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本科阶段口腔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2014-03-06 18:23刘君瑜王翔宇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2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本科生生物学

刘君瑜,张 芳,杨 芳,王翔宇

(山西医科大学 口腔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2)

口腔生物学是口腔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相连接的重要桥梁学科。《口腔生物学》课程结构体系承前于医学基础课,启后口腔临床各学科,从基础医学理论上理解各种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2000年开始口腔生物学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并且随着各类研究成果的更新而逐渐发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口腔生物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涵盖了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口腔免疫学、口腔骨组织生物学、细胞培养应用等各方面的内容,各种新理论、新成果还在不断涌现,是一门名副其实的前沿学科。口腔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是基于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而制定,但是相比于口腔临床医学专业课,口腔生物学的内容较为枯燥,对于本科生来说,与他们接触的学习环境有些距离,因此显得整个课程内容难度较高,并且在长期“轻基础、重临床”的观念以及医学基础教育与临床研究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上课积极性不高,使得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口腔生物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本科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开设口腔生物学的必要性

口腔生物学在我国是基于目前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和口腔医学教育的需要而诞生的,特别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以及口腔细胞生物学的蓬勃发展,使得口腔生物学的发展进入快速轨道,对口腔疾病的认识进入到基因及蛋白水平[1]。特别是进入到本科后教育,如研究生阶段以及基础科研领域时,口腔生物学这门课程可以为研究者提供较多的研究手段,因此开设这门课程十分必要。全国八十多所口腔院系,开设口腔生物学的院校逐步增多,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等,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将口腔生物学加入到精品课程资源中,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成立了口腔生物教研室,并且出版了北大版的《口腔生物学》。作为省级的重点医科大学来说,立足于山西医科大学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方向,对于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的培养是办学的基础,《口腔生物学》的开设可以培养本科生掌握口腔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进行科研活动的兴趣,为将来的科研生涯做好准备,为口腔科学的发展培养有科研潜能的后备人才。

2 《口腔生物学》的教材特点

目前,《口腔生物学》已经是第4版教材,由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边专教授主编。从第1版到第4版内容的更迭与丰富就体现了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方面的飞速进展,作为一门桥梁课程,该教材的内容与深度基本符合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与理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材内容,比如第三章口腔分子生物学、第四章口腔免疫学,理论内容较为抽象,对于没有任何科研经验的本科生来说理解较为困难。在第4版的教材中,第七章口腔生物实验教程为新增内容,与前几版相比较,第四版教材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将以往分散的实验内容总结、独立成章,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3 目前教学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在口腔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目前国内各院校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大班课堂上说教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能够较快速、系统地完成传授知识的教学目标,但存在较多弊端:例如容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再加上口腔生物学这门基础理论课程本身枯燥、乏味的特点,和口腔临床专业课相比,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不高,如果还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2]。

4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是学校的生命线;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想立足于教坛就必须全力以赴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往往是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变化实现的。如何实现口腔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4.1 培养口腔生物学的合格教师

口腔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发展极为迅速,对于口腔生物专业师资的培养尤为重要,方法包括:招收口腔生物学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作为师资储备;口腔生物学教师进修培训微生物、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相关内容;大力发展各院校的基础生物实验室,鼓励教师科研活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近年来大力发展口腔基础实验室建设,形成了基础实验体系,包括口腔细胞培养、组织病理、免疫化学、分子生物学的相关实验条件,可以提供口腔生物学的实验示教及操作,有利于本科生提前了解科研活动,更加生动的展示口腔生物学的内容。另外,口腔基础教研室承担了口腔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并且带课教师深入到实验室当中进行科研项目及实验活动,将生物学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课堂当中。

4.2 精选教学内容

口腔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多,知识更新快,想要在课堂上做到“全讲、全重”有些不切合实际,因此授课时要有所侧重。对于学生来讲,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后,往往对临床充满向往,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逐步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学生主动学习基础课的兴趣。教师应注重积累平时的科研资料、照片,将抽象枯燥的基础理论转换成直观、生动、形象的音像,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4]。各章节要围绕口腔生命活动来讲解,强调与口腔临床有关的口腔生物知识,根据所教授年级的认知层次适当调整难度。本科生,特别是高年级本科生在有一定程度的大医学基础后,学习此门课程更加容易理解。因此在适合本科生理解的层次,每位教师都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紧密联系临床实际,认真备好、讲好每一节课。

4.3 大力开展PBL教学

PBL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相比之下,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运用网络和图书馆中的资源,不善于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过分依赖参考书和教师讲解,缺乏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5]。而PBL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参与性”,它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例如运用具有交互优势特性的多媒体技术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对缺乏生动性的口腔基础教学课堂是大有裨益的[6]。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将教与学融合在一起,使原本沉寂的生物学课堂生动起来。

4.4 适当加入实践课程,以丰富理论教学

第四版新教材中增加了实验课的内容,针对教材变化以及科研环境需要,开展口腔生物实验教学都是必要的。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实验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口腔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可以使学生在口腔医学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7]。要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施,将理论教学与实验课程有机结合,动态地表现《口腔生物学》课程中的各种概念,使学生对口腔的各种理论知识有更直观和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口腔生物学实验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1]许庆安.《口腔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10):604-605.

[2]于维先,林崇韬,孙红晨,等.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口腔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医学信息,2013,26(4):22.

[3]鲁大鹏,杨圣辉,李玉晶,等.口腔生物学的教学思考及建议[J].北京口腔医学,2008,16(3):170-171.

[4]董 蕊,李玉晶,汤晓飞,等.提高口腔生物化学教学水平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4):770-771.

[5]魏静波,刘 辉,高俊玲.医学基础课实施PBL教学的困境与应对[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3,13(4):62-64.

[6]赵尔扬,施 磊,徐 欣,等.“互动式”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185-187.

[7]林敏魁,骆 凯,张长源,等.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考[J].广东牙病防治,2011,19(12):659-661.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本科生生物学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