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23例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

2014-03-14 08:4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1期
关键词:护患障碍病情

江西康宁医院二病区,江西 康宁 3312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属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有着严重影响。有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精神抑郁的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1]。我院开展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护理,收到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男性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随机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为(58.26±6.31)岁;对照组: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为(59.13±5.8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①入院指导。护理人员引导患者进行医院环境的熟悉,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相关制度和作息时间,使患者能够安心治疗。②健康宣教。患者对自己病情不了解,往往会夸大病情,造成精神压力增大,不利于治疗。护理人员应多和患者介绍相关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在日常饮食中加以注意,做到营养均衡。③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认真、仔细地解答。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以良好的服务态度面对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温情,以便积极的配合治疗[3]。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对于精神抑郁障碍患者,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护理人员要多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为患者讲解病情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不同个性特征和心理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情况。通过和患者多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4]根据HAMD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设置24个临床症状,每个临床症状设为0分、1分、2分、3分和4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症状越严重。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后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表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多因自身的原因及社会压力大等造成精神抑郁障碍,临床上需进行积极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其脑内的单胺类递质功能缺乏,使得机体出现功能障碍。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护理,还可以改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有利于病情的控制[5]。

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在医院进行治疗时,对医护人员比较排斥,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可见,应用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显著。

[1] 熊燕, 张太阳, 秦淑兰, 等. 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4): 21-23.

[2] Zheng Z, Wu J, Wang R, et al. Diabetes mellitus may induc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y decreasing neuroplasticity[J]. Funct Neurol, 2014, 29(1): 7-13.

[3] 何先红, 刘萍, 张晓旭. 个案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3): 279-281.

[4] Frederick FT, Maharajh HD.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in trinidad and tobago[J]. West Indian Med J, 2013, 62(7): 628-631.

[5] 李友爱, 邓育芬, 黄琼意.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6): 140-142.

猜你喜欢
护患障碍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跨越障碍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