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语高效讲赛课艺术反思

2014-02-21 08:04王栖高焕若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者学情素养

王栖++高焕若

庄浪县第四届中学语文高效课堂大赛已降下帷幕,本届大赛犹如满园春色,百花争艳,千枝竞秀。其教学效率极高,教学理念新颖,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艺术精湛,给人一种别样的享受和震撼。综观整个语文高效讲赛课,给听者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让人开阔眼界、启迪思维、革新教法,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同时,经过冷静地观察和理性地思考,也发现有许多方面还值得反思。

反思一:豪华落尽见真淳——关于课堂教学的“原生态”

课堂教学是实实在在的科学,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淀。教学大赛展示的课堂,过多地侧重于“赛”的功能,教学中难免夹杂“作秀”的成分。从整个赛程来看,普遍重视了教师的教却忽视了学情。个别教师因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而急躁,无法从容应对,其主要因素还是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原生态”,也就是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本次课堂大赛,对问题几乎只有预设,没有生成。只有处理好“生成”问题,才会产生课堂“精彩”的瞬间,师生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才是一堂最成功的课。这就要求教者要有极强的应变能力,适时地调整预设环节,巧妙引导学生“抬抬脚”迈过去。从“理想状态”回到“现实状态”,返璞归真,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分寸。需要重点讲授时,何妨“作一强调”;需要感知文本时,何妨“偃仰啸歌”;需要冷静思考时,此时无声胜有声;需要分组讨论时,银瓶乍破水浆迸。

反思二:唯有源头活水来——关于教师的文化素养

从本次赛教来看,教师的基本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有源头活水。面对新课改,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既要勤于积累更新知识,更要勤于阅读各类书籍特别是关于新课改的书籍。现代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学习便没有进步,没有阅读便没有成长。只有通过阅读和积累,才能改善教师内在素养分子的结构。养成阅读的习惯,就能享受到职业快乐,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

反思三:此时无声胜有声——关于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

课堂教学是师生思维活动的组合过程,缺少了内化的思维空间,其外化的表达就缺乏效度和深度,因此,课堂上应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应该是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以自主为前提,缺少了自主学习,合作就丧失了基础。综观参赛教师的课,大都把“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但很少有人在讨论之前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而是一提出问题马上分组讨论,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大多数学生依然云里雾里,要么鹦鹉学舌不知所云,要么干脆缄默不言、冥然独坐,讨论成为个别思维敏捷表现欲强的学生的“专利”。其实,从人的认知规律来看,“内化”应该是最重要的思维活动,没有“深思熟虑”,就很难表达,何况凡需要讨论的问题都应该是有相当难度的。这就要求教者一定要心系学生,讲究点“留白”艺术,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我想,只要问题设计梯度合理,教者引导点拨得法,适当的“静默”恰好是“最富有包孕的片刻”,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有所收获”,这正好是展开讨论的前提,这时候的讨论就是学生各自成果的展示和共享了。

反思四:删繁就简三秋树——关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课堂的确有了充分发挥的空间,大量的多媒体课件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手段。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过多过滥的视频容易让人产生视觉审美疲劳。有些课设计过多的幻灯片,教者频繁地操作点击,变成了“多媒体展示课”,对文本的研读反而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到底该如何取舍?这就要求教者要多研究课堂教学的取舍艺术,把握好“度”,绝不可随便下载一个甚至组合几个课件拿来就用,而要根据文本、学情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精选和提炼,删繁就简三秋树,尽量做到少而精,真正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教学手段为教学目的服务。

反思五:万紫千红才是春——关于关注每一位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得,这可能是每一名教师都在倾力追求的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个目标却很难实现。特别是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座次发生了变化,由“排排坐”变成了面对面,划分了若干学习小组,有组长,有中心发言人,许多讨论、探究、展示的机会大都被几个“核心人物”把持。课堂上看似提问、发言的学生多了,实则翻来覆去还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学生依然处在“被课堂遗忘的角落”,长此以往,他们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一堂课中,不能老把“焦点”对准个别表现活跃的学生,让大多数充当“鼓掌”的“观众”,而要充分掌握和调控大多数学生的“学情”。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由一支独秀变成百花齐放。

(作者单位:庄浪县水洛中学、

庄浪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教者学情素养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