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练琴中易犯的错误及解决方法

2014-03-11 19:59李雯隽
音乐生活 2014年6期
关键词:弓法琴弓运弓

文/李雯隽

小提琴练琴中易犯的错误及解决方法

文/李雯隽

小提琴是弓弦乐器的一种,它可以拉奏,也可以拨奏,还可以用弓杆击弦,本文讨论研究的主要是拉奏的方法。阐述我们日常演奏中常用的如“慢长弓、快弓、跳弓、抛弓”等弓法易犯错误和正确的练习方法。

小提琴运弓 弓法练习常见错误

1.引言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习练小提琴者的练琴时间却日益减少,导致今天的学生练习基本功的时间越来越少了。那么如何利用好这短暂的练习时间成了我们应该在这个时期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的这篇文章旨在寻找检查平时日常练习中易犯的右手错误并找到解决方法,养成良好的自查自检的好习惯。

在小提琴的运弓中由于演奏者的生理条件各有不用,握弓的方法不可强行规定统一,原则是学习者感到基本舒适即可。但在运弓时弓根部分手腕过分突出或过低,肘部抬得过高或过低,大臂的平面与运弓动作不平衡,换弦运弓时外形上棱角感甚大,这些不足和错误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认真练习逐步克服。

笔者认为目前大量的学生在小提琴练习中右手手指和手腕等关节部位都养成了僵硬等不良习惯,或者说是力量不够通达、不通畅,使得学生的练习运弓速度快时发音不清晰,慢时发音不含蓄,力度变化十分勉强,强不起来,弱不下去,声音干枯嘶哑、缺乏共鸣、没有穿透力,我们大多数老师会说这是因为该学生演奏时身体整体状态太紧,不够松弛,当然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是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学生不清楚在练习运弓时的力从何来,他们可能认为运弓的力就是右手将琴弓向下压迫琴弦而发出声音,但是却忽视了运弓时腰部力量的引导作用,忽视了右手指关节、大鱼际、小鱼际、肘关节、肩关节等肌肉群的放松,没有能将身体整个放松下来,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理念,确实是每个小提琴练习者都会遇到的并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具体弓法的练习

小提琴的弓法十分繁杂,因为一名成熟的演奏家在忘我的演奏中高超的右手技巧总是让人眼花缭乱。在这些大师来看,他们的心中已没有了“弓法”的概念,他们需要怎样的声音效果,右手就会下意识地做出相应的反应,这种高超的、脱离了技巧范畴的演奏不在我们讨论的范畴之内。其实再高超的运弓技巧也需要平时我们大量的基本弓法练习作为基础,单一弓法练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下面笔者将有选择性地分析一些单一弓法练习。

慢长弓:这种缓慢的长弓是我们右手技巧中最难的,也是最复杂的,几乎其他所有的弓法都是由慢长弓而派生的。在音乐表现中,我们所试图表现的那种柔美、沉思、想象、寄托的意境都离不开慢长弓的应用。练习好这种弓法必须要遵循以下两点,一是保持右手手臂的绝对放松,二是要保持琴弓的运弓轨迹呈现完整的“曲线运动”,使运弓的每一个回合轨迹形成完整的侧立的椭圆形。许多学生总是抱怨自己在拉奏慢长弓时总感到力度不够,手部加大压力却又产生了许多不良效果。我认为这是由于他们首先缺乏了由腰部而起的力量,缺少了腰部运动而产生的肩部的旋转力。其次他们没有人体“劲源”的概念。所谓“劲源”就是指力量、内息的发源地,在人体有两处,一处位于脊背后面两边肩胛骨下连线正中,另一处在手掌心偏上的中指指根处,背部力源是全身力量的集散之地,我们右手运弓每一个动作的力量都要由此而来,经手臂通向手部,当你运弓时,就应有催发的内劲流过肩、臂、手通向琴弓的止点,力达此点后此力便马上消失,即“一通即空”。紧接着第二波、第三波力照此循环不止。这种一送一收的概念我们应该尝试着应用到右手运弓练习中。我们一般的练习者只需在手臂放松的情况下静心体会后背力源的使用,经过不断体会,有心者自会领悟到手部“劲源”的运用方法。相比背部,手部“劲源”更加微妙、复杂,如果说掌握背部“劲源”是基础的话,那么掌握好手部“劲源”的力量转换就是右手运弓技巧的完美表现了。当你弄明白了其中道理并仔细练习,就会熟练驾驭乐曲千变万化的速度与节奏,演奏出神鬼莫测的音色效果。

分弓练习:分弓练习的重要性在小提琴演奏中是至关重要的,它与慢长弓一起组成了演奏任何一首作品的最基本的部分,任何一种特殊的弓法都是由此两种弓法发展而成的。我们仔细分析这种分弓弓法就会发现,在用基本相同的弓段做下弓各和上弓时存在着练习者手部不同的垂直动作,如果此时增加了换弦技巧,这种垂直方向运动的幅度就会更加明显一些,如果我们想尽量柔和地表现这种垂直运动就会发现,我们的右手是沿琴弓运动方向不停地画着一个又一个圆圈的,这就是分弓弓法的基本运动要领。以上这些是我们在学习阶段接触到的传统分弓的演奏方法。在我们需要演奏颗粒性强、力度强的连续快速音乐段落时,最好使用“罗德弓法”。罗德弓法是一种右手近乎僵直,大臂保持稳定,小臂横向快速动作,手腕基本保持不动的快速反复运动。这种弓法和快速跳弓一起组成的快速乐段,极大地丰富了快速度段落以及乐章的内容。请注意,罗德弓法中“近乎僵直”不过是说明了这种弓法的独特性,是为了那种特定的音色而量身定制的。我们要知道罗德弓法不是僵直的,僵直是无法运弓的,僵直将破坏你的身体外部姿态,迫使那些本不该参与的身体部分参与进来,使你的快速演奏不能较长时间地保持下去,没有持续性。我想说的是,即使是分弓弓法中独特的罗德弓法,也必须遵守运弓的基本法则——放松以及圆形运动的概念。

顿弓和连顿弓:顾名思义,顿弓就是一种在演奏时音与音之间有明显停顿的弓法。演奏顿弓是运弓的瞬间在琴弦上施加压力后即刻迅速释放,使乐器产生一个短暂、干净的声音。演奏顿弓时,右手放松,右臂外旋使右臂的重量通过食指给予琴弓压力,此时手臂的外旋动作使右手食指和拇指产生一个反向力量,这时我们快速向外旋转右手手腕,同时右臂主导向下划向外的弧线,之后琴弦上的压力自然停止,一个漂亮的顿弓完成。这里强调的还是手腕和手臂的旋转动作,这种运弓动作中的旋转理念,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去努力体会。所谓连顿弓,这种绚丽的弓法难倒了诸多的小提琴演奏者,甚至有些小提琴教师也不能完美掌握这种高级技巧弓法,甚至有些人会说连顿弓不是一般人能掌握好的,是需要先天的特殊能力的。这种论调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大家还没练习就心生畏惧。说到连顿弓,其实就是长弓与顿弓的组合而已,我们之所以觉得它难,主要是一直以来大部分演奏者认为这种弓法需要以痉挛、僵硬的方法来进行演奏,这种违反人体基本活动的理论虽然也偶尔成就了极个别的演奏者,但是显然,这种方法是不太适合大众人群的。

在这里,我们尝试以放松的手握弓,手腕、手臂以逆时针方向向下划圆,弓子不抬起,继续以逆时针方向向下划圆,如此循环若干次就演奏出一个标准的下弓的连顿弓。如果我们从弓尖开始,以顺时针方向向上划圆,并循环至弓根,也就形成了一个连顿弓的往返。在练习连顿弓时琴弓相对琴弦的突然压迫和突然放松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连续的放松使你在放松后积蓄了下次加力的能量。相信演奏者掌握了演奏连顿弓的基本理念,通过由慢到快,由少到多的练习,一定会熟练掌握这种技巧的。

小提琴的右手技巧的练习是个十分困难的题目,因为已经有无数的前人、学者、专家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业已形成了小提琴运弓技术的基本技术轮廓,我们后来者也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去使这个运弓技术更清晰而已。撰文仅供大家参考,如有谬误,请批评指正。

李雯隽(1981—)女,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弓法琴弓运弓
二胡琴弓形制规范数据化探究
一只鸟叫出两只鸟的叫声
十九世纪低音提琴琴弓
谈二胡演奏弓法技巧
小提琴演奏中的技巧与艺术的关系分析
琴弓“父子兵”占领世界八成琴弓市场
浅析二胡运弓技术与方法
杠杆力量作用下大提琴演奏的教学研究
论二胡右手运弓技术在现代二胡曲中的运用
谈二胡演奏时的运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