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014-02-26 01:41张武芳
教育观察 2014年27期
关键词:品德课批判性独立思考

张武芳

(盐城市文峰中学,江苏盐城,224000)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学生只有具备较好的批判性思维才能够更好地去理解与思考某些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与提升自己的思辨与判断能力。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与其他科目有一定的不同,这门课更多的是对学生价值体系与判断标准的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多地指引学生学会更好地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观念。要做到这一点,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契机。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应改善教学模式与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凸显其教学主体地位。同时,要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积极地展开和学生的交流。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营造出更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也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助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自然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以《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建立对法律的基本认知外,还要帮助学生厘清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得以形成,笔者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仔细阅读教学文本,并且尝试归纳总结法律与道德的异同。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任务,并做出了如下总结:

(1)法律和道德的共同点是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都约束人们的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2)法律和道德的不同点如表1所示。

表1 法律和道德的不同点

在厘清了二者间的异同后,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让大家想想两者之间有哪些内在联系。在分清了法律和道德的异同后,学生对这两个独立概念也有了更好的认识,在找它们的内在联系时也更为直观。不少学生都意识到,法律和道德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法律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道德比法律有更广泛的调节作用。

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能很好地提升教学实效性,也逐步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批判性思维形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只有能够独立地分析某些问题,才能够逐渐形成有说服力并且有价值的思考,这也是批判性思维的意义所在。作为一门引导学生去更好地思考与看待各类社会现象与问题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多地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作为教学的重心,学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教学要点,才能让批判性思维真正得到发展与锻炼。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机会,要将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作为一个教学要点,只有这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心中要有杆“秤”》是很有意思的一节课,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良好素材。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和学生一同探讨公平待人的意义,不少学生都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平时的观察很好地总结出相关要点:对社会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对个人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学生的总结都非常准确。为了进一步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笔者让学生思考应当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这是一个十分开放的话题,这个话题也引发了大家的探讨兴趣。有的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谈到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有学生觉得,我们一方面要努力追求公平,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而尽我们所能,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学会接受,学会宽容,学会泰然处之;还有学生认为,我们在要求别人对我们公平的同时,也要公平地对待他人。学生的这些观点都可圈可点,也道出了本课的一些教学要点。这充分展现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也是学生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写照。

三、鼓励学生质疑

批判性思维的一个方面就是形成自己看问题与理解问题的独特视角,不被他人的想法所左右,并且能够形成独到的有说服力的观点。这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想要让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则是很有必要的。质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也是一个从不同角度与方向探究问题的过程。敢于质疑的学生必然对某些问题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并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讨论问题,这是学生良好思辨能力的写照。教师鼓励学生质疑,这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多一点情趣,多一点高雅》是和生活十分贴近的一节课,学生对此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在展开课堂教学时,笔者首先和学生讨论了一些常见的休闲方式,学生对这个话题显然是感兴趣的。一位学生对旅游是这样描述的:旅游已成为现代人比较普遍的休闲方式之一,通过旅游,我们可以将整个身心融入大自然,使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在旅途中还可以结识新朋友,获取新知识和新的审美体验。也有学生谈到音乐,并且会提出:音乐是跳动的人生,把自己沉浸在乐曲声中,感受音乐带来的身心愉悦,不仅可以缓解我们的精神压力,消除身心上的疲惫,还可以提高我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自身的品位。这时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质疑,为什么这些情趣就是高雅的呢?为什么上网打游戏就不够高雅呢?这个问题其实引出了本节课的一个核心要点,那就是关于高雅的定义,对于学生这个疑问的逐层剖析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领会到本节课的教学要义。质疑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为后续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想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需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批判性思维形成的基础。其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这些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 李秋丽.基于探究性学习环境的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系,2010.

[2]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11.

[3] 王立辉.初中思想品德课交往教学方法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13.

[4] 张士军.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活动课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1).

猜你喜欢
品德课批判性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谈独立思考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