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肿瘤病人行保密式医疗模式的利与弊

2014-03-25 12:34袁晓丰肖立国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保密病情病人

袁晓丰,肖立国

(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河北承德 068350)

临床医疗保密一直被看成是医学伦理学和医疗职业最古老、最坚定不移的准则之一,尤其在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医疗行为中更为突出。从一般意义上讲,肿瘤病人行保密式医疗的意义在于能够避免病人在得知肿瘤诊断后精神上遭受重大挫伤,以至失去生活和医疗的信心,甚至导致病情的急剧恶化[1]。但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尤其是在强调病人自主意识、强调病人参与医疗、强调尊重患者的时代,是否继续奉行对肿瘤病人的保密制度成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临床医生在选择是否行保密式医疗时往往困难重重,充满矛盾。在当今社会,重新思考与评价对肿瘤病人行保密式医疗的利与弊是很有必要的。

1 对肿瘤病人行医疗保密的“利”

早在2000多年前,希波克拉底就在其誓言中指出: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向肿瘤病人隐瞒真实病情,是保护性医疗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病人家属要求医护人员不要告诉病人患肿瘤的事实,希望医护人员对患者本人保密,这种情况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医学常识的普及率低,人们自然的把癌症与死亡联系在一起,视癌症如洪水猛兽,有着深深的恐惧心理。一旦病人得知实情,就有可能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有的甚至精神崩溃,这样的例子在临床工作中屡见不鲜。例如:一位胰腺癌病人,职业是教师,在告知真实病情后,病人表示愿意配合治疗,但情绪明显低落、烦躁、失眠、食欲不振,很快去世。而另一位胰腺癌病人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应家属要求对其隐瞒真实病情,患者治疗期间无任何情绪变化,积极配合治疗,现随访一年病人尚健在,身体状况良好。因此,对病人保密治疗至少可以利用病人的精神因素,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延长寿命。

2 对肿瘤病人行医疗保密的“弊”

在临床医疗中有的病人家属为了保密,不愿选择肿瘤医院或肿瘤专科治疗,导致治疗的不规范;因病人本身对疾病不知晓,放化疗过程中不能耐受放化疗所带来的暂时性痛苦,最终放弃治疗。还有一部分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与病友接触、自身体会,最终猜测到自己的病情,反而会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达到减轻精神压力的目的,还会使病人胡思乱想,也许本来不太严重的病情,因为保密,让病人错误的认为已经非常严重,从而导致对医生的信任度下降,给治疗带来困难[2]。

正因为对肿瘤病人保密存在上述弊端,才引起了对肿瘤病人保密的争议,提出了对肿瘤病人进行告知对策。根据我国国情,人们对于肿瘤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还比较低,推行肿瘤告知的制度还不成熟。因此,对于肿瘤的告知与否应灵活处理,以达到保护病人、完成治疗的目的。

第一、对于早期肿瘤、病人身心状况良好者,为了取得病人的重视和配合,应倾向于告知病人。对于中晚期病人,已失去治愈机会的,则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素质以及将实施的治疗措施区分对待。如果是年龄偏低、年龄过高或仅做姑息治疗的晚期患者则没有必要详细告知病情;如果病人平时性格开朗,对肿瘤有一定的认识,则可逐步在病人思想有准备的情况下告知病人,以取得病人对治疗的配合。

第二、对于治愈率较高的肿瘤,如绒癌、子宫颈癌、鼻咽癌等,诊断明确后可选择告知病人,但必须告知病人治愈的可能性及治疗方法,通过诚心、耐心的谈话,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求治的态度。

第三、区分病人对待。对于性格开朗、乐观、心理素质较好,就诊当时身心状态较好的病人,即使是肿瘤晚期,也可选择告知,这样的病人多能理智对待,对治疗充满信心。而对于那些心理素质较差,性格内向、敏感、抑郁,或就诊时身体状况较差、病情严重的中晚期病人,则宜先行保密;待病情有所控制,病人又有所疑惑,保密难以维持时,可采用适当的方式逐步告知,如采用默认、暗示的方式告知,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3]。

3 讨论

综上所述,对肿瘤病人隐瞒病情不值得提倡,因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现真实病情而又无思想准备时会产生被欺骗的感觉,从而产生愤怒、委屈、恐惧等一系列消极心理反应,不利于治疗的进行。而且,无论是手术、放疗、化疗等一系列治疗措施,均需要在病人同意和合作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有策略的把部分病情向患者告知,并向病人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对疾病的治疗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要注意告知病人病情的方式方法,要在适当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向病人告知病情,同时向病人讲解治愈的希望,让病人及早摆脱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尽管目前对于开放性医疗的做法还存在争议,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完善,但它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 恩格尔哈特著,范瑞平译.生命伦理学基础[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15-218.

[2] 郭兵,崔静萍.保密与否对肺癌患者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5):520-521.

[3] 徐厚臻,袁洪华,曹霞,等.谈癌症病人公开性与保密性的心理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5,25(4):75-76.

猜你喜欢
保密病情病人
多措并举筑牢安全保密防线
谁是病人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扩频通信技术在NFC中的保密处理
论中国共产党的保密观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