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医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03-20 19:22段洁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3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生理学驱动

段洁

(海南省第二卫生学校,海南 五指山 572200)

虚拟医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段洁

(海南省第二卫生学校,海南 五指山 572200)

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教育学程短、课程多、任务重,生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应紧紧围绕临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这一根本宗旨展开。生理学教学中采用虚拟医院任务驱动教学法,由临床岗位任务倒推生理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实现了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的融合。

虚拟医院任务驱动教学法;生理学;农村医学专业

随着现代中职医学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深化,生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理念与方法也处在变革更新中,但目前传统教学方法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学,学习效果差。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两个中心点:一是施教对象的特点,二是施教对象应具备的知识层次与技能。鉴于中职教育学程短、应用性强的特点,中职生理学教学不必强调其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应强调其职业能力导向性,及早实现与临床课程、临床实践的融合[1,2]。教学要基于中职生记忆与思维特性[1,2]和培养目标,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进行深度挖掘、大胆革新。农村医学专业是中等卫生教育中对临床知识、技能要求最高的专业,我校生理学教研组经过3年多的研究与实践,针对该专业学生探索出一套虚拟医院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成效显著。

1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生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概念性和原理性知识偏多,教学中大多依靠语言、文字、表格、图表等来描述,学生缺乏体验,感到枯燥,学习效果差。

(2)鉴于课程理论性强和学生分析认知能力弱等原因,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师生互动不多,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学科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轻与临床实践的融合,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动机、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

2 中职生记忆与思维特性

教学过程应促进学生长时记忆的形成和思维的发展。中职生随着年龄增长,语义记忆能力下降,情景记忆能力增强。情景记忆是指记住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任务和情节的特定事件,属长时记忆。情景记忆由于具备图像记忆、语言复述、情绪体验、程式记忆等特点,记忆效果最好,也是最高级、最成熟的记忆方式。

中职生处于思维趋向成熟和稳定的关键期,要适应他们思维发展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思维训练。人的思维受环境、动机、人格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教学中要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民主、平等情景,诱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方法和目标要符合学生学习该课程所持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机,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信开朗的性格特质。

3 虚拟医院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虚拟医院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临床工作场景,依据教学内容和临床岗位特点设计工作任务,以具体工作任务推进教学全过程。该教学法适合临床实践性较强的血液、内分泌系统章节的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循序渐进地积累的学习模式,从临床岗位能力要求倒推学生应具备的生理学知识,使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具体。教学内容从理论向实践操作的转变方便教师采用问、答、辩、解、评等手段开展教学。该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实现了基础医学课程教师“双师”素质的自我提升[3]。现以生理学“血液”一章为例演示虚拟医院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3.1 课堂教学形式

3.1.1 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主体,由学生自己去找寻所面临的任务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1.2 教学方法(1)针对“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细胞”“血量、血型与输血”这3节内容,打破常规分节讲授顺序,设置虚拟医院情景,让学生以实习医生的身份分别到检验科和输血科“上班”。教学活动首先以检验科血液检查工作来展开。教师通过介绍各类血液检查项目(血常规检查、血清生化检查、血沉、血型鉴定等),引出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分类、血浆、血型等概念和理论,分析血液变化所反映的相关病症,指导学生通过血液检查结果初步鉴别疾病。当虚拟情景转入输血科后,从输血科基本岗位技能(ABO和Rh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来介绍血型分类、输血指证、交叉配血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2)部分知识点以临床诊治任务为导入点,通过对疾病的分析诊断引出相关生理学原理。如以临床输液误输低(高)渗溶液和肝、肾病人水肿症状阐述血浆渗透压知识;通过输血意外、新生儿溶血症案例阐释血型不合的机理;通过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严重肝病时出现凝血障碍和甲状腺术后伤口渗血、月经血不凝等现象讲解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理论。

3.2 教学评价

(1)虚拟医院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解决临床实际工作问题和诊治疾病为切入点,以临床实践为主线,将生理学基础知识巧妙渗透,满足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始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在实习医生临床工作任务的驱动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得以体现,学生积极投身到辨别问题是非、寻找问题答案的课堂活动中。活跃的课堂氛围,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效果和对事物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产生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力和决心。

(3)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了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教学改革前后对比显示,学生在学习与人际交往上的自信心得到明显提升,呈现出开朗乐观、团结友爱、互助协作等良好风貌。

3.3 总结医学基础课程改革启动慢、难度大,课程改革应遵循“实用为主、必需和够用为度”原则,及早将教学引向临床理论及实践方向。虚拟医院任务驱动教学法顺应了当前基础医学教育改革中强化临床前后期课程综合教学的主导思想,拓展了学生接触临床教学的时空,有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行为习惯的早期孵化。

[1]徐迪雄,李泽桂,陈俊国.国外基础医学教育概况及对我国基础医学教育改革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2):151-153.

[2]李雪甫.课程整合——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热点[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153-154.

[3]张瑞莹,孙亚男,刘君,等.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运用驱动教学法的方法探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09-110.

G424.1

B

1671-1246(2014)23-0046-02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生理学驱动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