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见习教学中学生职业道德与工作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及实践

2014-03-20 19:22贾雨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3期
关键词:医德体征职业道德

贾雨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8)

临床见习教学中学生职业道德与工作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及实践

贾雨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8)

目的 探讨内科临床见习中学生职业道德与工作能力培养模式。方法 在见习教学中立足于具体病例,在验证书本知识、学习临床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与工作能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结果 见习结束和临床见习一个月后进行测评并追踪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结果接受训练的学生明显优于未接受此类训练的往届毕业生。结论 临床见习综合训练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师生创造力,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与工作能力。

临床见习;职业道德;工作能力

临床见习是学生接触病人、接触社会、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时期[1]。近年来,在内科临床见习中,我们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及“说”“看”“想”“做”“写”等工作能力入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取得良好效果。

1 具体做法

1.1 职业道德培养

职业道德的问题实质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具有高尚医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临床见习是实施医德教育的极好机会,为培养学生良好医德,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

(1)典型引路,榜样育人。在临床一线,有许许多多的普通医务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他们身上有很多优秀品质值得学生学习。用典型引路,邀请优秀临床医师向学生讲述自己做人行医的故事,为学生医海泛舟导航[2];同时让学生观察医生、护士对病人关怀备至、不辞辛劳救死扶伤的言行,尤其是医务人员在救治病人成功后的成就感与喜悦感,以此感染学生。

(2)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在见习教学中,带教教师应自觉加强医德修养,在言行上处处体现对病人的尊重、关心与爱护,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医德。

(3)扬善抑恶,导向正人。在学生接触病人、接触临床的过程中,带教教师在注重正面引导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习惯,即关注学生对待病人态度,包括语态和体态,对做得好的方面予以肯定,不妥之处及时纠正,扬善抑恶,导向正人。

(4)切身体验,换位思考。在几次见习后,学生对病人的痛苦与快乐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讨论,以促进学生对医生道德与义务的思考,进一步体验病人的需求,从而懂得尊重、关心、爱护病人,升华职业情感。

(5)学习医德,规范行为。见习中结合实际温习《医德规范》和《医学生誓言》,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医德的理解,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1.2 “说”的能力培养

“说”的能力,即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医疗工作的对象是人,在与病人交往中,“说”有3方面作用:(1)情感沟通。规范得体的语言会消除情感隔膜,给病人亲切感、信任感、安全感。(2)获取疾病相关信息。采集病史的第一步即问诊,只有正确问诊才能了解真实的病情。(3)传播医学知识,进行健康指导。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能防治疾病,还要能解答病人的各种问题,主动向病人普及医学健康知识,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防病保健能力并积极配合治疗。

为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在见习带教中,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1)做好示范。带教教师语言要规范、亲切、合理。(2)增加实践机会。接触病人时,让一名学生询问病史,其他学生补充询问,使学生逐步掌握问诊和沟通技巧;见习结束时,要求学生就所见病例总结见习内容,适当讨论,锻炼表达能力。(3)及时指导矫正。对学生见习中与病人的沟通技巧和问诊过程及时予以指导,指出优缺点,重点说明问诊的一般技巧及具体疾病的问诊方法、注意问题、如何进行健康指导等,不断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1.3 “看”的能力培养

“看”的能力,即观察能力。“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何使学生看有所得,即善于发现问题,这在见习中至关重要。引导学生一要看教师怎样接触病人;二要看教师怎样检查和诊断;三要看病人有哪些阳性体征;四要会看,即善于观察病情变化,不能视而不见。每次见习不可能观察到内科病人的诊疗全过程,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多看体征,了解其意义,注意观察疾病不同阶段的变化,形成连贯性。例如对入院初期病人看带教教师病史采集、问诊方法,看其阳性体征,了解治疗原则与措施;对住院后期病人着重看疾病恢复情况,了解治疗效果,看其体征改善情况。这样每次见习学生都能看得明白,有所收获。

1.4 “想”的能力培养

“想”的能力,即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临床实际工作中,病人病情各不相同,情况错综复杂,进行正确的临床思维与分析是医生的基本功。因此,在临床见习中,我们这样引导学生:(1)想一想,面对这个病人,教师为什么要这样问诊?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提问是否恰当?应该怎样问?还需问哪些问题?(2)想一想,在体格检查过程中,如果与问诊后考虑的诊断基本一致,可能会有哪些阳性体征?如何发现阳性体征,是否与病史相符?这些阳性体征的病理学意义是什么?(3)想一想,根据现有的病史与体征,考虑的诊断是什么?这个诊断能否用已学知识来解释?这样诊断是否符合诊断学原则?怎样鉴别?还需做哪些进一步的检查?该怎样处理?要求学生在“想”的基础上就当日见习的某一疾病绘制“诊疗思路图”或“鉴别诊断表”。这种“想”的训练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与研究能力培养过程,创新素质培养过程。在研究中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

1.5 “做”的能力培养

“做”的能力,即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要进入临床或接触病人,就要面对大量的诊疗工作[3]。因此,医学生要明白该做什么,怎样正确地做。见习的具体内容为:(1)内科日常工作程序;(2)医患沟通技巧;(3)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4)阳性体征的发现与判断;(5)内科常用技能操作。教师要结合具体病例进行示范,放手让学生实践并予以现场指导和矫正。

1.6 “写”的能力培养

“写”的能力,即综合归纳和文字表达能力。为培养医学生“写”的能力,每次见习后要求其书写现病史、病情记录、科普小论文或见习体会,教师及时查阅讲评,促进学生文字表达和综合归纳能力的提高。

2 结果

我校临床职业道德与工作能力综合训练始于2010年,经过渗透职业道德、“说”“看”“想”“做”“写”等能力训练的临床见习,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见习结束后,采用标准化病人对学生沟通技巧、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综合归纳、病例分析、病历书写、临床处置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判。以百分制计,>85分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一般,<60分为差。优良率达到92.31%。临床见习一个月后跟踪调查实习医院对学生综合表现的满意度,满意率达100.00%。接受训练的学生毕业后一次性就业率达95.92%。3项结果与往届毕业生相比更好,训练效果明显(P<0.05),受到师生普遍欢迎。

3 讨论

(1)“说”“想”“看”“做”“写”能力围绕专业训练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既是培养做事能力,也是培养做学问能力。

临床见习是培养合格医师的重要环节,是临床教学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接触临床实际,接触病人,了解社会。这也是学生进入医疗行业的奠基阶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是见习教学的重要目的。学会做人,才会真诚地为病人服务,才会乐于做一名好医生;学会做事,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用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学会做学问,才能不断进取,探索医学奥秘,攻克医学难题,造福人类。职业道德及“说”“想”“看”“做”“写”等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训练过程,立足于临床专业课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水平,使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受人民群众尊敬的好医生。

(2)进行职业道德与工作能力综合训练,有益于提升教师见习带教水平。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关键在教师。为保证内科临床见习中学生在验证书本知识、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与工作能力,教师必须做到以下方面:①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及“说”“想”“看”“做”“写”能力的综合训练,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综合素质以及创造力都是一个挑战,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升专业能力,拓展综合素质,才能适应临床见习教学需要,达到教学目的。②明确教学目的。内科临床见习的核心任务是将学生带到临床一线,了解病人的真实情况、病人的感受与需求,了解临床医生关心病人、诊疗疾病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学习临床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见习目的及要求,保证完成内科临床见习任务。③了解学生。教师临床见习带教前必须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综合训练目标,同时根据见习训练效果调整训练方式,因材施教。④熟悉临床实际。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医疗需求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新技术的推广、仪器与诊疗方法的改进,临床实际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教师必须及时掌握并适应这些变化,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⑤精心设计见习方案。职业道德与工作能力综合训练并不是大杂烩,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学生情况、临床实际精心设计,尤其在临床见习初期,训练应有所侧重,循序渐进。

临床见习中加强职业道德及“说”“想”“看”“做”“写”等工作能力的综合训练,培养了教师的创造力,活跃了学生思维,扩大了师生视野,拓展了临床见习内涵与外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经历这种训练的学生,具有爱岗敬业的良好品德和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功底,职业胜任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1]乔昌秀,赵晓敏,郝春红.临床见习前护生学习动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5):49-50.

[2]张鉴明.临床见习人文环境对妇产科护理本科生见习满意度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6):123-124.

[3]念馨,蒋世钊,苏艳丹.内科临床见习教学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115-116.

G424.4

A

1671-1246(2014)23-0098-02

猜你喜欢
医德体征职业道德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
论医德考评中的自律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