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促进涌溪火青茶产业再上新台阶

2014-03-26 21:29杨春香冯丽娟
蚕桑茶叶通讯 2014年6期
关键词:青茶泾县茶农

杨春香 冯丽娟

(1.安徽泾县农技推广中心 242500;2.旌德林业局 242500)

涌溪火青茶是产于泾县榔桥镇涌溪村的历史名茶,外形独特美观,清香馥郁,味浓甘爽,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名茶珍品,曾为历朝之贡茶,现为馈赠之佳品。解放前夕曾一度生产停滞,1955年开始恢复生产并迅速成名,20 世纪80年代曾被称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但是自1984年茶园分包到户后,品质下降,到了90年代初期,随着名优茶生产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兴起,在省内外茶业专家和涌溪茶农共同努力下,不断创新,实现了涌溪火青制作工艺的全程机械化,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产销规模稳中有升。目前泾县黄田、涌溪的茶园已发展到670hm2,年产涌溪火青茶12 万kg,产值达6 000万元。

以下就涌溪火青茶近几年来的发展措施逐一进行介绍。

1 推行标准化生产

1.1 制订标准,规范操作规程

为了规范涌溪火青茶加工工艺,早在1997年农业部门就制订了《涌溪火青》产品标准及其生产规程,2011年又发布了安徽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涌溪火青》,产品也早已获得有机茶认证,茶叶标准化生产意识已普及到茶区每一个农户和火青茶生产企业。农业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员工和茶农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认真落实涌溪火青茶标准化生产的各项操作规程,提高涌溪火青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

1.2 加强标准化建设,夯实茶产业基础

县委县政府每年整合农业、农村各类发展资金投入到茶产业生产中,重点发展涌溪火青和泾县兰香两大品牌茶的生产。火青生产企业也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来发展涌溪火青茶产业,一是建立3.5hm2良种繁育基地,引进和繁育适合制作涌溪火青的茶树良种,丰富涌溪火青茶叶种质资源,为推进涌溪火青茶生产良种化起到了关键作用;二是通过建立茶园挡土墙、修建茶园道路和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在涌溪火青茶生产基地改造老茶园200hm2、建立标准化良种茶园80hm2,为涌溪火青茶标准化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三是在生产涌溪火青茶的基地全面推广生物、物理等绿色防控技术,重点推广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昆虫性信息素和可降解的黄板等防控技术来防治茶园病虫害,通过这些绿色防控技术,可以降低茶园农药使用量和劳动成本,解决茶叶农药残留问题,还可以改善茶园及周边生态环境,使涌溪火青产品原料完全达到绿色、有机的食品标准;四是由当地茶叶合作社统一购买茶园投入品,统一发放到茶农手中,然后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安全有效施入茶园中,并要求做好每次农事记录,建立农事档案,规范茶叶生产每一环节,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更主要的是保证了涌溪火青茶源头的质量安全。

1.3 成立检测中心,提升产品品质

茶叶加工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工序之一,也是实现从茶树鲜叶到茶叶产品的必须过程,目前泾县茶农分户制作茶叶比较普遍,存在不少问题,已成为泾县茶产业中的薄弱环节和实现茶叶产业升级的瓶颈。为了克服茶农分户加工的缺点,火青生产企业曾经在生产涌溪火青茶的核心产地建立了1 座加工厂,但规模不大,加工数量有限,再加上厂房设备老化,导致生产出来的涌溪火青茶品质不高。2011年借助现代农业等建设项目的实施,又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建了超过1 000m2标准化加工厂,购置6 套标准化加工机械,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茶全程机械化,统一了加工标准,减少了人手触摸茶叶的机会,降低了二次污染的几率,提高了涌溪火青茶商品率。配套建设了一流的检测中心,成立了专门的质量检测队伍,检测人员对鲜叶采摘、收购到加工的每一个步骤都进行全程跟踪,对每道加工程序上产品的卫生指标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涌溪火青茶质量安全。涌溪火青茶在历次产品质量检验中,未出现不合格现象,产品远销海外。

2 依托科技部门,推动茶产业快速发展

2.1 进行品种对比试验,选育茶树新品种

泾县茶树品种以当地群体种为主,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不高,严重阻碍泾县茶产业发展。而涌溪柳叶种早已被认定为省级茶树(有性系)良种,针对这一情况,2010年,火青茶生产企业和安徽省茶叶研究所合作,从涌溪柳叶种茶树中已选出5 个优良品系,每年繁殖茶苗一百多万株。近年又从中遴选2 个品系,与4 个汀溪选育的品系一起进行良种比较试验,根据泾县茶产业发展需要争取从中选出2个无性系茶树良种并向全县茶区推广。

2.2 研制涌溪火青机械,降低劳动强度

涌溪火青茶属特种名优茶类,是涌溪人民在生产和劳动中用智慧积累创造发明的一种传统茶类。手工制作有着五百多年的历史,全程约20 ~22h,涌溪火青的传统制作工艺技术精湛,独具特色,但一锅干茶需40kg 鲜叶,利用旋转、挤压的力量方可达到一次成形出锅,叶量过少难以达到外形要求。分户生产农户一天采摘的鲜叶往往不足以一次炒干成形,且传统制作工艺劳动强度极大,费工费时,浪费柴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火青企业、县茶叶技术人员同涌溪茶农一起,开展了《涌溪火青全程机制研究》项目工作。通过查阅资料,无数次实验、改进和创新,在保持其原品质风格的前提下,提高干燥温度,缩短炒干时间,减少投叶数量,实行全程机械操作,基本克服了上述生产问题,时间已缩短到6h 左右。《涌溪火青全程机制研究》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且还取得了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涌溪火青茶加工工艺全程机械化的实现,使广大茶农和企业员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

2.3 改进制茶工艺,提高夏秋茶香气

涌溪火青是泾县的传统名优绿茶,一直以来涌溪茶农以生产春茶为主,夏秋茶由于香气不高滋味不浓而很少生产,为了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2010年安徽省茶科所茶叶专家在火青茶生产企业开展了《一种多茶类工艺结合的制茶方法》课题研究工作,适当引用了乌龙茶做青技术,明显提高了夏秋火青茶的香气,2013年该项目已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签定并取得了省科技成果证书,而且还获得了发明专利,目前该技术已基本推广到涌溪茶叶企业和大部分茶农。

2.4 开发富硒茶,丰富泾县名优茶种类

2012年,县茶叶协会与安徽硒科公司合作,在涌溪、爱民、宋村、汀溪茶区,进行硒肥试验,生产了300kg 硒茶。经安徽师范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检测,大部分茶叶中硒含量达标,尤其以涌溪火青茶外形独特,得到消费者一致好评。2013年春茶期间,火青企业与安徽硒科生物公司再次合作,在涌溪火青茶生产基地,改用液态硒肥浇灌茶树,使之完全被吸收利用,克服了以往施肥不当造成部分茶叶中硒含量不达标的缺点,试验生产的500kg 涌溪火青硒茶,全部达标,市场反应非常好。

3 挖掘文化内涵,唱响涌溪火青品牌

茶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在消费者文化品位快速提高的今天,要在市场上占一席之地,除了品质必须优良外,还须挖掘文化底蕴,丰富精神内涵,不断宣传推介。

3.1 整合品牌

针对泾县茶叶品牌多、规模小、效益低的实际,政府加大了品牌整合力度。从2010年起,县政府把茶产业列为泾县十大产业集群之一来抓,成立泾县茶业协会并由协会牵头整合全县茶叶品牌为涌溪火青和泾县兰香二大系列品牌,要求各产茶乡镇和茶叶企业都要围绕这二大品牌生产、加工、销售、宣传,树立起“大品牌、大产区、大产业”的意识,极力打造“火青”和“兰香”二大茶叶品牌。

3.2 举办茶叶交易会,打造精品

从2006年起,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连续举办四届茶叶交易会,邀请了省内外著名茶叶专家和一些知名媒体亲临会场。交易会上开展了茶艺表演、制茶能手比赛、精品茶拍卖等活动,大大提升了涌溪火青、泾县兰香茶品牌知名度。

3.3 加强商标管理,实行商标许可制度

为了做大做强涌溪火青品牌,政府和火青企业一是在产品标准上下功夫,制定涌溪火青茶地方标准,规范生产操作过程;二是申请并被批准涌溪火青制作工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传统手工技艺,使涌溪火青制作技艺能够代代相传;三是制定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市场管理和监督。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涌溪火青品牌多次取得国内外茶叶评比金银奖,获得了省著名商标称号,涌溪火青茶也被定为国务院专用茶。

3.4 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扩大品牌知名度

一是由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组织涌溪火青品牌宣传、促销活动,支持茶叶企业、合作社和大户参加各种茶博会、农展会,县政府对参评拿名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建立涌溪火青网站,实行网络宣传和营销;三是在省级以上电视台做广告,邀请省市电视台来实地采风,拍摄涌溪火青茶叶专题片,这些活动的举办,加大了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提升了涌溪火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了涌溪火青茶的再度辉煌。

猜你喜欢
青茶泾县茶农
花山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茶海苍翠,雅韵海青——赏析“海青茶韵”紫砂壶的地域特色与美学价值
“早春茶”开采
青茶能调脂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品味柘荣青茶
泾县蚕桑产业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
快乐的小茶农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