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心理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4-03-20 19:22赵静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3期
关键词:护理学外科记忆

赵静

(萧山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浙江 杭州 311217)

记忆心理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赵静

(萧山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浙江 杭州 311217)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外科护理学知识记忆方法加以总结,使外科护理学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形象有趣,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记忆心理学;外科护理学;记忆方法

记忆与学习是两个有联系的神经活动过程。学习是人依赖经验来改变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的过程,记忆则是人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以及再认的过程[1]。外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但内容繁多、枯燥、难记。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记忆这些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与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外科护理学知识记忆方法加以总结,现介绍如下。

1 概括归纳法

教师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教材内部和外部的联系,对材料进行概括提炼,让学生抓住关键进行记忆,就容易记住和保持[2]。

1.1 谐音法

我国汉字中有许多字是同音字,更多的字读音相似,借助这种谐音关系,赋予记忆对象以特殊或新颖的意义,谐音可以使无意义的材料变得有意义,帮助人们进行理解记忆。谐音是记忆的窍门。在记忆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某些零散的、枯燥的、无意义的识记材料进行谐音处理,以形成新奇有趣、富有意义的语句,这样就容易记住了。如:弛张热,常见于脓毒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败血症等。笔者用一句话:雪(败血症)铁龙(脓毒症)在风(风湿热)中飞驰(弛张热),帮助学生记忆。

1.2 口诀法

口诀法是利用歌谣、口诀来帮助记忆的方法。将材料浓缩成歌诀,韵律和顺,抑扬顿挫,这种方法缩小了记忆材料的绝对数量,将其分成若干组块来记忆,增加了信息浓度,增强了趣味性,减轻了大脑负担。如烧伤病人的护理中,体表面积以中国九分法计算,各部位所占体表面积分别为:头部3%、颈部3%、面部3%,手5%、前臂6%、上臂7%,臀部5%、足7%,小腿13%、大腿21%,胸腹13%、腰背13%、会阴1%。没有意义的数据记忆让学生感到困扰。笔者将其编为“三三三、五六七、五七十三二十一、十三十三会阴一”的口诀,学生在念口诀的同时拍打对应部位,利于记忆。

1.3 骨架法

根据艾宾浩斯对记忆与遗忘的研究表明,人类对直接性的内容容易遗忘,而对骨架支柱性的内容不容易遗忘。故我们先将繁杂的理论知识进行概括、简化,让学生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项记住每个细节。这种由粗到细进行记忆的方法称为骨架记忆法[3]。如在讲解烧伤病人的补液治疗时,把补液的注意事项总结为“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补钾,纠酸补碱,抽搐补钙”,然后再往“骨架”上“添枝加叶”。

1.4 关键词法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米勒认为,人的短时记忆特点之一是:决定记忆广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记忆材料的数量,而不是这些材料的意义[4]。因此讲课时,在以不妨碍学生理解的前提下,可以把内容合理浓缩,用一两句话,甚至几个字提纲挈领地总结。如手术日晨护理:(1)观察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考虑是否延期手术;(2)安置胃管、导尿管;(3)取下物品(病人的义齿、发夹、首饰、手表、眼镜等),带上物品(病历、X光片、CT片及MRI片、引流管、药品等);(4)遵医嘱术前用药;(5)准备术后监护室。从每个内容中抽取一个字,即变为“生物药监管”。

2 网络法

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编织在某个网络之中的。知识网络之间虽然纵横交错、关系复杂,但只要抓住主要的、关键的部分,那么,次要的、从属的部分便顺理成章了。古人说,纲举目张。网络记忆法就是利用知识的网络性,画出简图进行记忆的方法。布鲁洛认为,人类记忆法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检索的关键在于组织,识记材料如果没有被纳入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那就很容易被遗忘。这就告诉我们:善于把零散的知识编织成网络,是巩固记忆的重要措施。网络法与提纲法很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提纲法侧重于抓纵向线索,而网络法则突出了材料的横向联系。把所学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如总结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在链霉素过敏反应病人的抢救,输入过多库存血引起高血钾、高血钾引起的心肌抑制,甲状旁腺误切引起的抽搐,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手足抽搐,硫酸镁中毒抢救等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横向思维网络。

3 比较法

比较法是对相似而又不同的识记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弄清它们的异同以进行记忆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对立比较法、对照比较法、顺序比较法、类似比较法等。比较的基本原则:(1)同中求异。即在识记材料共同点之外找出其不同点。比较时不要停留在对材料的表面认识上,应着眼于本质属性的比较,抓住细微特征进行记忆。(2)异中求同。即在识记材料不同点之外努力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或相似点。世界上的事物纷繁复杂,尽管表象千差万别,但往往有本质上的相同或相似点,如果我们能找到,就会把它们记得更牢固。如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的区别,先强调“大同”再强调“小异”,让学生在对比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4 定桩法

定桩法,也称定位记忆法,是图像记忆的重要方法。定桩法,简单地讲,就是事先找一些事物或者地点作为桩子,通过联想使需要记忆的信息与桩子形成一定的逻辑联系,只需回忆桩子便可联想到要记忆的信息。定桩法因为桩子的不同而分为不同门类,如:(1)以身体部位为桩子的叫身体定桩法。(2)以地点为桩子的叫地点定桩法。地点定桩法可分为狭义地点定桩法和广义地点定桩法,狭义地点定桩法只是以地点为桩子;广义地点定桩法,不仅包含地点,而且包含地点上的物体,可大如一座房子,小如墙上的挂钩。(3)以数字图像编码为桩子的叫数字定桩法。(4)以字母图像编码为桩子的叫字母定桩法。(5)以字、词为桩子的叫词语定桩法,如绞窄性肠梗阻的特征:①起病急,腹痛持续固定,呕吐早而频繁;②病情发展快,感染中毒症状重,休克出现早或难以纠正;③腹膜刺激征明显,体温升高、脉搏增快、血白细胞升高;④腹胀不对称,腹部触及压痛包块;⑤移动性浊音或气腹征阳性;⑥呕吐物、胃肠减压物、肛门排泄物或腹腔穿刺物为血性;⑦X线显示孤立、胀大的肠袢或假肿瘤样阴影。可以将数字和内容以形象化方式定桩,将特征①中的1想象为结婚的喜烛,和怀孕的征象联系起来记忆;将特征②中的2想象为蛇,联想被毒蛇咬伤中毒的状态;将特征③中的3理解为3项内容——体温、脉搏、白细胞,另外,腹膜刺激征的表现也是3项内容;将特征④中的4想象为不对称、局部有包块;将特征⑤中的5想象为平躺后胀气的肚子;将特征⑥中的6想象为一个调羹,和呕吐物等建立联系;将特征⑦中的7想象为结肠梗阻时鸟嘴样的X线表现,这样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忆。

5 形象法

形象感知是记忆的根本,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以感性材料(包括事物的形状、体积、质地、颜色、声音、气味等)对具体形象进行识记、保持和重现,有直观性和鲜明性强的特点。人的记忆是从形象记忆开始的,儿童出生6个月左右就会表现出形象记忆,如认识母亲和辨识熟人的面貌。所以,形象记忆是由感知到思维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形象记忆是最能在人脑深层次起作用的、最积极的,也是最有潜力可挖的一种记忆力。如讲解乳腺癌病人的护理,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观察挂图、标本、模型,也可以通过图片或亲自完成线描图达到形象记忆的目的。又如创伤病人急救护理措施为:(1)迅速抢救生命;(2)维持呼吸道通畅;(3)包扎伤口及止血;(4)妥善固定骨折;(5)稳妥转运病人。教师可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展开想象,第一种是观看一段车祸病人的抢救视频,第二种是用不太文明的比喻——杀鸡。将急救护理的5个步骤分别想象成如下几个连续情景:第一步,抢救生命,让学生想象去鸡场抓鸡,鸡逃跑,它们要抢救自己的生命;第二步,鸡大声呼救;第三步,用绳子把鸡腿绑好;第四步,固定鸡的脖子;第五部,拔毛,清洗,转运到超市。

6 实践法

我们对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知识记忆最深刻。可采用场景法,带领学生到医院进行现场教学。另外角色扮演法也可以达到实践的目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批改作业、出试卷、交谈、试讲课、完成科研小论文及医学简报等形式实现知识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外科护理学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总之,医学知识枯燥乏味,难记忆,但只要选择适当的记忆方法,就能使外科护理学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形象有趣,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65卷·第2分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2]阎澜,姜远英,曹永兵,等.谈记忆心理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实践杂志,2011,29(5):398-400.

[3]钟道隆.记忆的窍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洪德厚.记忆心理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

G424.1

B

1671-1246(2014)23-0074-02

猜你喜欢
护理学外科记忆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