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尖无烟干燥方法及品质比较初报

2014-03-06 12:32骆贤鹏
茶叶通讯 2014年1期
关键词:浸出物七星茶多酚

任 维 彭 伟 骆贤鹏 朱 旗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长沙·410128)

在湖南安化黑茶产区,黑茶传统干燥方法采用明火松柴烘烤,产品具有明显的松烟风味,已有数百年历史。所形成的安化黑茶特有的风味,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力条件下产生的结果。现代研究表明,传统干燥方法在木柴燃烧中产生的烟,其中包括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如1,2-苯并芘、3,4-苯并芘、4,5-苯并芘等十多种毒性致癌物质[1,2],已威胁到食品的安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食品干燥方法和手段在不断更新,寻求更先进、更安全的干燥方法已成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本试验采用七星灶、炭烘、电烘三种方法对天尖茶进行干燥处理,以探讨其对黑茶品质和风味的影响,期待能减少烟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为无烟味黑茶的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料

以湖南省安化八角茶厂提供的春茶原料经精加工的天尖,并在阴凉干燥的库房内存放近3个月。

1.2 试验样制备

三种干燥方法及相关技术参数如表1。干燥完成后,对茶叶样品按GB8302-87取样,GB8303-87打碎成粉末,并编号待分析。

1.3 感官审评

按GB/T23776-2009执行,由专家和学生进行密码审评。

1.4 理化分析

表1 不同干燥方式下取样的平均温度 (℃)

茶叶含水量采用GB/T8304-2002,茶多酚采用GB/T8313-2002,游离氨基酸采用GB/T8314-2002,水浸出物采用GB/T8305-2002,可溶性糖采用蒽酮比色法(图1)。

图1 可溶性糖标准曲线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感官审评

结果如表2所示,不同处理在外形上条索变化不大,但在色泽上稍有差异,七星灶处理后色泽带棕,炭烘与原料茶无太大差异,电烘茶稍带灰色。内质上,经处理后,香气中的发酵味有所去除,七星灶处理有松烟味,炭烘茶香气偏闷,以电烘茶较纯正;汤色上,经处理后都有所改善,其亮度关系是电烘茶>七星灶>炭烘茶>原料;滋味上,七星灶处理后有松烟味,原料与炭烘茶差异不大,而电烘茶较纯正;叶底在色泽上有差异,七星灶与电烘茶色泽加深,且七星灶处理叶质稍硬,原料与炭烘茶差异不大。

表2 茶叶审评结果

2.2 理化成分分析

结果如表3所示,经不同方法干燥后,茶多酚的含量依次为七星灶>炭烘>烘箱。以电烘下降较多,这可能与干燥的温度和干燥速率有关。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呈味和功能性成分,在加热的作用下,茶多酚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自动氧化,氧化产物可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形成不溶性物质。其次,酯型儿茶素和黄酮苷类会发生分解,随着温度的提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这种分解作用十分明显。茶多酚还能与蛋白质、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化合物形成香气物质等[4,5]。

氨基酸的含量依次为炭烘>七星灶>烘箱。经干燥后,炭烘茶和七星灶茶的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这也与干燥温度有关,此次炭烘过程温度上升较慢且没有得到应有的高度,因此,在湿热过程中可能有利于蛋白质的分解;同时,氨基酸在干燥过程中,受温度的影响会与糖类物质一起发生美拉德反应,也会与多酚类等含炭化合物结合[8]。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差异不明显。炭烘条件下受低温和湿热作用的影响,其茶样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其他两种干燥方法,而其他两种方法差异不大。茶叶加工中,糖类变化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分解,茶叶中的多糖分解为单糖,单糖进一步降解为其它物质;二是转化,糖类可转化为有机酸,糖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三是与其他化合物结合,可与氨基酸和儿茶素等物质结合,而形成茶叶特有的色香味[8]。

茶汤中的水浸出物是茶叶感官审评的物质基础,也是对人体有保健及药用功效的物质,在一定范围内茶叶水浸出物含量越高越好[6]。检测表明,经不同干燥后,其水浸出物都有下降,其含量高低依次为七星灶>电烘>炭烘,这也与干燥温度和方法有关。

总之,经不同干燥方法加工的天尖样,相比传统七星灶干燥茶样,炭火烘焙茶多酚含量低0.95%,氨基酸含量高1.07%,可溶性糖含量高1.16%,水浸出物总量低0.96%;电烘干燥茶多酚含量低0.95%,氨基酸含量低0.95%,水浸出物总量低1.00%,可溶性糖含量低0.99%。如果以主要茶叶品质成分的含量比较,七星灶干燥茶样优于炭火干燥和电烘干燥茶样,但以风味而言,七星灶茶样具有较浓的烟熏味,而现代风味化学和医学研究表明,木材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他们会对烟熏产品产生质量安全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3 不同干燥方法能耗分析

本试验对三种干燥方法进行了能耗分析。七星灶方法干燥,取天尖275kg,堆积厚度23cm,共消耗木材50kg,加木炭5kg,以干木材的燃烧值约为1.26×107焦耳/kg,木炭的燃烧值约为3.4×107焦耳/kg[7],经测定分析计算,七星灶干燥能源消耗为2.9×106焦耳/kg。木炭方法干燥,取天尖9.5kg,厚度10cm,消耗木炭1.5kg,根据木炭的燃烧值,木炭烘焙能耗为5.4×106焦耳/kg。电烘方法干燥,取天尖3.2kg,厚度5cm,时间2h,其为电流8.5A,电压200V,消耗能量1.224×107焦耳,电烘干燥耗能为3.8×106焦耳/kg。对比三者的能源消耗是:炭烘>电烘>七星灶。也即传统七星灶烘焙所耗的能源最少,电烘干燥次之,炭烘干燥耗能最多。

3 结论与讨论

七星灶由灶身、火门、七星孔、匀温坡和焙床五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将松柴横搁在灶口处的地面上,借风力使火气透入七星孔(不能透入明火),使火温均匀沿着匀温坡扩散到灶面的焙帘上进行干燥,能形成特殊的品质风味,因此,历史上该工序对湖南安化黑毛茶的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现代科学已证明明火干燥产生的烟雾中含有致癌物质,引起了人们对其产品安全性的担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食品干燥方法和技术有了本质上的改进,在保留传统食品特征风味的基础上,注重食品生产的安全性,减少或不采用明火干燥黑茶的方法将是黑茶干燥的发展方向,或可采用其他洁净能源进行干燥,以避免烟雾对产品造成安全问题。试验中由于条件限制,炭火烘焙过程温度上升缓慢,不利于糖类、氨基酸类的结合与转化,同时低沸点气味难以挥发散尽,高沸点芳香难以形成,产品的风味特性没有完全形成[3,8]。相对于七星灶烘焙和炭火烘焙,电烘方法干燥能源洁净,温度易于控制,可连续化生产,保证产品的稳定性,以此试验产品感官审评结果较理想,产品外形有一定油润度,茶汤清亮。更重要的是该方法避免了传统工艺中烟熏含有致癌物质的问题,保证了产品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9,10]。

1 黄靖芬,李来好,陈胜军,等.烟熏食品中苯并(a)芘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方法[J].现代食品科技2007,7.

2 吕子安,连晨舟,季春生,等.火灾中材料产烟毒性的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2).

3 陈 椽著.制茶技术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4 施兆鹏,黄建安.茶叶审评与检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5 杨贤强,王岳飞,陈留记等著.茶多酚化学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6 段学艺,王家伦,陈正武.普洱茶冲泡条件下与水浸出物浸出规律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2):196~198.

7 王育民,汪企明,王 新,等.江苏省61个木材树种燃烧热测定[J].江苏林业科技,1992.

8 宛晓春.茶叶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9 金心怡,陈济斌,吉克温著.茶叶加工工程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0 张正竹,李尚庆,吴卫国,等.茶叶现代化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推广[J].中国茶叶,2009,2.

猜你喜欢
浸出物七星茶多酚
骨疏宁片浸出物测定方法研究*
陇西白条党参浸出物含量分级标准研究
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两种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类产品中茶多酚含量的比较
广西产罗汉松茎与叶浸出物的测定
七星湖
黔产金钗石斛茎和花中浸出物测定
肠道微生物与茶及茶多酚的相互作用在调节肥胖及并发症中的作用
茶多酚真能祛斑吗?
七星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