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

2014-03-08 23:11莫挺斐
医疗装备 2014年6期
关键词:回收期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莫挺斐

(海南省中医院,海南海口570203)

如何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

莫挺斐

(海南省中医院,海南海口570203)

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我们要着重抓住医疗设备的购置论证、档案管理、保养维修三大环节,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可为医院创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论证;档案;保养;维修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精尖技术应用到医疗设备当中。如何正确选购医疗设备,保障其正常运转,减少故障次数,延长使用寿命,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医疗设备管理的主要工作。

通过多年的摸索和总结,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只要抓住三个重要环节,就能使医疗设备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购置论证

1.1 确定功能标准。根据医疗、教学、科研和专科发展的要求,确定所购设备的功能及标准,使所购设备能符合使用要求,能得到充分利用。

1.2 选型。市场上同类功能的设备不少,如监护仪、呼吸机、DR等,有进口的、国产的,琳琅满目,可选性甚多。因此,先要搜集符合使用要求的设备厂牌、型号、价格,比较优缺点,根据医院的经济条件,在性能质量与价格之间进行权衡,选出适合本院使用的、性价比高的设备。对直接影响病人生命安全的仪器设备,如危重病人用的呼吸机、手术室用的麻醉机等,应尽量选用高质量的产品。

1.3 考察。对所选择的设备进行考察是论证的重点。要考察该设备技术是否成熟,是否将要淘汰、换型,考察消耗材料、零配件的供应及价格情况,考察该设备是否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和维修资料,还应考察该设备在市面的流行量及在其它医院的使用情况等。若比较多的医院认可使用,说明该产品性能、质量比较好。反之,使用量甚少,性能、质量可能有问题,要引起注意,慎重考虑。对进口设备使用量少的,日后找不到厂商及其维修站的可能性很大,到时维修求助无门,极易使仪器设备无法修复而报废。对国产设备规模较大的、信誉好的厂家产品,维修比较到位,如性能质量符合要求,可优先考虑购置。考察期间,尽可能多收集相关设备的信息,并要真实、可靠。

1.4 投资效益预测。投资回收期可按下式计算:投资回收期=设备投资总额/(年业务收入总额—年业务成本总额)。设备投资总额是指该设备从购进到安装投入使用整个过程中的全部费用,即包括设备原值、运杂费、安装费、配套设备费等等。年业务收入总额=年检查总人次×每人次收费标准。年业务成本总额=耗材﹢人工﹢电费﹢维护费等。例:总投入60万购入一台设备,设可使用6年,期望回收期3年,预计年检查6000人次,平均每人次收费50元,年业务成本总额需5万元,则投资回收期=600000/(6000×50-50000)=2.4(年),投资回收期小于期望回收期,从经济上考虑可行。

2 档案管理

2.1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设置专人负责,及时收集和整理资料。

2.2 设备资料归档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对购置回来的医疗设备,其资料必须及时建档,资料包括订货合同、使用说明书、技术手册、维修手册、维修联络电话等。所有资料妥善保管,不能丢失。

2.3 维修人员填写的保养维修报告也要及时整理归档,规范保存,以便日后查阅和数据统计。

2.4 应用信息化管理,建立设备维修数据库系统,把相关的维修资料内容输入该管理系统,方便查询、统计,工作效率高。

3 保养维修

3.1 保养

医疗设备的保养维护,是一种事前预防,且是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只有良好的保养维护,才能使设备故障避免或延期发生,使设备使用率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的功能作用。

(1)保养工作要制度化,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简便、实用的设备保养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

(2)岗前培训。设备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才能对设备进行正确的保养维护。每一设备购进安装验收后,相关的医、护、技、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培训内容是理论和实际操作,使相关人员能了解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操作,熟悉保养。

(3)日常保养。主要由使用人员进行,内容有:正确使用仪器设备、防尘清尘、防潮保护等。

(4)定期保养。由设备维修人员定期对仪器设备的精度、性能及安全性等进行检查、维护。主要工作包括:检查测试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参数的正确性及精确度、电源及接地情况、环境温度和湿度情况,更换易损件、仪器内部清洁等。

(5)维修人员要经常深入到使用科室,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日常保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确保正常使用。

3.2 维修

良好的保养能减少故障发生,但不能杜绝故障,故维修是无法避免的。如何及时修复设备,降低维修费用,节约开支,是设备管理的重要任务。

(1)加强维修队伍建设。根据在用设备的科技含量,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精悍能干的维修人员队伍,各维修人员要有良好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有较好的英语基础、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

(2)医院要给维修人员必要的再教育培训,使他们的知识能得到补充和更新,以适应医疗设备的发展需要。

(3)充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要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对各维修人员进行医德医风和维修技能考核。考核的主要依据来自维修报告,维修报告内容应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维修内容、费用、修复时间、使用部门意见、维修人员等。定期对维修报告进行汇总统计,即能计算出各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及其维修技术水平,这是很实用、很有效的办法。在考核制度基础上,设立激励机制,把工作量、维修技术水平与岗位聘用、职称聘任、先进评比和按劳分配奖金方面相挂钩,收效显著。劳动有经济回报,工作有价值体现,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

(4)加强院外维修联系。保持与厂商、特约维修站的联系,当本院维修人员无法解决问题时,就要电话咨询、请教或请修,此应定期主动联络,以防因对方搬迁、电话改号等而失去联系。加强与兄弟医院的联系,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加强与医疗器械维修公司的联系,他们在维修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原厂商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也许能解决,而且费用往往要低得多。

(5)对于CT、MR等大型设备,由于生产者垄断了技术及零配件,医院维修人员难以进行深入的维修,故在保修期过后,应对设备的使用状况、生产效益、维修难度和维修费用等进行综合评估,若有必要,可与公司签订保养维修合同,由公司负责保养维修,以利设备快速修复,节省费用,减少损失。

4 小结

医疗设备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中,购置论证是重中之重,一旦论证失策,最终会造成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低,甚至闲置、报废。我院过去曾用30多万元购回一套血液净化治疗设备,由于购置论证粗疏,使得购回后治疗效果不理想,使用率很低,没多久就以闲置、报废而告终,给医院造成损失;完整的设备档案,能为保养维修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是快速排除故障的得力助手,若档案管理不完善,资料缺失,都会影响维修工作,拖延修复时间,甚至造成了器械设备无法修复而报废;保养工作需要使用人员与维修人员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才有实效,实践证明:良好的保养,能使设备故障减少30%,使维修压力减轻,节省维修费用,同时也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增加收益。

针对以前存在的问题,我院近年购置的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B超、血液透析机,血球计数仪、呼吸机等仪器设备,均狠抓三环节,注重购置论证工作,同时也加强了档案管理和保养维修工作,实行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了仪器设备应有的功能作用,故障率大为降低,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其中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B超等设备,近2年故障率几乎为零,每年为医院节约更新购置费、维修费约50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王秀华,等.浅论医疗设备购置的管理.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4,28(4):299-301

[2] 刘传瑞,等.医疗设备管理的做法与体会.医疗卫生装备,2004,25(9):31

2014-01-21

R197.39

C

1002-2376(2014)06-0049-02

猜你喜欢
回收期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PPP项目财务测算特点、难点分析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光伏电站投资项目的多工具组合决策
北京市清洁生产知识问答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