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 心

2014-03-13 07:44
西江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梧州文化交流荔枝

峥 嵘

卷首语

耕 心

峥 嵘

翻开本期刊物,我们会见到一些平日素未谋面的作者,他们便是梧州市审计局的干部职工。在人们的印象中,审计人员通常都铁面无私,一丝不苟,严肃刻板。而梧州市审计局却以“润物无声,文化耕心”的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意识,积极开展机关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机关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他们积极推动以绿色文化、廉政文化、感恩文化、道德文化、和谐文化等为主题的审计文化建设, 促使审计机关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达到“ 文化凝聚人心,团结促进发展”的作用。这在机关事业单位中,有着良好的示范效应。我们选发了审计人员业余创作的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以飨读者。

同样善于耕心的有老作家杨彦,他继写作《黄俭的艺术人生》之后,再次为梧州的艺术家立传,创作了《林松年的荔枝画》,以探索老艺术家的心灵世界。我们欣赏与珍爱林松年的荔枝画,更要读懂林松年的心路,了解林松年的艺术创作历程。《林松年的荔枝画》,这是一位老作家与老艺术家的心灵对话。

桂台文化交流近年日益频繁,关于台湾的游记,人们也读过不少。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海峡两岸相互已经并不陌生,但每个人却都有着各自的独特感悟。伍爱春的散文《那么台湾》,从她自己的视角,去感受台湾的神韵、台湾的文化、台湾的文明,以及台湾人的亲和与孤独。她试图从桂台文化交流的角度,去读懂台湾。两岸的文化沟通,心灵沟通,依然是我们今后要探讨的课题,要弥补的缺失。陈健新的《影像新加坡》,则用镜头表达他对新加坡的观察与认识。

我们希望今后在广西的刊物上,能够看到更多反映桂台交流、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作品。

岑溪女作家林薇的小说《潘二娘告状》,刻划了一个农村老年妇女的卑微而又倔强的性格,描写了她执着而质朴的内心世界,显示了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功力

文化遗存是一个城市古老的记忆,是我们与古人对话的窗口。这些文化遗存,其实体有的已经由于各种原因陷于灭绝,只能留在文字记述中。而这正是刊物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与责任。陈侃言的《梧州古城墙》、陈克伦的《梧州石狮考》、叶家宁的《清末民初的梧州邮票》、黄海涵的《孙中山在梧州的衣食住行》、 李培燊的《花尾渡》等作品,讲述的便是我们这个城市那些貌似琐碎的、曾经司空见惯的、但如今却是珍贵的文化记忆。后人将从我们的刊物中寻找那些已经消逝的雪泥鸿爪。

这些“文明的碎片”,记录了我们城市的历史,承载着许多梧州人童年的美好记忆,成为我们心灵的寄托,构筑起我们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藩篱。

猜你喜欢
梧州文化交流荔枝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岭南荔枝红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中共梧州城工委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Fruit of the South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一城一舰 心心相印
千里采荔枝的鹤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