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旅游业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
——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2014-03-05 03:45
财政监督 2014年24期
关键词:恩施州财政收入测算

●江 农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北省西南部,该地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鄂、湘、渝省际边陲邻近地区,也是湖北省人文风情最迷人、生态环境最优美、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11年,湖北省抢先开启“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步伐,加快编制完善恩施州旅游业发展实施规划,强力推进特色旅游区建设,将恩施州打造成发展潜力最佳的旅游目的地,成为“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

旅游业涉及“吃、住、行、游、娱、购”等多个要素,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其消耗资源少、环境污染少、综合效益高等特点,使其具有增加就业岗位、调优产业结构、促进财政增收等重要功能。在这一背景下,从实践层面对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地方财政收入贡献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恩施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高、水秀、洞深、少数民族风情浓厚,形成了享誉全国的“山、水、洞、情”四位一体复合旅游资源。在中国旅游资源分类标准中,恩施州旅游门类齐全,分别占八大主类旅游资源的100%和31大亚类旅游资源的94%。

恩施州现有A级以上旅游景区26个,其中4A级旅游景区达到11个。以恩施市市区为中心,半径80公里内包含国家5A级景区1个和国家4A级景区10个,其高质量景区分布密度很大,初步形成了高密度的优秀旅游景区集群。其中巴东县神农溪景区、利川市腾龙洞景区、恩施市大峡谷景区位列“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以“博览地质奇观、体验民族风情”为主要特征的特质旅游产品基本形成。

目前,恩施州所辖2市6县中,利川市和恩施市已先后建成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巴东、咸丰、建始三县已建成“湖北省旅游强县”。此外,恩施州还有2个省级旅游名镇、12个省级旅游名村。与旅游业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发展也欣欣向荣,恩施州共有四星级以上宾馆8家,三星级以上宾馆48家,包括5家五星级和33家四星级的“星级农家乐”,总数高达1545家。全州共有各类旅行社72家,包括1家4A级旅行社和10家3A级旅行社。依托景区的各类旅游商品店铺已超过300家,其中“宝石花风景漆筷”等十余种商品销售火爆,被评为“灵秀湖北”旅游商品。全州持证导游人数已达到1205人。

通过近年来的持续打造,恩施州旅游经济持续发热,第三产业产值在全州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连年攀升。2013年全年共完成旅游综合收入146亿元,同比上涨23%;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650万人次 ,同比上涨20.6%。

二、旅游业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分析方法

旅游业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和地域内的旅游业税收总额及所涉及的地方非税收入总额之和与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额的比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部分构成,其中非税收入分别由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收入构成。旅游业所提供的地方财政收入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旅游产业链 (吃、住、行、游、娱、购)所属企业和个体在从事旅游经营服务活动中直接缴纳的各种税收;二是由旅游游客和旅游经营者在开展旅游活动中所产生的各项规费(如旅游企业行政审批费用、高速公路过路费等),以及旅游事业单位各种旅游直接收入。由于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涉及多个部门,因此在具体分析其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有三个突出难点:一是因旅游业自身固有的综合性倾向而使得旅游涉及税种的多样性,如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二是在我国现行旅游收入统计口径中,仅涉及旅游活动中旅行社经营、景区景点游览、宾馆住宿行业,难以涵盖“吃、住、行、游、娱、购”的旅游全要素,造成了收入统计的缺失;三是旅游业的综合性,导致其收入流向了不同的产业门类,几乎涉及到第三产业中的所有行业,并与非旅游收入混在一起,难以准确界定旅游收入,如一家商场内的商品销售,就难以区分哪些是属于旅游消费者所构成的消费。

基于上述原因,要分析旅游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首先必须把旅游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进行清晰的测算。国内有学者认为:旅游业的税收贡献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和地域内的旅游税收总额与地方税收总额的比值,它和财政收入贡献率的概念不尽相同。旅游业的税收贡献包含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其中,旅游经济活动的税收为其直接税收贡献,即企业和个人在从事或参加旅游活动中的收入、盈利、资产、行为应缴纳的税收和旅游资源形成、分配、再生产过程中所应直接缴纳的税收。而间接税收贡献则是指旅游活动中关联产业以及拉动产业的税收贡献,如旅游活动中来自非旅游产业的经营活动对税收的贡献和上下游产业为旅游业直接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收入、盈利、资产、行为带来的税收贡献。

为准确测算旅游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并建立相关的指标体系,笔者采用罗明义(2001)的“分类测算法”,即以旅游业总收入为总体样本,通过测算分析旅游者消费构成,并结合对应的行业税率,可以测算得出各行业的旅游收入与税收,进而可以得出整个旅游行业的税收总额,再结合对应地区的总的地方税收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步计算出旅游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

三、恩施州旅游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分析

(一)恩施州旅游综合收入分类

罗明义(2001)根据相关统计制度和经济核算方法,认为旅游总收入应由邮电通讯业、交通业、商品购物、景区景点游览、住宿餐饮、娱乐休闲以及其他收入共同构成,旅游税收则由各项分类收入为基础,根据既定税率进行测算。但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根据统计部门对旅游数据统计口径的相关要求,笔者结合恩施州旅游委员会相关年报数据,将2013年恩施州旅游综合收入依据行业属性分为 A、B、C、D共4类:景区景点收入、星级与非星级宾馆收入、星级农家乐收入、旅行社经营收入。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计算各类型收入权重比(表1)。

(二)确定旅游综合收入的计税金额和税率

旅游业涉及的相关税种中,几乎全部由地方税务部门负责征收,主要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其中营业税税率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条例》将景区景点收入确定为3%,其余3类收入确定为5%,而旅行社经营收入的计税金额由其经营总收入减去经营成本,假定景区景点游览支出为其成本,故由D类总收入减去A类总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和相关《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城建税适用税率应根据城市的规模和层次的需要,实行7%和5%两种差别化税率。恩施州所属4A级以上景区多数位于恩施市和利川市,故笔者采取7%的税率测算恩施州旅游业税收。教育费附加为全类旅游税收营业税税额的3%。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在实际涉税业务办理中难以剥离开来,故归为一项进行测算,而企业所得税测算中还需考虑旅游业的利润率,笔者参考恩施州旅游委员会相关年报数据确定恩施州旅游行业利润率为9.96%,则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金额为1462079.99万元。

表1 2013年恩施州旅游综合收入分类统计表(单位:万元)

(三)恩施州旅游业发展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分析

经理论测算2013年恩施州旅游收入应纳税额为94359.98万元,2013年全州税收收入合计为404525.22万元,旅游业税收占全州税收收入的23.32%。2013年全州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500459.91万元,则旅游业所提供的财政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18.85%。2013年恩施州国内生产总值为553亿元,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州国内生产总值的26.4%。

表2 2013年恩施州旅游业税收测算表(单位:万元)

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业每实现1元的直接收入,将拉动关联产业增收4.2元。据此推算,恩施州旅游业带动了相关行业增加614.04亿元收入。笔者的测算结果,因统计口径的要求,仅仅只涉及“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中的“吃、住、游”,且未将旅游业发展的间接贡献考虑其中,如旅游业所提供的社会就业岗位,对社会的就业贡献也属于提升财政贡献的范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减少相应财政支出,进而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这变相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重新就业者具备了一定的消费能力,会进一步促进消费、提供税收,从而带来财政贡献。

上述测算结果,仅涉及和旅游收入相关的直接税收收入,还未考虑到与旅游收入没有直接联系的税种,如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也未考虑到各种涉及旅游活动的相关规费。若将所有因素全部考虑进去,旅游业发展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将有相应提高。

从数据测算结果分析来看,旅游业作为恩施州支柱产业,提供了18.85%的地方财政收入。但其财政贡献率低于旅游业收入与恩施州GDP的比值近8个百分点。这从财政贡献角度说明旅游业的财政贡献还有提升潜力。

四、提升恩施州旅游业对地方财政贡献率的对策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由于旅游业自身固有的高关联度特点,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与其他行业产生紧密的联系,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可视为旅游业和其他行业融合发展的演进过程。恩施州旅游业起步晚,关联度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相关产品和服务仍有待加强和提高,因此创建“政府主导、企业运营、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很有必要。在旅游政策制定上加大倾斜,如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旅游产业的经营与发展,以此来带动全社会对旅游业的投入,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二)健全产业体系,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

恩施州旅游景区相对分散,缺乏服务龙头带动作用,必须通过满足游客的旅游全要素需求来促进恩施州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为游客提供可供选择的多元化的特色旅游产品,进而促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综合效益和整体带动力。

(三)加强税源培植,加大税收征管工作力度

要提升旅游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度,必须加大旅游税收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加强税源培植是财政增收的重要抓手。必须加大对纳税人旅游税收征管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相关个人和企事业单位的纳税意识。必须改进和规范旅游业税收征管方式,加强以票管收,规范旅游行业发票管理,逐步建立起旅游业税收协税保税的网络体系。

猜你喜欢
恩施州财政收入测算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我国财政收入运行持续向好一季度税收同比增长17.3%
中国财政收入走势图
基于概率分布的PPP项目风险承担支出测算
输电线路附着物测算系统测算功能模块的研究
恩施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效的对策
新加坡发展之路对恩施州的启示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测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