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校本研修模式探究

2014-02-15 08:07葛富毅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协作区校际研修

林 新,葛富毅

(大连海湾高级中学,辽宁 普兰店116200)

校本研修是教师互助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校本研修易受学科教师数量少、部分师资水平不高等问题制约,而开展区域校际联动互助则可以将区域内教师组成团队,以校际团队为研究主体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实施区域校际联动互助校本研修是应对师资不均衡、提高校本研修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区域战略选择。通过区域内校际间联动,构建学校间学习、教研的共同体,能为广大学科教师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发挥区域中的优师、优校辐射与引领作用,促进区域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探索校际联动互助校本研修的基本模式,对于完善和深化校本研修具有重要意义。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构建了区域校际联动互助校本研修的“156”模式,即“一个体系、五个环节、六个平台”。

一、构建一个体系

校际联动,主要是指学校间的交流与互动,其目的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其实质是校本研修制度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1]

实现校际联动首要的任务是组建“校际联动互助校本研修组织体系”,进而完善和深化区域校本研修制度。协作区校际联动互助校本研修组织体系如图1所示。

示范校是区域内一个学段(如高中学段)具备优秀教师资源和先进教学设施的学校,基地校是学科开展校本研修的主要场所。以示范校为龙头学校,向周边辐射,带动四所基地校,通过这五校联动,充分发挥各校的优势,再带动四所辐射校,形成“校际联动协作区”,力求通过合作获得双赢,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协作互助校本研修。

图1 区域校际联动互助校本研修组织体系

区域校本研修组织体系除了协作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外还有协作区负责人、示范校负责人、基地校负责人和辐射校负责人,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制度建设,各层次责任分工明确。协作区学科负责人安排、部署“校际联动协作区”校本研修活动,基地校负责人落实研修的场地设施等,各校负责人负责各自学校的研修活动。

二、形成五个环节

校本研修是校际联动的前提和基础,校际联动是校本研修的推动和深化。设计校际联动互助校本研修的基本流程与环节才能保证研修过程的有效落实。

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确定校际联动互助校本研修五个基本环节: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分析优势,布置任务;前期检查,有备研修;主体活动,达成共识;行为跟进,实践反思。前两个环节为活动前的准备环节,三、四环节为活动进行环节,最后一环节为活动后的教学应用与反思提高环节,这些环节循环往复,构成研修活动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1.确定主题,制定计划

区域各学科负责人通过座谈、问卷、网上交流等方式,发现区域教师的共同困惑,总结提炼出研修主题。各学科负责人组织区域内学科示范校、基地校、辐射校负责人根据研修主题确定年度学科研修计划书,其中包括本年度的主题、研修目标、月份工作要点、拟解决的问题、研修成果预设等。每次研修活动前还要制定详细的研修计划,包括研修主题、主持人、主讲人、记录员、活动方式、参加人员、研修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流程等。

2.分析优势,布置任务

区域内各学科优师资源不均衡,所以要充分发挥示范校优势,学科负责人要统筹区域资源,根据研修主题及内容做好任务分工,如集中研修前的自主研修、分校分组(备课组或学科组)研修,集中研修中的主题发言人及任务分工等。

3.前期检查,有备研修

前期检查,包括参加活动的教师对本次活动是否有思想准备,是否知晓活动的主题,对这一主题是否有自己的思考,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是否准备了相应的资料或文本材料及准备的情况等。前期检查的目的是让教师们有备而来,让他们对将要研讨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由于事先有一定的准备,教师能够在活动中积极展示自己的观点,并乐于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碰撞。

4.主体活动,达成共识

主体活动环节是研修流程的核心,活动组织者在导入研修主题后,交待本次活动确定该主题的原因、研修活动的步骤、参与教师的任务及活动目标,让教师对活动有更清醒的认识,能够带着具体的问题和任务进行研修,进一步强化教师的任务意识和目标意识。每一位教师都是研修主体,个人观点表达不是展示自我,而是通过思维碰撞取得共识,在共性问题解决中实现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促进区域教师群体的发展。

5.行为跟进,实践反思

集中研修后要有跟进的应用与反思。学科研修活动的策划者要及时总结活动的成败得失,总结经验并记录在研修活动手册中,为以后的研修活动更有实效打下基础。参加研修的学科教师要写出研修感悟,内化本次研修内容,并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通过教学行为的跟进和教师间的思维碰撞,在反复辩论中不断内化,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感悟,主题研修活动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在反思实践中不断螺旋式提升。

三、搭建六个平台

1.区域交流的平台——协作区研修互助网

建立协作区研修互助网来实现区域内教师交流。互助网平台主要通过QQ 群、微信群或博客等网络方式进行交流。平台能够实时发布教研活动的时间、内容、方案等信息,开展行为跟进与实践反思交流研讨,进行教学难点重点和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调查,通过分析找到各校之间的差距和优势,为研修活动主题确定提供参考。

2.专业引领的平台——专家指导与专题讲座

依托示范校和基地校,充分发挥本土“专家”的引领作用,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每年春季,根据辐射校薄弱学科状况,组织各学科省市骨干教师送教下乡。送教教师现场作教学反思,并做专题辅导报告,与辐射校教师共同研讨课程改革和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送教教师运用课程观、师生观、多元评价方式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统领课堂教学,为辐射校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另外,主动联络专家学者,为区域校际联动互助校本研修提供指导,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建议与处方。为了更好地把握2013-2014学年高三各学科复习备考工作,多次组织各学科研修负责人、研修骨干参加省市举办的高考研讨会,邀请全国著名高考命题专家和教育专家进行高三备考的专题讲座,并将资料(文献、视频、PPT 等)通过协作区研修互助网进行共享。

3.自我展示的平台——示范课、说课、评优课、展示课

协作区校本研修还搭建教师自我展示的各种平台,包括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说课、评优课,大连市高中课堂教学推进会的展示课,协作区各校骨干教师的同课异构等。这些自我展示的平台,不仅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而且带动协作区基地校、辐射校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为各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课异构活动在各基地校各学科内广泛开展。基地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各校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协作区活动开展的具体责任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为联络员,负责督促和协助基地校组织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各校精心挑选能代表本校最高水平的课例同台展示,协作区同学科同年级的所有教师参加观摩。授课人不仅授课,还要说课,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评课,其他教师参加研讨,各校教师在学习、交流、碰撞与融合之中,实现了新的发展,使“同课异构”成为一个自我展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平台,使协作区各校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4.思想碰撞的平台——集体研讨

集体研讨是校际联动互助校本研修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它集中“优势兵力”研究解决实施课改“难题”。协作区集中研讨活动在年初就制定计划,由基地校轮流承办,相关学科教师交流研讨。教研主题由承办学校就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本校教学亮点、教研优势确定,提前在协作区互助网内公布时间、地点、主讲人、内容等。集体研讨形式多样,有课堂教学展示,也有专题研讨。活动过程一般先由承办学校进行教学展示,然后各成员学校代表参与研讨,最后由各学科负责人进行总结。在集体研讨中大家进行讨论、交流和辩论,为教师搭建了思想碰撞的平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协作区校际间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达到了研修的目的。

5.自我升华的平台——感悟交流

为了加深对研修精神的领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研修活动后,每位教师都要撰写研修感悟,这既可以加深教师对研修的深度思考和学习,又可以实现自我经验的升华,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调动教师撰写研修体会的积极性,每年度将评选优秀研修体会在协作区研修互助网中展示交流。

6.开放的学习平台——网络教研

为了解决集中研修时间难统一、农村学校经费紧张等问题,利用互联网支持技术开展网上教研,这让研修活动更加自主、开放,也满足了教师个体的多样化研修需求。对于开展全员性网络教研,首先,将研修主题及主要内容、时间提前在网上通知;然后,教师下载相关资料自主学习,并按要求写出研修感悟,上传至QQ 群中与大家交流分享。相对于全员性网络教研,小范围自发的网络教研则随时随地实现问题解决互助与资源共享,学科优师与骨干在解决问题与引领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网络教研,让区域联动互助校本研修实现常态化、岗位化,也让校际间互助研修融入了教师的专业生活。

总之,区域校际联动互助校本研修的“156”模式能够保障一定区域内的校本研修的有效实施。校际间的联动,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发挥了区域中的优校、优师辐射与引领作用,提高了校本研修质量,进而加快了区域教师群体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1]骆东升.关于“研训一体,校际联动”的几点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2):5-8.

猜你喜欢
协作区校际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教育协作区如何“协作”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安徽亳州:探索以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为载体的体制改革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同课异构:协作区教研的“催化剂”——以初中音乐欣赏课《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为例
农村乡镇成人教育协作区的构建与实践
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