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VC是否依然安好?

2014-02-26 22:33凡志喜
中国证券期货 2014年2期

凡志喜

有人说生命期短暂的VC难扛低迷寒冬,今日的萧条是为昨日的疯狂发展买单。明天,VC是否依然安好

长久以来,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VC很有钱。其实VC花的全是投资人的钱。在成立基金的时候,投资人和基金的实际管理人就会清楚约定基金将在多少年后“到期”,届时要退还所有出资额。

赚钱之道,VC知道

当VC筹集资金后,通常通过两种渠道获得收入。一是佣金,通常是收益的20%,称作附带权益(carried interest)。二是年费,这是一笔固定收益,用于维持基金的运作,通常是收取该风险投资公司所掌管的资本的2% - 2.5%,当基金的生命周期结束时就不再收取这笔费用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这笔年费会被转移给另一个法人实体,称作管理公司(management company)。管理公司负责支付各种开销,聘用解聘员工,同时还拥有决策权。除去开支,剩下的就是管理公司的利润。然后这些利润就会分配给那些拥有决策权的人,通常就是合伙人。

投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退出”。VC投资时,用一定价格换取公司股份,随着公司发展,VC用更高的价格把这些股份卖掉,“退出”公司的股东身份,同时赚到丰厚的差价。退出是VC赚钱的唯一方式,退出也是检验VC投资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作为投资最重要的一环,如何“退出”决定了VC能赚多少钱。所以不少基金选择了更保守的退出方式——并购或收购。收购就是把公司彻底卖给土豪。并购,只出售公司部分股权,但VC占有的股权被称为“优先股”,顾名思义就是“优先出售”、“优先退出”。理论上,通过上市的退出比并购收购的退出回报更丰厚,因为上市时公给公司的估值比并购收购的估值高。可想而知,去追逐未来可能的上市,不如接受眼前实际的收购并购。

金融民工or高富帅?

从宏观上看,VC并非高富帅行业。

影响小波动大。拿几个重要的金融产品做对比,VC的资产是PE的十分之一,PE的资产是二级市场的十分之一,二级市场是债券和银行市场的十分之一。

按风险偏好从低到高排序,依次应该是国债、公募基金、股票、PE、VC。当经济周期处于高点,市场对于风险偏好比较强,VC和位于其后的资产配置方式的比例明显增加。当经济周期处于低点,市场对于风险比较厌恶,VC和位于后面的资产被配置的比例明显缩水。这就导致了VC募集市场的行情暴涨暴跌。

行业小且不好做。早年在创投圈里,猎物多、子弹少,投资人们枪法不准也容易逮到些猎物。现在猎人多了,猎场却变少了,资本环境更加成熟、商业媒体的教导下猎物也精了。目前,美国整体VC市场管理的资产规模在千亿美元,从业人数在万人级别,这只是美国资产管理总额的几百分之一。

对个人的要求更高。原来大家都是乱战,对业务理解不需要那么深入。而现在,好的产品从推出到被投资的周期越来越短。因此,如何在第一时间对行业和产品有判断,甚至在产品还没出来时就和创始人搭上线,想方设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让创业者选你,变得越来越重要。

入行的标准变得越来越清晰。至少得对行业要有宏观把握、对产品要有判断、有人脉、沟通能力好。这种要求下,越来越多有在大互联网公司呆了多年、有产品背景的优秀年轻人进入了这个行业,而财务背景和MBA背景的人却不见得有机会。

末日还是新生?

VC是一个抗灾力比较强的行业。2008年的“金融海啸”,投行受灾最为严重,对冲基金是难兄难弟,不可计算的财富转瞬消失。欧洲飞往澳洲的航班本来坐满了前去度假的金融精英们,而那时,他们懒洋洋的度假笑容消失了,企图去澳洲看看有没有工作机会。能让高傲的欧洲金融精英放低身段去谋个饭碗,是因为彼时全球的金融行业都充斥着裁员和倒闭。

而在国内,金融危机反而是VC最忙碌的时期。创业项目估值普遍大幅降低,所有项目都急于尽快融资过冬,几乎丧失了议价能力,VC基金都忙着趁低价把大量项目投到麾下。万事总有周期,总有经济复苏的一天。另外,VC基金都是先募资,投一个项目,花掉一部分资金,不会把所有资金直接砸出去,所以在金融危机的严冬里,VC几乎个个都是有余粮的地主,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钱多人胆大的基金趁低价囤积项目,钱少人谨慎的也可以守着现成的资金熬过低谷。不管经济如何萧条,有钱人永远存在,永远贪婪,他们依然需要投资。VC行业算是金融危机时期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

VC行业的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不会因为你的投资决定受到惩罚。工作一年不投项目没关系,放弃的公司后来上市了不会受指责,投资的公司后来倒闭了也不会把你开除。因为VC的每个投资决定,都是在预测未来。

或许这就是VC最可怕的宿命。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基金的生命就开始了倒计时。企业可以每年勉强盈利熬很多年,可以亏损3年然后慢慢开始盈利。VC没有这么多时间。VC一般参与企业的A轮和B轮融资,融资后企业的理想状态是在3年左右的时间里上市。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减法就会发现,某个5年期的VC基金必须在最初3年完成投资,如果在第四年还看不到回报,生死就已经提前决定,不会有奇迹发生。

全球VC行业总体都在走下坡路,这主要由于超级天使和众筹模式的崛起。在美国,超级天使拥有足够多的资金和人脉关系,可以从企业的初创一直对接到上市。而VC沦为中间那一环,既无法拿到项目成功如超级天使那样的超级利润,又要承担大资金投入带来的项目风险。

VC行业在经历一场生死劫,很多机构未来募集不到基金将会销声匿迹,而真正优秀的机构将会百炼成钢。未来,VC又将经历怎样的挑战与痛苦的洗牌过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