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文化建设路径选择*

2014-03-12 13:14曹桂华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建设

曹桂华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山东烟台264000)

新农村文化建设路径选择*

曹桂华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山东烟台264000)

文化建设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策应“贴近”、“实效”的文化发展新思路,整合农村文化资源、文化力量,完善文化消费渠道,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农民不断增长和变化的文化需求。

新农村;文化建设;路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任务。作为占中国多数人口的农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如何推进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1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又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乡风文明的重要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证,文化则是灵魂。文化建设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性问题。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农业大国,农村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关键,农村文化水平影响着我国文化建设的进程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大多数农村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小康,但农村文化建设普遍呈现出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面,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急需丰富和完善,没有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整个社会文化建设水平就难以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制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不利。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以文化民生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农村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1]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建设新农村,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是必要的,但不能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割裂开,在经济与文化互相融合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文化已不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它是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村文化建设通过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培育新型农民,以提高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使农民自觉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达到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因此经济越发展,越是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它反映广大农村群众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劳动形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文明状况。文明的乡风既是农村文化的重要体现,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直接成果。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活动,提倡多样化为农民提供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及服务。通过各种文化、艺术形式鞭挞丑恶落后现象,弘扬主旋律,使农村文明同现代文明相接轨,破除部分农村中存在的封建迷信等现象。在广大的农村养成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新事新办、团结友爱、勤俭持家、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和家庭美德,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塑造积极、和谐、健康、文明的乡风、民风。

2 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策应“贴近”、“实效”的文化发展新思路,整合农村文化资源、文化力量,完善文化消费渠道,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农民不断增长和变化的文化需求

贴近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立足点。随着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文化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追求文化服务的层次提高。农民对文化的追求,已不只是为了娱乐,而更加注重对法律、民主、维权意识的养成。无论是娱乐生活、科学技术还是政治意识,都是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必须贴近的内容。二是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其次参与文化活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由村民自发组成的学习型、娱乐型、健身型、经营型等自治性文化群体不断增多。农民按照自身情况自由参加文化活动,使得文化活动体现出就近、方便、兴趣、互利、受益的多样化特征,贴近农民的“文化菜篮子”,小型多样化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三是文化需求量整体增大。随着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的改善,农民的劳动效率不断提高,空余时间越来越多,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为农民打发闲时的重要途径。因此,向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及文化服务成为现实需求。

贴近本地群众的文化特色。一方文化养一方人。在历史文化的形成发展中,农村的各个区域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和审美情趣,具有较稳定的文化语境和较强的文化同质性的共同特点。由于这种特色文化符合当地人的口味及审美,因此比较容易引起共鸣,激发人们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豪感。所以,农村文化应是挖掘民间民俗艺术加以创新的传统文化,应是显示本地独有文化艺术形式艺术魅力的个性文化,也是农村走向外部世界而又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烟台市民间文化历史悠久,海阳大秧歌、胶东大鼓、蓬莱大杆号等知名民间艺术闻名遐尔,具有民族传统和烟台地域特色的剪纸、书画、编织、雕刻等民间工艺项目,戏曲、秧歌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生态游、渔家乐等民俗文化旅游项目,构成了烟台市独特的文化景观。通过引导农民挖掘、保护和利用本村的文化资源,带动村庄改造和文化阵地建设,在村民身边组织开展内容健康、格调清新又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引导村民特别是未成年人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爱惜和维护家乡形象,进而有利于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净化农村社会风气,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贴近农民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近年来,农民的文化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消费已由过去的被动型接受转变为文化主动和自觉,讲究文化投入和效益回报。如子女教育、技能培训、家庭喜庆等都是农民积极投入的项目。消费的类型选择也由无偿型扩大到有偿型和经营型,以收益大小作为定夺的标准。在娱乐性投入上往往注重物质层面的投入,比如电视机、音响、图书等。对于参与大型的欣赏性的文艺活动,不愿意买票入座,更愿意包场,支出习惯于集体或经纪人的摊派。值得注意的是,农村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以及专业大户、工商个体户、乡镇企业对大型的娱乐性的文化活动需求量增加,他们为了增强社会资本,比如搞好人际关系,美化形象和提高知名度而经常举办的联欢、喜庆、促销等大型活动,丰富、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文化实效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和发展动力。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目标是全面提高农民的现代化素质,塑造当代新型农民。文化实效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强调的是短时间内文化活动的实际效果,具有即时性。对于崇实性较强和发展要求迫切的农民来说,他们更相信摸得着、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效益。一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实效。随着村民自治的更替、家庭经济的运转、市场化速度的加快,农村的资源占有、利益分配、人际关系都呈现多元化。原有的意识形态影响力减弱,“三农问题”的各种矛盾不断出现。经济改革的困境祈望政治改革和体制改革来彻底转变是不现实的,有效的途径是开展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注重以农村改革的大好形势和农民身边的先进人物教育干部和农民,用正确科学的理论、高尚的精神和鲜活的形象武装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注重抓住与农民切实相关的问题,积极开展“减轻农民负担”、“抵制腐朽文化”等专项专场的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及时为农民解惑解难。二要注重科技致富实效。当前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是怎样科技致富,因此,科技致富也是文化活动的重点。要通过各种传媒途径进行文化活动,联合图书、电影、网络、科研、学校、示范户等多种形式形成合力,向农民推广传播致富信息及途径,提供切实有效的科技兴农知识。活动形式要多种多样。通过举办致富演讲大会、经验介绍交流大会、科研成果展示、新技术培训等多种文化活动,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掌握致富知识的目的。服务内容要与时俱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等现代农业理念的出现,文化服务内容及其手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三要注重文化艺术实效。农村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不断增长,其效益应显现在三个方面,即农民发展经济需求的花卉盆景、各类编织、玩具生产等手工艺的设计制作;子女素质教育、各类自治性文化团队、文化户对书法、美术、戏剧、音乐、舞蹈的兴趣爱好和普及提高的需求;化妆、配饰、服装、发型的人体设计和时尚的家庭装璜,借助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形象和文化趣味。四注重娱乐健身实效。通过参与健康喜爱的娱乐活动,达到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愉悦身心的目的,这是广大农民共同的心愿。这方面的效应追求近年来也发生了变化,融文化、体育和娱乐为一体的活动形式不断发展,如秧歌、扇舞、健身舞等,既文化娱乐又锻炼身体;展示性热情提高,热衷于大型的、有组织的、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的文化活动,以提高和满足个人、家庭和团队的知名度和荣誉感。

整合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活力源泉。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已经不能依靠某一种文化资源和文化力量来单打独斗,要依靠当地文化资源的合力和当地文化力量、文化成果的共同作用,也是农村文化建设长期性、实效性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要整合各方面的文化力量。以公益性文化为龙头,整合分散的文化团队、文化户、文化大院、文化经营个体等文化群体,融合乡镇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旅游文化、广场文化等文化力量形成共同体,制定统一规划和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共同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要优化当地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成果。在当地的传统文化项目中择优扶强,形成特色,创出名牌、带动农村文化的全面繁荣。例如烟台海阳打秧歌品牌,举办了“春之声、夏之光、秋之韵、冬之情”四大系列广场文化周;蓬莱围绕打造人间仙境与“和平城”的文化品牌,举办“和平颂”大型文化活动,每年在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地设分会场,影响已延伸到海外,现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知名文化品牌。要创新管理手段。通过民间团队的会演、评比和推荐他们参加更高层次的调演、竞赛活动,对获奖的团队给予实际的优惠,比如减免管理费或减免家庭的税费劳务费,使他们提高了社会影响和社会知名度,既得到了市场回报,也提高了对自身的要求。

完善文化消费渠道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农村和农民对文化消费需求的旺盛和理性选择度的加大,使农村文化市场的调节功能日益突出。实行公益性文化活动项目通过市场推介招标取得主办权的做法,都是公益性文化活动发展和繁荣的进步,实质上就是把政府为群众文化消费的买单经过市场的调配更加贴近实际、贴进群众。现在不少农村地区文化市场发展缓慢,走不出低谷,不完全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也不是因为文化产品过剩造成的。梗阻出现在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链接与反馈的环节上。解决的关键是培育和疏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渠道,亟待建立文化市场的中介机构、经纪人制度。招远玲珑镇“文化定单”的正常运转,就是得力于文化经纪人的作用发挥。他们由镇文化站和文化协会牵头,在村组选定一部分文化热心人为联络员,请他们参与当地文化建设规划的制定和监督实施,及时在消费者和服务者之间串针引线。同时也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提红奖励制度和责任制度,既保障了经纪人的利益又使文化供求健康有序的发展。

农民的满意程度是检验新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主要标准。要以群众赞成不赞成文化工作者的角色思维和角色行为为标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2]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农村文化工作者要以亲民、爱民、便民、乐民为自己的理论品质和行为导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繁荣农村文化实践中,不断增强人民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同时还应有开拓创新的勇气,以“贴近”和“实效”为重心构建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手段。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阵地建设和服务设施为标准。农村文化的新形势新变化,迫切要求我们从简单化的思想灌输转向教育、增智、娱乐、美育整体功能的发挥,多角度、形象化地巩固社会主义的农村思想阵地。文化服务类型要由单一的指令性的无偿型服务,转向以公益性为主导、更加多样化市场化的消费选择。文化设施上应由一个乡镇的一座小楼或一个小院的低标准,转向一个乡镇多个文化广场、文化街、文化带的格局发展,设备要更新换代更加现代化。要以群众对文艺产品和文化活动高兴不高兴为评判标准。要改变文艺作品“给领导看,给专家评,得奖是目的”的不正确局面;改变文化活动围绕领导意图转,与群众需求不对号的不正确做法。以老百姓喜欢不喜欢作为衡量作品和活动价值的高低,使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两个效益。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9.

[2]佚名.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Approach Selection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CAO Gui-hua
(Party School of CPC YantaiMunicipal Committee,Yantai264000,China)

Cultural construction is a key problem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and even the success of whole socialist cause.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mustbe supported by the new thoughts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of"closeness"and"effectiveness",integrate the cultural resources and cultural forces in the countryside,improve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channels and enrich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of the rural residents to meet the increasing and changing cultural needs of the farmers.

new countryside;cultural construction;approach

G12

A

1673-5382(2014)03-0001-04

(责任编辑 孙胜文)

2014-07-08

2013年度烟台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曹桂华(1962-),女,山东招远人,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