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2014-03-20 19:22王春华张利文曹树义赵力军汤乃军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3期
关键词:毒物生产性学时

王春华,张利文,陈 曦,曹树义,赵力军,汤乃军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天津 300070)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王春华,张利文,陈 曦,曹树义,赵力军,汤乃军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天津 300070)

目的 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方法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内容、方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保留职业卫生专业技能知识内容,开设生产性粉尘综合实验、生产性毒物综合实验及引入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方法。结果实践证明,该改革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结论 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中开设系列综合实验课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预防医学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Occupaition Health and Occupaition Medicine)是预防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该课程是研究个人和群体与职业有关的健康问题,专业性、实用性较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二者在教学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1]。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共126学时,其中理论课80学时,实验课46学时。搞好实验教学,发挥46学时实验课的作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卫生监督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以及相关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2]。目前也有兄弟院校部分教研室开展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1~8],并收到良好效果[5],但鲜有综合实验设置的思考与尝试[9]。

近年来,我教研室为提高本门课程教学质量,针对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实验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了调整,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收到较好效果。

1 保留职业卫生专业技能知识内容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生产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对这些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提出控制措施是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3个相互关联的阶段,而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生产环境空气样品的采集和空气样品的分析。在保留的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内容中,我们重点介绍生产环境空气样品的采集,例如,生产环境空气样品的采集原则,如何选择空气样品采集方法、确定采样地点、掌握采样时间及时机。此外,还具体介绍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的采样仪器设备、器材等内容。这些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和知识是从事职业卫生工作必须具备的。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生产环境有害物质的形态,掌握了不同生产性毒物的采样方法及仪器的使用等内容,对毕业实习以及将来从事卫生防疫、职业卫生评价等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2 开设生产性粉尘综合实验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以引起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由于尘肺的发生严重影响接触粉尘工人的健康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旨在防止粉尘危害,保护工人健康的法令和条例。为了更好地预防尘肺的发生,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开设了与粉尘和尘肺有着密切关系的4项实验,收到较好效果。

粉尘系列实验1:由于尘肺的发生与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有着密切关系,粉尘系列实验1安排4学时的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测定粉尘浓度和分散度的目的、意义,掌握了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

粉尘系列实验2:尘肺的发生不仅与接触粉尘的浓度、分散度有关,而且与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也有关,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引发的尘肺越严重。此外,生产环境粉尘浓度的国家标准也是根据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制定的,不难看出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非常必要,所以安排4学时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实验课。

通过粉尘系列实验1、2,使学生认识到生产环境中粉尘监测的必要性,并且能利用专业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粉尘系列实验3:诊断矽肺时,必须以确切的接触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职业史为前提,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线胸片检查为依据,根据国家矽肺X线胸片诊断标准执行。为了使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初步了解矽肺各期的X线胸片影像表现,教研室准备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研究所复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诊断标准片,安排4学时学习矽肺X线读片内容,课堂上学生认真听、仔细看,积极提问,对此项实验内容十分感兴趣。

粉尘系列实验4: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人群均有肺通气功能损伤。此外,诊断尘肺也有肺通气功能损伤标准,为此,安排4学时的肺通气功能测定实验。

通过粉尘系列实验3、4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尘肺X线胸片诊断方法、肺通气功能的测定及结果分析,从而对尘肺诊断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3 开设生产性毒物综合实验

生产性毒物包括金属、有机溶剂、农药、高分子化合物等。在实验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生产环境现场,同时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探索性设计综合性实验教学内容,安排3项系列生产性毒物实验。

毒物系列实验1:安排7学时的现场实验教学,4学时参观以铅污染作业为主的蓄电池厂的生产工艺,3学时参观以生产氯乙烯化工产品为代表的某化工厂部分生产工艺。此实验的设计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铅及氯乙烯作业环境污染情况及对接触人群健康的影响;二是在参观过程中,记录生产工艺并且发现产生毒物的环节,确定毒物采集地点;三是现场采集空气铅样品,熟悉采样仪器的使用;四是为生产环境空气铅浓度检测实验及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讨论做准备。

通过蓄电池生产企业及化工厂相关技术人员的讲解,学生根据预先制定的调查提纲,参观生产线,了解生产工艺中产生的毒物种类和工人是如何进行防护的,同时发现现场存在的问题。学生对这种现场实验教学非常感兴趣也受到启发,看到国内一流水平生产企业先进的生产工艺、科学有序的管理,从理论知识到现场实践,对职业卫生工作性质、控制生产环境有害因素、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等内容有了一定认识,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认识到将来工作的重要性。

毒物系列实验2:生产环境空气铅测定。利用生产蓄电池现场采集的空气铅样品,安排4学时实验课,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此方法灵敏、简单、快速,结果准确。

毒物系列实验3:安排3学时。根据系列实验1现场调查情况,系列实验2空气铅检测结果,经集体讨论,针对现场生产工艺、毒物产生环节、采样方法、职业危害情况及个人防护等内容撰写调查报告。

通过生产性毒物综合性实验的实施,7学时现场教学,4学时空气铅检测,3学时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讨论,形成一个有机的综合性的整体。3项实验共14学时,完成了生产环境现场调查,现场有毒物质样品采集,实验室空气铅的检测及评价,撰写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报告4部分内容。由此可见,我们开展的现场实验综合性教学内容符合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4 引入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相关法律的实施,落后工业企业的关停并转或淘汰,使得职业性急、慢性化学损伤得到一定控制。因此,接触高浓度毒物所致的典型的、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急、慢性化学中毒发生率大大降低,而长期较低水平接触所致潜隐性影响,即“亚临床中毒”问题日益突出。大多数化学物质特别是神经毒物,如重金属、有机溶剂及农药等低剂量早期作用均表现为神经系统的功能性改变,仅仅用传统的临床检验方法多不足以敏感地揭示这类潜隐性影响。因此,需要制定一套较可靠、敏感的指标和测试方法,用以检测早期受害人群,以便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由美国国立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倡议、知名毒理学家拟定、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方法”包括情感状态问卷、简单反应时间测试、数字广度测试、手的敏捷度测试、数字译码测试、视觉保留测试、目标瞄准测试共7项测试内容。经实践验证,此方法具有指标敏感,操作简单、容易等优点。为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我教研室将此方法引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按照测试说明编写实习指导,购置测试仪器。由于实验内容新颖,方法简便易学,学生非常喜爱,教学效果较好。

5 其他实验内容

(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还包括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内容,包括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在职业接触中较广泛,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要对这些有害物理因素有所认识,但是,由于这些有害物理因素受季节、环境等条件的限制,不能安排学生到现场参观测试。为了使学生对这些有害物理因素有较好的认识,教研室在学院的支持下,筹集经费陆续购置了测试物理因素的仪器设备,在3学时的实验课上,模拟物理性有害因素的发生,利用相应仪器模拟测试,并让学生根据结果分析讨论。通过模拟物理性有害因素实验,学生了解了物理性有害因素的发生,掌握了测试仪器使用方法,使枯燥的实验课变得生动、有趣。

(2)实验教学中还安排了4学时观看有关教学录像,包括职业中毒、尘肺、高温中暑等内容。在讲授理论课之前组织学生观看,目的是使学生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先有感性认识,上理论课时不感到陌生,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6 体会

(1)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示范性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近年来,我们教研室对实验教学进行了调整,在保留专业基本技能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增设设计性、综合性及创新性实验。粉尘综合性实验、毒物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可以说是我们积极探索克服诸多困难的结果。特别是生产性毒物的综合性实验,7学时的现场实验教学与接下来4学时的空气铅含量检测实验和3学时的现场职业卫生学的调查讨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3次实验共14学时,完成了生产环境现场调查,现场有毒物质样品采集,实验室毒物检测分析,撰写调查报告4部分内容。

(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行政、技术法规的颁布,对职业卫生工作中的卫生监督管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及厂矿企业卫生学评价等工作进一步规范。为了适应形势发展,近年出版的高等医学院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材也将上述内容陆续编入,所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要与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原有职业卫生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设有关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内容,达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更加系统、更加完善的目的。

[1]程淑群.有关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4):302-303,317.

[2]杨华.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医药导报,2010(25):82-83.

[3]熊伟,贾红,刘杰.预防医学专业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见习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1(7):1112-1114.

[4]田宏迩.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课程的教学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8):689-691.

[5]邹志方,李伯灵,王军义.《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影响[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4):394-395.

[6]李文军,邹飞,万为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7):95-96.

[7]宋波,孙素菊,张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2):108-109.

[8]李伯灵,邹志方,王军义.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研究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4):421-422.

[9]王军义,杨翠婵,李颖.情景模拟教学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综合性实验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10(23):2874-2875.

G420

A

1671-1246(2014)23-0083-03

注:本文系2012年医学教育研究课题(2012-FF-41,2012-FF-120)

猜你喜欢
毒物生产性学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快跑!有毒物 绝密毒药报告
毒物——水银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