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间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0例疗效观察

2014-03-15 01:28朱永强陈俊英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奥施热凝肋间

张 锴, 朱永强, 朱 旭, 陈俊英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国内外一般应用药物,包括抗癫痫药如加巴喷丁等、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等、麻醉性镇痛药(吗啡、芬太尼贴剂)、离子通道阻滞剂等以及神经阻滞,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1-2]。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单独使用一种药物或方法往往效果欠佳,因此,一般采用药物联合不同的药物和方法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3-4]。本研究旨在探讨X线透视下肋间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PHN的疗效及安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临床资料 选择40例胸腰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17)岁,病程4个月 ~3年。病变主要累及胸腰部(T2~T11水平)。所有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大于或等于4.0分,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损害,精神状态无异常,无全身严重感染和背部穿刺点局部感染,凝血功能无异常。

排除标准:①微皮损型带状疱疹患者;②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④合并智能障碍配合欠佳患者。

1.1.2 主要设备和器材 Toshiba-Ultima多功能数字减影机(日本),北京北琪R-2000B M2型射频温控热凝仪,德国Cosman射频穿刺针。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3 d后待辅助检查完毕,无明显禁忌证后将入组4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继续应用加巴喷丁、阿米替林、奥施康定等药物治疗。加巴喷丁从300 mg,1次/d开始,酌情增加剂量至300~600 mg,3次/d维持;阿米替林从12.5 mg,1次/d开始,逐渐增量至12.5~25 mg,3次/d维持;奥施康定根据患者疼痛程度,从5~10 mg,1次/12 h开始,酌情加大剂量。B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X线透视下肋间神经射频热凝术。

1.2.2 射频治疗方法 完善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后,患者取俯卧位,双臂放松置于身侧,在C型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以需行神经射频的肋骨与脊柱中线旁开4~5 cm平行线相交处为进针点,将22 G的射频套管针(长10 cm,裸露端5 mm)垂直于皮肤进针,针尖触及骨面后,于X线透视下用手指向下搓动皮肤和皮下组织,使穿刺针越过肋骨下缘,骨接触感消失后,继续缓慢进针约2 mm,使穿刺针接近肋间神经,注射1 ml对比剂,重新透视见对比剂沿肋间神经走行分布(图1),连接射频仪,测试阻抗,如以50 Hz、0.5 V以下电压刺激出现相应节段感觉神经受刺激征象而以2 Hz、2倍以上电压刺激无运动神经刺激症时说明针尖位置准确到位,分别予70℃射频热凝60 s,75℃射频热凝120 s。

图1 肋间神经射频热凝穿刺过程

1.2.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射频热凝治疗前、治疗后第 1、7、30、90、180 天 VAS 评分、 奥施康定使用量、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等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 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 < 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B组患者经肋间神经射频热凝治疗后,患者疼痛于术后第1天即明显减轻(表1),奥施康定使用量大大减少(表2),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明显轻微,无严重并发症。

表1 B组20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变化 (x±s)

表2 B组20例患者治疗前后奥施康定用量变化 (x±s)

3 讨论

PHN是带状疱疹皮肤损伤痊愈后遗留的严重并发症,常表现为带状疱疹消失后原发疱疹皮损区出现的持续的自发痛、轻触痛和 (或)感觉异常。20%~50%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且其罹患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5],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固性疼痛症状之一。其临床特征为持续性、自发性灼痛或深在性疼痛、跳痛,自发性刀割样疼痛,异常而难以忍受的疼痛和感觉过敏。有学者提出将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后遗神经痛[6-8]。

热凝射频术是目前微创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感觉神经存在两类不同直径的神经纤维,一类是有髓鞘的Aδ纤维和无髓鞘的C纤维,负责痛温觉的传导,对热耐受差,温度超过60℃时即丧失传导功能;另一类是Aα、Aβ纤维,负责触觉传导,对热耐受度强,温度达80℃仍能保持部分传导功能。热凝射频术利用温差电偶电极产生一束高频电流,通过具有一定阻抗的神经组织时产生高频振荡,在组织内产生热量,当神经组织局部加热至80℃时使Aδ和C纤维被破坏而保留 Aα、Aβ纤维,缓解疼痛并保留触觉,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热凝射频术还可通过在组织内产生热量使蛋白质凝固、变性,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降低中枢神经疼痛兴奋性,阻断神经痛的恶性循环,达到治疗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的目的。

本研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肋间神经射频热凝治疗PHN,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疼痛在术后第1天就能迅速显著缓解,镇痛药服用量大大减少,其所致不良反应也相应减轻,患者情绪改善、生存质量可得到显著提高,术后6个月随访仍保持满意疗效,表明其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1] Chandra K, Shafiq N, Pandhi P, et al.Gabapentin versus nortriptyline in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atients: a randomized,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the GONIP Trial [J].Int J Clin Pharmacol Ther, 2006, 44: 358-363.

[2] Opstelten W, van Wijck AJ, Moons KG, et al.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by epidural injection of steroids and local anaesthetics: less pain after 1 month, but no effect on long-term postherpetic neuralgia—a randomised trial [J].Ned Tijdschr Geneeskd, 2006, 150: 2649-2655.

[3] 黄接云,宋文阁,傅志俭.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J].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6, 2: 22-23.

[4] 孙来保,张劲军,雷亚红,等.不同程序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能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1351-1352.

[5] Wu CL,Marsh A,Dworkin RH.The role of sympathetic nerve blocks in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J].Pain,2000, 87: 121-129.

[6] Lázaro C, Caseras X, Baneos JE, et al.Postherpetic neuralgia:a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seen in pain clinics [J].Reg Anesth Pain Med, 2003, 28: 315-320.

[7] Dworkin RH, Carrington D, Cunningham A, et al.Assessment of pain in herpes zoster: lessons learned from antiviral trials[J].Antiviral Res, 1997, 33: 73-85.

[8] Kost RG, Straus SE.Postherpetic neuralgia—pathogenesis,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J].N Engl JMed, 1996, 335: 32-42.

猜你喜欢
奥施热凝肋间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微波热凝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54例的临床观察
射频热凝靶点术治疗不同腰椎间盘变性程度患者的术后观察比较
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围术期的对比分析
27例癌痛患者应用奥施康定滴定的效果评价
美国采购奥施科什重型战术车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曲马多缓释片治疗中度癌痛的近期疗效比较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重度癌痛采用大剂量奥施康定治疗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