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污水处理厂总磷去除的技术方案

2014-03-16 11:00
净水技术 2014年1期
关键词:选择器曝气池投加量

袁 莉

(上海友联竹园第一污水处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0137)

1 概况

某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管理方便、运行成本低廉、处理效果稳定的CAST工艺(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试运行阶段污水处理量约为 2 500 m3,设计进水 TP为5.5 mg/L。但在试运行阶段,实际进水 TP约为15 mg/L以上,致使出水TP难以达标,如何去除总磷则成为首要问题。另,该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曝气时间为2~4 h。在观察曝气池污泥时发现,污泥絮体很小,没有形成大的菌胶团。

2 方案的选择

城市污水处理厂除磷一般有两种方法: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目前主要采用生物除磷。由于该污水处理厂面临在规定时期内需达标排放并通过环保验收,而生物除磷虽有很多优点,但其对工艺条件的变化(如pH、温度和泥龄等)较化学除磷工艺更为敏感。因此,为了更加高效达到除磷目的,选取生物除磷为主、化学除磷为辅作为本次技术方案。

3 生物除磷

3.1 生物除磷原理

生物除磷由污水中的聚磷菌(PAOs)完成,首先厌氧放磷,在后续好氧环境中过量吸磷,然后通过排除含磷污泥达到除磷目的。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分解细胞内的聚磷酸盐,产生的能量将污水中的脂肪酸等有机物摄入细胞内,并以PHB的形式储存。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利用氧化分解PHB获得的能量,过量吸收污水中的溶解性磷,以聚磷酸盐的形式积累于体内。

3.2 DO 的影响

该污水厂CAST工艺的生物选择器为厌氧选择器。生物选择器内缺/厌氧环境促进了聚磷菌的有效放磷,同时吸收或吸附大量易降解溶解性有机物,为主曝气区吸磷提供了动力和营养物质。沉淀结束后通过排泥使磷得以最终去除。一般通过控制DO浓度,使系统内ORP在-150~100 mV变化时,就可获得良好的除磷结果。由于在线监测系统无ORP装置,故在调试时仅参考DO浓度。

在该污水厂现场监测可知3号池中DO浓度高达6~7 mg/L,远远高出正常运行DO所需,这就造成在污泥回流过程中有可能将高浓度DO带入厌氧选择器,从而导致厌氧区放磷不完全,进而导致曝气区无法正常吸磷,除磷效果不佳。因此,在6月7日左右,运行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将DO浓度控制在4 mg/L以下(最好是2 mg/L左右),同时进行适当排泥。并且污泥回流时间由刚曝完气开始回流改为沉淀半小时后回流,避免回流污泥中DO浓度过高影响厌氧选择器的运行。

3.3 运行结果

运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进出水TP化验数据Tab.1 TP of Influent and Effluent

从表1的数据可得出,5月23日~6月6日之间,TP的平均去除率在23%,TP最高去除率为65%左右;经工艺调整后,6月7日~6月23日之间,TP平均去除率在65%左右,最高去除率为92.5%。处理前与处理后的TP平均去除率相差约40%,说明DO的降低对除磷有较大作用,当然进水TP浓度的降低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此,在CAST工艺中,要提高生物除磷效率,需确保DO浓度不能过高,一定在4 mg/L以下,同时需调整污泥回流时间并定期排泥。

4 化学除磷

化学除磷的药剂有聚铝、聚铁等,由于该污水厂的水质pH一般在7左右,较适合用聚铝进行除磷。化学除磷反应式如下:pH为6~7。

4.1 试验目的

进行此试验的目的主要是确定聚合氯化铝(PAC)的沉淀性能,PAC的溶解度以及最佳投加量以达到一定的除磷效率。

4.2 材料

试验水样采自金山某6月2日瞬时进水,进水TP为17.2 mg/L。聚合氯化铝PAC中Al2O3的含量为30%。

4.3 试验步骤

每份水样取300 mL,则水中含磷3.6 mg,现欲将水样的总磷浓度降至5.5 mg/L以下,每份水样分别加 3.2 mg、6.4 mg、9.6 mg、12.8 mg、16 mg 的PAC。其中3.2 mg是将水样TP降至5.5 mg/L的理论量。实验室用的混凝设备为六联混凝试验搅拌器,搅拌过程先以300 r/min快速搅拌1 min后,再以50 r/min慢速搅拌10 min,然后静沉30 min,取上清液测定P含量。

4.4 试验结果

图1为PAC投加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图1 PAC投加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Fig.1 Effect of Different PAC Dosage on TP Removal

由图1可知除磷效果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除磷率达70%时,水样的 TP可降至5.5 mg/L左右,也即PAC的最佳投加量应是理论投加量的2倍(β=2)。整理化学除磷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为所需PAC的质量,kg;

C0为处理前水样总磷浓度,mg/L;

C为处理后水样的总磷浓度,mg/L;

V为处理体积,L;

β为投加系数;

P为Al2O3在PAC中所占百分比,%。

公式(1)中 β 可取为2、3、4或5,PAC 化学除磷效率分别为69%、83%、90%、95%。此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在该污水处理厂,β为2。

4.5 PAM 的影响

在加入PAC 2 min后,再加入2‰的PAM,处理后的TP与未投加PAM时相同,但沉降效果好于未投加PAM的水样。

4.6 搅拌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将加PAC处理过的水样搅拌12 h后静置30 min,30 min内,水样中的絮体很快沉降,水样中的TP与未搅拌12 h的相差不显著,说明搅拌时间在12 h内对PAC的混凝效果影响不大。

4.7 化学除磷投加点选择

建议先将PAC溶解于自来水中,PAC的溶解度为20%,如PAC投加量为27.4 kg,则需将PAC溶解于137 L水中(预估)。投加地点有三种选择:进水泵房、沉砂池、曝气池。

(1)在进水泵房或沉砂池投加药剂

进水泵房和沉砂池由于水一直处于流动的状态,若将PAC加入两池中,沉淀效果不好,但若投加PAC,使得生物除磷前就已将TP降至一定程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降低了生物除磷的负荷,满足生物处理的要求,但所需的量较大,按进水TP 17 mg/L、水量为3 000 t/d来计算,投加PAC的量应在395 kg/d,PAC按每吨2 000元计算,则每天投加费用约790元。

(2)在曝气池投加药剂

在曝气池投加可分为两种投加方式:一种是在曝气刚开始时就投加PAC,据了解,经过曝气后的水TP在6~8 mg/L左右,假设在这里定为8 mg/L,若出水需达到3 mg/L以下,则必须去除TP约5 mg/L。在曝气池,有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的协同作用,且曝气对PAC来说也有混合均匀的作用,曝气后有1 h的沉淀,故所加的量较小,约每天165 kg,合计成本为370元/d;另一种是在曝气结束20 min前投加PAC,投加的量与前者相同,但需进行现场操作,对比后确定加药时间段。按照此投加量,理想状况下,除磷效率应该在70%左右。

(3)现场运行投加PAC

项目组化学除磷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廊下项目组化学除磷情况Tab.2 TP Removal Result in Langxia Project

由表2可知要降低出水中的TP,若进水TP高,则需投加PAC辅助除磷。且投加PAC的地点也非常重要,在该污水处理厂建议在进水时直接加入曝气池效果比较显著。

5 结论

为提高总磷的去除率,建议该污水处理厂在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下,一是严格控制进水TP的浓度,避免进水TP严重超出设计指标;二是适当调整工艺:在运行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将DO浓度控制在4 mg/L以下(最好是2 mg/L左右),同时进行适当排泥,并且污泥回流时间由刚曝完气开始回流改为沉淀半小时后回流,避免回流污泥中DO浓度过高影响厌氧选择器的运行;三是利用投加适量PAC将生物除磷的起始浓度降低,使出水TP浓度达标排放。

猜你喜欢
选择器曝气池投加量
磁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煤矿矿井水实验研究
曝气池污泥发黑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反渗透淡化水调质稳定性及健康性实验研究
74151在数据选择和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灵活应用
DIV+CSS网页布局初探
四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3级联方法分析与研究
螺旋曝气特性与流场分析
污水处理厂曝气池运行管理常见问题处理探讨
NaOH投加量对剩余污泥水解的影响
双四选一数据选择器74HC153的级联分析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