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对照研究

2014-03-10 07:49潘先发吴志兴广丰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西广丰3346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内出血肺泡呼吸机

潘先发,吴志兴 (广丰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西 广丰334600)

吴煜 (广丰县妇幼保健医院儿科,江西 广丰3346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中的常见病,病死率高。常频机械通气 (CMV)是治疗新生儿RDS的常用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死率,但由于其使用较高的通气措施易导致肺组织损伤。近年来,我们用低通气压力的高频振荡通气治疗NRDS,并与常频机械通气进行对照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入NICU需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21例,女19例,全部患者符合 《实用新生儿科学》第4版中NRDS的诊断标准[1]及机械通气指征[2]。将患儿随机分为高频振荡通气组 (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组 (CMV组)。HFOV组:20例,男11例,女9例,胎龄 (31.3±1.6)周;出生体质量 (1710±300)g;患儿1min Apgar评分 (6.87±1.51)分;用stephan-sophie呼吸机予HFOV治疗。CMV组:20例,男9例,女11例,胎龄(31.2±1.7)周;出生体质量 (1720±250)g;1min Apgar评分 (6.73±1.03)分;用熊牌-750呼吸机予CMV治疗。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1min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40例均给予抗感染、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常规治疗。HFOV组应用Stephansophie呼吸机以HFO-CPAP模式进行高频振荡通气。初调值:吸入氧浓度 (FiO2)60%~80%,振荡频率 (f)10~15Hz,吸气时间 (Ti)0.3~0.4s,振幅以胸廓有较明显振动为度。调节:振荡频率基本维持不变,调整MAP使PaO2维持在50~80mmHg,经皮氧饱和度达0.88~0.95,胸片示膈肌位于第8~9后肋,调节振幅使PaCO2保持在30~55mmHg。撤机:患儿病情控制后,先降FiO2在40%以下,后渐降MAP和振幅至MAP<8cmH20时,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直至撤机。CMV组应用熊牌-750以A/C或SIMV 模式机械通气。初调值:吸入氧浓度 (Fi02)60%~80%,吸气峰压 (PIP)20~26cmH2O,频率40次/min,呼气末正压 (PEEP)5~8cmH2O,I∶E为1∶2;根据临床效果下调参数及至撤机。

1.2.2 观察指标 全程记录心率、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机械通气时呼吸机参数。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 (a/APO2)为NICU中判断患儿氧合功能的最好指标之一,可了解患儿呼吸衰竭的轻重,氧合指数 (OI)为机械通气时评价肺部病变程度及估计预后的可靠指标,换气功能障碍时PaO2/FiO2下降[3]。上机时和上机后4、12、24h均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pH、PaO2、PaCO2等指标,算出OI和a/APO2;胸片12h检查1次,稳定后改为每天1次。记录2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其并发症和病情转归。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肺氧合功能参数比较

两组患儿在上机时,FiO2、OI、a/APO2等3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P>0.05)。HFOV组经治疗4h后,患儿FiO2、OI下降,a/APO2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至12、24h有统计学差异 (P<0.01);同时与CMV组比较,亦有有统计学差异 (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肺氧合功能参数比较

2.2 两组相关治疗时间比较

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较CMV组明显缩短 (P均<0.01)。见表2。

表2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HFOV组治愈18例,死亡1例 (脑室内出血),放弃1例;CMV组治愈16例,死亡3例 (脑室内出血1例、气漏1例、呼吸机相关肺炎1例),放弃1例。HFOV组发生肺出血1例,脑室内出血1例,呼吸机相关肺炎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CMV组肺出血1例,脑室内出血1例,呼吸机相关肺炎4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气漏3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例。表明两组发生脑室内出血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HFOV组发生呼吸机所致肺损伤低于CMV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5)。

3 讨论

NRDS为肺表面活性物质 (PS)缺乏所致,表现为生后数小时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和呼吸衰竭。PS缺乏时肺泡萎陷,肺不张,肺顺应性降低,发生缺氧、酸中毒,导致肺小动脉痉挛,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机械通气治疗可防治进行性肺不张,改善肺泡通气,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另外提高吸入氧浓度,保证足够氧合,提高动脉血氧分压。CMV治疗NRDS时往往需要使用较高的通气条件,包括大潮气量和高PIP,有增加肺容量伤、肺气压伤及慢性肺部疾病发生的危险,延长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治疗难度。高频通气是应用小于或等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正常4倍以上的通气频率,在较低的气道压力下进行通气的一种特殊通气方法[4]。高频率的振荡通气能更好的促进气体弥散,有效改善氧合,提高血氧饱和度,纠正低氧血症;对肺泡的直接通气及相对恒定的平均气道压,使肺泡气压/容量和心功能的抑制明显降低;通过肺复张,最佳肺容量策略,使潮气量和肺泡压明显低于CMV,同时可在较低的吸入氧浓度维持与CMV相同的氧合水平,从而减轻了氧中毒的危险性。本研究结果显示,HFOV组治疗能更好地提高肺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进而减少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因此VAP的发生、形成BPD的可能性降低。VALI是由肺泡过度膨胀、肺泡周期性的张开和闭陷产生的剪切力而致。由于HFOV组采用较低的压力及较小的潮气量,相对恒定的平均气道压,避免肺泡反复启闭引起的高剪切力和减少PS的 “挤奶样”作用,避免呼吸机所致肺损伤。考虑到HFOV的振荡波是否会引起患儿脑血流波动致出血,本资料结果显示,HFOV并未增加IVH的发生率。刘志军等[5]综合比较HFOV与CMV的安全性及潜在危害,通过数据库检索出符合纳入分析条件的相关文献14篇,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两种通气方式引起的ROP、PDA、NEC、B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NRDS能更好地提高肺氧合功能,缩短病程,改善预后,疗效显著,优于CMV,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灿 .实用新生儿学 [M].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6-397.

[2]薛辛东,杜立中,孙眉月 .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 [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5):356-357.

[3]周晓光 .肖昕 .农绍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5-89.

[4]周伟 .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的应用 [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6,9(2):135-137.

[5]刘志军,李思涛,郝虎,等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安全分析 [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3):191-194.

猜你喜欢
内出血肺泡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新生儿脑室内出血的声像图特征分析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