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5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4-03-14 08:4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1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萎缩性螺杆菌

山东省陵县中医院消化内科,山东 陵县 2535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其临床感染率较高,而且患者的病情易反复发作,该病与胃癌关联密切,发病人群广且任何年龄均可能发病,老年人高发,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患者常常有胃部疼痛不适、嗳气、反酸等症状,胃部病理镜下表现为胃黏膜局限性萎缩功能下降并伴有组织增生,或者表现出肠道上皮细胞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容易引发癌变,但演变为胃癌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导致患者癌变的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的一种,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往往和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密切相关[1],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同时需要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进行治疗。笔者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使用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32.6±5.4)岁,病程2.3~5.6年,平均病程(2.6±1.4)年。所有患者在入院治疗时均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排除妊娠期间或哺乳期患者;排除曾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解痉药物、抗胆碱类药物以及生长抑素的患者;排除伴有溃疡且HP检测值为阳性者;排除伴有胆汁反流性胃炎者。入选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早饱、上腹部腹痛或不适感、嗳气烧心、恶心呕吐、嘈杂泛酸、食纳下降贫血、乏力等消化道症状。其中,胃黏膜萎缩9例,轻度萎缩4例,中度萎缩3例,重度萎缩2例。同时伴有肠上皮化生6例,不典型增生10例。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使用克拉霉素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餐后服用克拉霉素分散片(哈药集团制药六厂生产,国药准字H20040311)0.5g治疗,每日2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奥美拉唑(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诺捷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4032)20mg治疗,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期间患者注意饮食,忌食生冷、浓茶、咖啡、辛辣和油腻的食物,调节情志,忌烟、忌酒,同时保证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确保疗程的完整治疗。两组患者在停药1个月后均进行胃镜复查或病理活检。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者胃炎炎症反应基本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炎性反应基本消失,病理检查胃黏膜无腺体萎缩,并且HP转阴;显效:患者胃炎炎症反应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好转,胃镜检查胃黏膜炎性反应改善显著,病理检查胃黏膜无腺体萎缩,疗效指数≥75%,并且HP转阴;有效:患者胃炎炎症反应改善.胃镜检查胃黏膜炎性反应减轻,异型增生改善一个级别,30%≤疗效指数<75%,HP转阴或转弱;无效:上述指标均未达到者,胃镜病理复查或加重,疗效指数<30%,HP阳性[2]。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数据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没有影响治疗效果。观察组有3例患者自觉胃部不适,伴有恶心,给予对症处理,症状缓解;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伴有恶心、呕吐,有1例伴有头晕不适,有1例伴有口唇发干,均给予对症处理,症状缓解。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发病率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较高。该病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液反流,自身免疫等因素作用下胃黏膜表面反复受到伤害,多引起活动性炎症,进而发生胃腺体减少,固有腺体萎缩,导致黏膜层厚度增加,继而发生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症状,极易引起胃癌等恶性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常伴肠上皮化生,常累及贲门,这些病变容易导致患者胃泌素的分泌减少,同时使患者的胃体受损,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重要的胃癌前疾病,据相关数据显示[3],慢性萎缩性胃炎每年的癌变率为0.5%,伴有异型增生时癌变率更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尤其重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原则是抑制胃酸分泌、调整胃动力、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重要病因,该菌属于革兰阴性的微需氧菌,患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容易造成胃部消化性溃疡,而且反复发作不易痊愈。

奥美拉唑属于脂溶性弱碱性药物,该药可以促进溃疡愈合,血浆清除率低。奥美拉唑可以浓集在胃酸的酸性环

境中,患者在服药后该药可以广泛分布于胃粘膜壁细胞的分泌小管中,起效快且作用持久。奥美拉唑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磺酰胺的活性形式,然后通过二硫键与壁细胞分泌膜的H+-K+-ATP酶(又称质子泵)的巯基不可逆性的结合,能阻断胃酸分泌的最终环节,达到迅速的缓解患者的消化性溃疡疼痛的效果。克拉霉素属于一种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该药的作用机理是阻碍细胞核蛋白50s 亚基的联结,从而达到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起到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克拉霉素分散片和奥美拉唑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单纯使用克拉霉素分散片治疗的患者疗效,并且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并没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表明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2(6):738-743.

[2]刘文忠,谢勇,成虹,等.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10):655-661.

[3]李志茹,王滨,杨巧芳.慢性萎缩性胃炎与HP相关性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3,5:267.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萎缩性螺杆菌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