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侵蚀情况分析及治理对策

2014-02-18 12:33张朴言苏伟权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治理措施土壤侵蚀保护

张朴言 苏伟权

摘要:目前土壤受风力侵蚀、水土流失问题亟待解。土壤侵蚀问题日益严重,减少了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并且土壤侵蚀的危害极大,这不仅仅是生态环境问题,也是社会经济问题,所以必须加强对土壤侵蚀的治理,保护我国的耕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耕地;土壤侵蚀;保护;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92-1

1 我国土壤侵蚀的危害

土壤侵蚀降低了土地的质量。我国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西北、东北和四川盆地等地区。尤其是在西北黄土高原受流水侵蚀比较严重,每年都有大量肥沃的泥土被暴雨冲走。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原受风力侵蚀,土地沙化严重,草原面积锐减,在宁夏、甘肃、陕西等地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有的沙化严重,土地沙化必然造成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土壤侵蚀加剧干旱的发生程度,由于土壤中含有大量的肥料,土壤的流失也就标志着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肥料的流失。在经历水土流失后,尤其是半坡的田地,土层变薄,肥效下降,田地中所含的水分减少,这就加剧了干旱的发生程度。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我国平均受旱面积约为5.34亿亩。

大量的土壤被河水冲走,也使土壤侵蚀河床,造成土壤淤积,抬升河床,这无疑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土壤侵蚀后大量的泥土被冲到河道中,河床泄洪能力被大大削弱,洪水的危害程度被变相加大。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床每年都会抬升10厘米左右,近些年来,由于水土流失加重,河床抬升的速度加快,这都加剧了“地上河”的危险程度。在土壤侵蚀日益严重的今天,全国各地大、中河流的河床於高和洪涝灾害也日趋严重。

土壤侵蚀造成水土流失,阻塞了河流湖泊,影响了湖泊的开发利用。从上世纪中叶至今全国各地由于土壤侵蚀而损失的各类水库等库容积总数在200亿立方米以上。长江中游的洞庭湖,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面积有2820平方千米。由于过度开垦和土壤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使湖面急剧缩小,因泥沙淤积,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个部分,湖区泥沙大量淤积,湖面面积急剧减少,从1825年的6000平方公里萎缩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350平方公里,截至1995年洞庭湖的水面面积已下降至2625平方公里。同时大量淤积的泥土抬升了湖底,使库容量减少了大约一半,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洞庭湖的蓄洪能力和湖泊的生态环境,湖泊中的动植物数量和种类也大为减少,生态环境失衡。

2 土壤侵蚀的治理对策

治理土壤侵蚀问题,主要是治理水土流失。要切实做好防治水土流失,就要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逐步的退耕还草、还林,治理沙漠化,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新技术的运用,综合治理土壤侵蚀问题。

利用生物工程措施,加强治理土壤侵蚀。中央电视台近期在一档对蒙草抗旱草原生态修复新模式的报道中指出:“草原承担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维护生态多样性等重要的功能,草原是中国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如果没有草原植被,就没有生态屏障,国家的生态安全也就难以保障。因此,面对草原日益沙化的严峻现实,草原生态建设已刻不容缓”,同时节目还引用一些专家的建议,呼吁“国家应把草原放在与森林和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设定草原保护的‘红线,划定重点保护的草原区域,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草原保护的关系,提高全社会对草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要在我国北方、东北、西北地区的荒山、农田、草原因地制宜的搞好绿化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要处理好农田和草原的关系,既不要为扩充耕地而无序的开垦草原,也不能为扩大草原而在不适宜耕田的地区大力植草增加地面覆被率,涵养水分。同时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在我国原有的基础上做好“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还要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加强海岸防护林建设,树木草地不仅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还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肥沃程度。

利用工程措施,加强对土地的整改。在宜耕的地区耕种农田,在宜牧的地区发展畜牧业,合理利用土地,对缓坡地区的土地修建梯田、打坝淤地,这样可以使肥沃的土壤不至于被雨水冲刷到河道中,阻拦的淤泥更适合耕种,需要退耕还林的必须做到退耕还林,用林地来防风固沙,尤其是在三北地区,更要把防护林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把林地可循环开发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来抓。

结合土壤情况,采取多种措施治理土壤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各种地形综合治理,治理山地与治理农田相结合,治理草原与治理林地相结合,加强对中小河流的改造,建设水利设施,加强对土地的灌溉和治理,确保土壤的含水量。

3 结语

在土壤侵蚀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必须加强治理,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多种手段,利用先进的技术结合土地具体情况进行治理,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的同时,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避免土壤受到侵蚀,确保耕地的现有水平。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编.黄河流域地图集[M].中国地图出版社,2009.

[2] 甘枝茂.黄土高原地貌与土壤侵蚀研究[M].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3] 苏海.土壤侵蚀问题研究[M].经济技术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张朴言,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1级学生;苏伟权,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1级学生。

猜你喜欢
治理措施土壤侵蚀保护
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环境与水土流失研究综述
关于大气污染形成分析及治理探析
海坛岛土壤侵蚀问题研究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大别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