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黄瓜叶斑类病害识别与防治

2014-03-27 05:35吴仁锋杨绍丽
长江蔬菜 2014年3期
关键词:角斑病斑病武汉市

吴仁锋 杨绍丽

几种黄瓜叶斑类病害识别与防治

吴仁锋 杨绍丽

特约栏目主持:吴仁锋

男,高级农艺师,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主任,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市青年岗位能手,农业部杀菌剂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和室内生物测定试验技术负责人。主要从事蔬菜病害的诊断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目前承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等科研项目多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随着农业设施化水平的提升和栽培技术的提高,黄瓜已成为一种周年生产和周年供应的蔬菜,同时病害的发生也日益严重。黄瓜上的主要病害有叶斑类、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靶斑病等,在生产上常混合发生,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1 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后向上部叶片扩展,最初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潮湿条件下叶背或叶面长出灰黑色稀疏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枯黄。

2 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初期出现鲜绿色水浸状病斑,逐渐变为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有白色痕迹,后期干燥时病斑易破裂穿孔。

3 炭疽病

黄瓜炭疽病发生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近圆形灰褐色至红褐色病斑。干燥时,病斑中部易破裂穿孔,叶片干枯死亡。后期病斑上出现许多小黑点,潮湿时有红色黏稠物溢出。

4 靶斑病

近几年在武汉市黄陂区武湖农场、洪山区建设乡等地发生较重,为武汉地区新出现的病害之一。黄瓜靶斑病俗称“黄点子病”,发病初期为黄色水浸状斑点,后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整体黄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可见稀疏的灰褐色霉状物。黄瓜靶斑病致病菌为棒孢菌,病菌在PDA平板上培养,菌落为灰白色。

5 防治方法

5.1 选用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

5.2 实行轮作

与非瓜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

5.3 加强栽培管理

培育无病壮苗,合理密植,适时中耕除草,浇水施肥,保护地栽培注意通风排湿,生长期及时清除病叶,收获后清除病残株,将其烧毁或深埋。

5.4 药剂防治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黄瓜霜霉病可选用的药剂有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可选用的药剂有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6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4 000倍液等。黄瓜炭疽病和黄瓜靶斑病可选用的药剂有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25%咪酰胺乳油1 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等。提倡药剂之间轮换交替使用,喷雾时力求均匀周到,隔7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3次左右。

(本文配有彩图,详见彩色插页)

吴仁锋,湖北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430065杨绍丽,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2013-10-22

猜你喜欢
角斑病斑病武汉市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广西田东县林逢镇科普惠农乡村e站站长蒙宥百:流翔高钙来了,角斑病奇迹般的走了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12%松脂酸铜悬浮剂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试验效果初报
部分烤烟新品种的角斑病抗性调查
不同药剂对烤烟野火病和角斑病的防治效果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