评价与交流能力等。有教师会说:我们为了应付高考,没有时间去落实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只有根据考试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历年的考题中的EXCEL操作题就足以证明,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如果在课前不根据课程标准灵活处理教材,在课中过多的采用满堂灌、一言堂及软件培训式等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取得好成绩,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抵触情绪。笔者个人认为比较理想方法是:选择一个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根据班级整体学情及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好有一定层次性的课堂作业,尽量让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同时也让学生在较多的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高一的学生,虽然他们在小学、初中阶段就接受了信息技术教育,但由于各校学习环境、个人家庭环境和自身认识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了学生信息素养的现有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碗水端平,那么肯定就会产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现象。因此,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就更有必要采用分层教学、课堂作业有必要进行分层设计,以做到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还有利于我们教师去关注课堂上的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和其它学科一样,在平时的教学会碰到几个“特别”的学生,对教师会有特殊的需求,虽然教师竭尽全力,但总是不得其法,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只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这个现象会更加明显。笔者在教学中本着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原则,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开展个别辅导。对于个别辅导,首先需要找到学生的特殊需求以确定个别辅导的契机,而这种特殊需求往往都是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或学生间互动中呈现出来的。因此,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课堂的动态变化,捕捉动态生成的资源,关注学生反馈出来的差异,适度预设,适时提问。在互动中,要尽量创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再者要尽可能的采用多种互动方式,如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等。通过多次尝试,这种个别化的方式使学生没有了任何心理压力,主动性增强,效果明显。

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优化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陶行知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笔者认为“以学定教、分层教学、构建智慧课堂”是不错的教学策略。所谓“以学定教”,简单的说就是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教给什么。前人的名言:“因材施教” ,“教是为了不教”,无不证明了它的正确性。而构建智慧课堂则与我们“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注重个性化发展,让教育飞进寻常百姓家”的仁爱赏识教育息息相关。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的做法如下:

1.四问自己,了解学生

一问:学生是否已具备了这些知识和技能?二问:没掌握的是哪些同学?掌握的是哪些同学?三问: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和指导?四问:学生是否感觉到了学习的快乐?有了这四问并给出真实答案,就足以让我们了解学生,而充分了解学生正是“以学定教”的前提。

2.分层教学,智慧课堂

“分层教学,智慧课堂”是“以学定教”落到实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正是我们现阶段所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内涵所在。该教学方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扩展为:提出目标,指导自学,互学互教,当堂反馈。这个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群体“乐”起来。要求老师学会“闭着嘴巴教书”,学生学会当“小老师”,创造出适合学生“脑、眼、手、口”都动起来的教育,让每个学生在自主课堂中发挥优势,尝试成功,享受快乐。

3.多元化评价,赏识教育

如,进行口头评价即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予以肯定和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提升的意识,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或是一部分的操作正确,我们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老师可以在课堂巡视时,单独地提醒学生,指导和督促他改正。又如,构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三个层面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自评让学生了解自我,培养兴趣;通过学生互评让学生激励自我,取长补短;通过恰当而富有激励性的教师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再如,采用文件夹评价即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信息技术课的文件夹,布置学生将信息技术课作品、信息技术课表现记录、学生的评价等都系统的放入其中,使文件夹成为记录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资料袋。其实,在整理文件夹的过程中,学生成为自己成果和进步的积极评定者。积极地思考、评价他们自身的学习历史,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

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注重应用,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性课程,而其中的技能又相当重要,所以必须把培养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作为主要目标,而进行实践操作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动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领会方法,而不是靠教师的长篇阔论。

大家都知道:技能水平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而不断熟练,从而进行练习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能。信息技术也不例外,从最基本的指法到各种软件的应用,只要能坚持练习,速度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再者,动手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这种动力又可以极大地推动学生对信息技术地掌握。应用是培养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的。信息技术是门工具课程,所谓工具,就是解决其它事务的手段或器材。既然是手段,我们就要用,用它处理信息,用它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信息技术加入高考对信息技术老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信息技术课程地位得到了加强,信息技术老师从幕后走到台前,给了老师们自我展示、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然而,新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教学中肯定出现和碰到书本上没有的新问题,再加上前人积累下来可供借鉴和参照的经验很少,所以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争做技术教学的研究者,成为“科研型”教师。教师一旦以研究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景中,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则对已有的理论会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对新的问题也会更敏感、更有创见,其教育教学质量也就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技术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2]中国电化教育[M].2002年第3期

[3]方其桂、冯士海.新课改中信息技术教师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信息技术教育[M].2007.01

[4] 吴岚.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 324400)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
改变教学方式,优化信息技术课堂
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论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小学生信息意识培育问题的思考
电大远程教育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