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

2014-02-26 05:38陆海霞
教育观察 2014年31期
关键词:环境思想大学生

陆海霞,张 莉

(1.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广西南宁,530004;2.广西教育厅思政处,广西南宁,530021)

随着高等学校发展步入快车道,宣传思想工作也被不断提升至新的层面。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1]。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动平台的多元化、教学资源的极大丰富和教学手段的便捷,助推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和各项工作方法的革新。充分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遇到的新情况,保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之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

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6.9%,手机网民为5.27亿,网民规模更达6.32亿。[2]学生已成为网民中占比最高群体,为25.1%,大学大专及本科学历的网民数更是达到了我国网民总数的1/5。[3]广大高校学生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其成长成才、学习发展过程和新媒体环境紧密联系,难以分割。在新媒体发展的光环之下,新媒体环境及其产生的深刻变化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挑战。

(一)多元思想的持续渗透和宣传加大坚守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的压力

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意识形态在师生中有着广泛影响,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传播技术的发展,中外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我国社会思想文化环境正发生深刻改变。思想观念、评价标准日益多元化,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发起冲击。一些西方国家、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从未停止,恐怖主义、极端思想也借由新媒体渗透、宣传。新媒体发展在客观上使得大学生得以更加便捷、密切地接触和融入社会,了解各种信息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也有所突破,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也从邮箱中收到退党号召邮件,从手机里收到各种谣言和不实信息,种种涉及意识形态的无形冲击波正在更广泛的层面传播,影响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学生在接触西方社会多元化观念时缺乏一定的政治辨别能力,易受周遭环境、舆论的影响和煽动而盲目跟从,甚至做出激进、错误的行为。如2012年9月抗议日本挑起钓鱼岛主权争端而在西安、绵阳爆发的十几万大学生反日游行中就发生了打砸日产汽车等过激行为,而相关视频被发布在网络上又产生了更大的负面影响。可见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坚守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网络虚拟空间的营造和发展干扰高校学生心理和行为判断

新媒体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数字化带来的环境虚拟性。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大学生可以通过QQ、飞信、微信等多种即时通讯软件匿名发表言论,还可以用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进行信息获取等活动。一些大学生在聊天软件中的对话内容低俗,甚至涉及暴力、犯罪;许多虚假不实的信息甚至反社会的言论也在不断侵蚀网络安全。大学生正值生理与心理方面快速成长变化阶段,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在思想和行为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相较中学生而言,大学生在思想和价值观上的统一性逐步被打破。与此同时,学生对多彩生活的向往开始转变为一定程度上对于物质的看重,致使“一切向钱看”的观念在头脑中生根发芽,“拼爹”、炫富等现象屡见不鲜。网络虚拟空间的营造和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判断。

(三)接受、表达方式的丰富和拓展冲击传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模式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教务系统选课、网上阅读学习等措施客观上助推了学生的网络使用。出于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大学生也对网络产生了高度依赖。目前高校大学生在各方面应用互联网的比率均已超过我国网民的总体平均水平(见图1)。在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多元发展的同时,种类繁多的博客、个人空间、论坛也给大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观点、心情的平台。“逗比”“不明觉厉”“你造吗”等网络用语往往因为他们的大量使用而流行。可以说,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对于网络平台上获取的知识的信任度和关注度远高于以往任何时期。对于他们而言,最新资讯、信息往往借由手机下载安装APP获得,他们也乐于通过手机或网络搜索引擎查询不懂的问题,而不是去请教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和最新情况,做好高校舆论监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紧跟新环境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在高校宣传思想教育环境日益复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方式和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技术来为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服务,是新形势下开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挑战。

图1 高校大学生与网民总体应用互联网的情况对比[3]

二、创新之上: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路

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宣传思想工作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起着引领方向、提振精神的重要作用。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发展形势也迫切要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迸发新的活力,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引领作用,要始终牢牢控制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把握好风向标,不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带领高校师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要通过高校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报告论坛、主题网站等多种宣传途径,积极宣传引导,抓好理论学习,让大学生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认知和解决问题。在不断坚定其理想信念的基础上,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要引导大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和世界,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将大学生认知和行动统一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三要坚持与时俱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二)充分发挥舆论推动作用,宣传阐释中国特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针对大学生对思想文化的最新需要,让宣传思想工作入脑、入心。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4]。在深入了解大学生学业与校园生活、毕业就业等多方实际的基础上,我们应在舆论推动、行为引导上双管齐下,加大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力度,大力宣传中华文化、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切实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宣传阐释好中国特色,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积极了解、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方面的困惑、课业学习方面的困难、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扰,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并真正认可国家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形成舆论宣传的合力;整合各项资源,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主动占领互联网、手机等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阵地,抢占宣传舆论制高点。通过思想引导,宣传倡导理性爱国、报效祖国、步入社会的行为方式,以人为本,尊重人、教育人、发展人。

(三)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创新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动力源泉。高校应结合新媒体环境实际,转变传统宣传方式方法,推进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提高宣传思想工作质量和水平。要注重把握好时、度、效,避免空洞说教、形式刻板、满堂灌等方式,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大学生真心喜爱、产生共鸣。为此,高校要在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微博、微信、人人网、飞信、QQ、手机报、新闻网、吧台论坛等多种新媒体,不断创新,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平台,增强这个平台的实时互动性,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985”高校新浪微博调查报告》[5]研究显示,目前仅有69%的“985”高校开通了认证微博,7.4%的高校“官博”粉丝超过十万。在全面运用多种新媒体技术手段,充分发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作用的过程中,高校既要注重社会舆论的变化和最新导向,有效推进网络应用管理,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又要做好高校宣传工作规划,继续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工作实效。

[1] 刘琼,白羽.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2013-08-2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htm.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7-21).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t20140721_47437.htm.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EB/OL].(2014-06-11).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qsnbg/201406/t20140611_47215.htm.

[4]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王锋.新媒体时代高校外宣工作路在何方[N].中国教育报,2013-09-30(6).

[6] 张岳君,陈锦,刘志伟.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7).

[7] 黄子响.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

猜你喜欢
环境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思想与“剑”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环境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