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关节MRI提高非对称性、少关节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率的探讨

2014-03-06 13:23卓彩琴福建三明第二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临床第四医院366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11期
关键词:肿痛滑膜炎对称性

卓彩琴 福建三明第二医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临床第四医院 36600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多关节受累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造成关节软骨和骨的破坏乃至关节外多系统的损害,如果未经及时诊治,在发病2年内即可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近年的研究认为,早期诊断并积极给予病情缓解药能及时控制病情,可减少骨关节的破坏并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因而,早期诊断、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在临床上多采用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RA诊断标准[1]:(1)晨僵持续时间>1h(病程≥6周);(2)3组或3组以上关节炎;(3)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4)对称性关节肿胀;(5)类风湿结节;(6)手部、腕部X线改变(骨侵蚀或关节周围骨减少);(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符合上述7条中4条,就有可能患者有RA,诊断分类标准的敏感度92%,特异度87%。但临床上仍有相当部分患者早期或始终不满足上述条件,多年后出现骨质疏松,腕骨、踝关节骨质见虫蚀样、囊状破坏,最终诊断为RA,然而此时患者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故对该病应提高认识,更加警惕,切勿放松诊断,延误治疗。

临床上,类风湿的起病过程有急性、亚急性、隐匿性、间歇性。其中隐匿性和间歇性易漏诊。隐匿性在疾病的早期多项指标未表现异常,而间歇性,关节有疼痛史,但随着疾病进展,呈现持续性过程,临床容易忽视,加上RA还有些特殊类型,如不典型(单关节、不对称、早期/老年)、复发型风湿症、R3SPE综合征,此类诊断较为困难,往往不符合诊断标准,易漏诊。本文论述的非对称性、少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症状不典型,极易漏诊,笔者通过对我院4例非对称性、少关节类风湿关节炎通过腕关节MRI检查确诊为RA进行总结,认为腕关节MRI对提高对称性、少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 女性,62岁,入院时以左腕、右膝及右踝关节肿痛为主诉,查体见上述3个关节肿胀、压痛,伴晨僵,双手未见畸形,查RF、ESR、抗CCP抗体均正常,故对RA诊断表示怀疑,查双手X线及右踝X线见明显虫蚀样、囊状破坏,骨质疏松等RA特征性改变。查阅既往病历,RF时高时正常,抗CCP抗体亦非每次都阳性,但综合上述诊断RA无疑,从而体会到少关节不对称关节炎不能排除RA,且提高了X线在RA诊断中的诊断价值。

1.2 病例2 女性,36岁,2008年诊断为回纹型风湿症,因双足趾间小关节及双手指关节肿痛,晨起僵硬仅10min,晨起皮温稍低,查RF、ESR、CRP均正常,抗CCP抗体阴性,抗ENA抗体谱全阴性,双手X线未见异常,仍维持原诊断,予左腕MRI进一步检查,发现左侧第3、4掌骨远端及左侧腕骨多发异常信号,故确诊为RA。

1.3 病例3 女性,61岁,以“四肢大小关节肿痛2年”为主诉入院,以双手近指间关节、腕关节为剧,无晨僵,类似RA,但ESR、RF、ASO、抗CCP抗体及抗核抗体谱(ANA、抗ds-DNA及ENA抗体谱)全正常,诊为绝经后关节炎,未予慢作用药,关节肿痛控制不佳,查右手MRI:右手舟、头状骨、小多角骨及右第3掌骨远端异常信号,为RA表现,故诊为RA,并予MTX+雷公藤积极治疗。

1.4 病例4 女性,61岁,因双手近端及远端关节疼痛入院,以远端疼痛为主,呈全天僵硬,活动后有所改善,查体见远端指间关节赫伯登结节,近端指间关节压痛,但无尺侧偏斜、鹅颈样、梭形等畸形,查 RF 108.9U/ml,ESR 23mm/h,抗CCP抗体及ANA抗体谱全阴性,考虑为老年人,RF亦可能阳性,故诊为骨性关节炎,予止痛、补钙及调节骨质代谢治疗,但关节肿痛控制不佳,1年后再次入院,查RF 201.8IU/ml,ESR 27mm/h,查左手 MRI左侧尺骨茎突及头状骨、月骨、钩骨异常信号,诊为RA,予羟氯喹、雷公藤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症状有所好转,但患者未能坚持服药。

2 结论

从上述几例病例,可以看出临床上存在较多症状不典型的关节疼痛患者,由于以往的诊断标准敏感性低,曾提出了抗CCP抗体高度的特异性,但其检出率低,故仍使RA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困难,促使了临床积极寻找更为敏感的诊断方法,如MRI检查。多年以前就有关节X线区分各种关节的不同的病变特点,痛风无骨质疏松表现,但见蚀损样骨缺损较大;骨性关节炎有骨质疏松及囊状破坏,此点与RA相似,但多见于远端关节,且见有骨端边缘骨刺或增生硬化;而风湿性关节炎为游走性红肿热痛,无关节畸形,一般亦无骨质破坏,而类风湿关节炎X线表现为微小的囊状密度减低的骨质缺损,关节软骨破坏而变窄,晚期屈曲强直,甚至半脱位,故认为X线结合症状大多可确诊。MRI在各种风湿性疾病关节表现与X线作用相同。RA的病理特征是滑膜增厚,形成血管翳,但在这一时期传统的X线不能显示滑膜的解剖结构,加之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误诊。近年有关MRI在RA诊断的价值的研究日益增多[2,3],MRI能够反映早期RA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表现为滑膜强化,或未见强化但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不仅如此,还能对疾病的活动性作出评价。在疾病的早期及活动期,滑膜内产生富含毛细血管的肉芽组织,关节内液体增多,因此在T1WI下呈中度信号,在STIR下高信号,增强后T1WI明显强化;在疾病的慢性期或静止期,增生的滑膜由于纤维组织成分占主要地位,含液体少,因此在T1WI下呈中等信号,在STIR下亦为中等信号,由于造影剂局部灌注和/或分布减少,增强T1WI无明显强化。笔者在上述病例的诊断均离不开MRI的辅助。

2010年ACR/EULAR提出了RA新的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2010年RA分类标准),必要条件为至少1个关节肿痛,并有滑膜炎证据,需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关节炎症状和体征。关节症状和体征在采集病史中可得知,滑膜炎证据靠MRI可大大提高诊断率,且可帮助排除其他疾病,便于及早诊断RA。并且M.navalho在一项早期和超早期炎性关节炎对双侧手及腕MR研究中,提出腱鞘炎与类风湿关节炎进展相关,得出腱鞘炎是早期RA的影像学表现,且纳入评分标准,有助于提高2010年ACR/EULAR分类诊断性能;早期RA属非对称性疾病的结论[4]。近年有学者提出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对骨侵蚀、软组织病变及软骨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与X线检查互为补充,并且在急性滑膜炎时,表现为在炎症关节内部及周围出现异常增多的血流信号,而慢性滑膜增生,则较难探及,亦有助于RA患者手病变的诊断[5]。但对超声机及超声医生有较高的要求,而MR仍是目前公认的对早期RA最敏感、最具特异性的诊断方法,钆增强对关节积液、滑膜炎还是腱鞘炎在超早期比超声更为敏感。有些学者提出“慢性少关节炎”和“回纹型风湿症”概念,但不久后MRI见有滑膜炎症,均可能是RA的早期,需警惕,动态监测。综上所述,笔者认为MRI检查可提高非对称性、少关节类风湿关节的诊断率,明显降低患者的致残率,需引起医务人员注意。

[1]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52.

[2]张建新,李俊峰,王峻,等.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部关节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5):731.

[3]郭智萍,赵建,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MRI表现与早期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4(5):378-379.

[4]M.navalho.早期和超早期炎性关节炎双侧手及腕部 MRI:腱鞘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进展相关〔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35(6):581.

[5]路晓燕,王庆文,吕基扬,等.高频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7):890-893.

猜你喜欢
肿痛滑膜炎对称性
一类截断Hankel算子的复对称性
巧用对称性解题
鸡传染性滑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横向不调伴TMD患者髁突位置及对称性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小方子治疗咽喉肿痛
巧用对称性解题
自拟吉杰呐博“粗茎秦艽”散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痛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180例临床观察
通经活利汤配合皮肤牵引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5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