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性策略探究

2014-03-29 09:29廖立平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化农村

廖立平

(东至县教育局,安徽 东至 247200)

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性策略探究

廖立平

(东至县教育局,安徽 东至 247200)

本着“以师为本”的教师职业发展理念,立足农村教育的实际和着眼农村教育发展的未来,提出了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情态策略、研学策略、行动策略、展示策略、制度策略等五种有效策略,力求摆脱目前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误区和着力改变教师发展乏力的局面。

农村教师;专业化;有效性策略

随着教育“科学均衡发展”理念的践行,城乡学校在教育设施等硬件上差距越来越小,但师资力量方面差距却越来越大。农村地区学校教师老龄化日趋严重,一些优秀教师被吸引或招聘至城区学校,已严重影响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开展,制约着农村学校的发展。随着农村基层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增加,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成为实现农村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1 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与意义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专业成熟过程,它包括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教育情意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1]。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属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范畴,但在发展取向、生态取向上均有自身的特殊性。农村教师专业化有着极其主要的意义:一是促进农村教师对偏穷地区教育的理解,增强农村教育情意;二是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拓展开阔的教育视野;三是完整地考虑教育情境的各个层面,构建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有效发展;四是农村教师凭自身的教育影响力来触及家庭和社会,主导当地民众的教育文化;五是能通过自身综合教育力量的提高和教师间专业合作能弥补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的不足;六是能开拓创新、勇于实践、主导教育改革,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寻找良方良策。

2 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探析

2.1 发展方式不当

多数学校对教师 “专业化发展”进行“模式化”和“工程化”。把统一的、标准化的“教师培训”作为教师发展工作的唯一考量,随之教师把“教师培训”看成一种额外的工作“负担”。教师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是与教师自我发展需求和自身发展条件密切相关的,而大统一的教育培训造成教师失去了选择和优化发展方式的空间,更背离了农村教育实际。

2.2 发展机制不完善

教师发展机制内含教师发展规划、实施、管理、评价等重要发展环节,其中最核心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普遍缺失或有名无实,这是造成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教师发展投入既严重不足又高耗低效;农村大部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生活压力较大,同时教育责任不断被扩大,学校又不能正视教师的发展困难,所以教师对自己发展深感无奈;新教师得不到关注,名教师得不到凸显,教师普遍缺乏学习锻炼与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的教研成果得不到关注和转化,教师发展权益得不到基本保障;教研工作缺乏着力点,流于形式。

2.3 发展意识不强

不少教师认为上课即“上班”,把评职称作为唯一的“功利”追求,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正确认识自己角色及其所从事的事业。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事业:引领社会,服务公众。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规范严谨,开拓创新。

2.4 发展动力不足

农村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工作环境不如人意,职业选择上的矛盾冲突等导致农村教师缺乏教育理想、教育情怀,因此农村教师发展的思想基础非常薄弱。由于学校办学思想狭隘,只顾眼前利益,只注重教师“教”,不注重教师“研”。学校对教师发展缺乏规划与规范、引领与引导、支持与服务、评价与激励,导致教师不能明晰自我发展责任,更消磨了发展激情,严重阻碍了教师发展动力的产生。此外,由于农村学生学习条件差、学习基础弱、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成绩不尽人意等,导致教师缺乏教育成就感,教育倦怠也日益俱增,这些都严重影响和挫伤了教师发展的积极性。

2.5 发展能力薄弱

教师发展能力主要是指教师自我认识力、学习力、思考力。农村教育竞争力较弱、依赖性较强,学校教育缺乏竞争活力,导致教师怠于思考、惰于研究的现象普遍存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长期采取沿用和借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总是被淡化和回避,长期以往教师就会失去各种发展能力的机会,甚至原有的能力都会被弱化。

3 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性策略

3.1 情态策略

情态策略是指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心态、状态、情态的调整与优化,促进职业认同,活化职业情怀,激发发展欲望,并让教师处在充满信心、富有激情、奋发有为的工作情境之中,不懈地实现自主发展,促使教师能够乐于发展自己的策略。首先,激发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拥有教育职业情怀,确立教育职业志向和教育认同。其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对教师要做到尊重信任、委以重任、赋予担当,做到思想引领、情感支持、成就激励。第三,由于农村教师受环境及条件的制约,缺乏专业自信,容易迷失自己,所以学校关注教师职业情意,研究教师心理状况,恰时而又恰当地帮助教师克服成长和发展中的心理障碍,帮助教师理性地进行人生规划和确立发展定位。

3.2 研学策略

研学策略即研究性、反思性学习策略。学习与反思是教师成长发展的根本途径,特别是农村教师缺乏专业引领的条件,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研学策略关键是做到两个方面:为什么学和怎么学的问题。“为什么学”这与学习动力有关。在教师主观努力进取的基础上,还需要学校通过引导或制度来促成学习动力的生成,在有明晰的学习意义和明确的职责压力下才能活化所有教师的学习动力。

“怎么学”事关学习方式方法。边研究、边学习、边反思有利于学习方式的优化,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教师的持续发展不断奠定发展能力基础。农村学校学校规模小,所以更应该构建学习型组织,形成学习共同体。这对于优化学习方式,浓厚学习氛围,造就同伴互助机会,实现专业引领都是非常有益的。

3.3 行动策略

行动策略就是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相融合的一种教师发展策略。教师是行动研究者[2],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显现的是一种综合教育力量,教育研究与教育现场情境不可分离。农村教师把教育教学当成了一种事务性工作,反思研究当成了工作额外负担,虽然渴望专家引领,但又不知道需要专家引领什么,这都是农村教师把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相脱离结果。首先,教师应立足学校,面向课堂,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常规问题和凸显问题为平台,以实现课堂有效教学为目的,以同伴互助、自主反思为主要手段,以专家引领为“点睛”作用,通过长期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教师自然就能生成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其次,加强“校本研究”,行动策略的途径主要包括:案例剖析、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教育质量分析、教育论坛、校本小课题研究等。例如“行为参与”会带来全方位的教育体验,找到自主发展的着力点、构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这些都是行为策略必不可少的。

3.4 展示策略

展示策略是指教师要珍惜和抓住展示自我的机会,带着高涨的教育教学激情,通过精心的教育教学准备来践行自我和学校的期望。“学校不缺优秀,只缺展示优秀的舞台”,学校要创造给予农村教师自信的环境,积极发挥示范课、优质课比赛、教育演讲、专题报告会、教育教学经验交流、论文评选等活动在展示教师方面的作用。

3.5 制度策略

首先,学校应建立包括学习研修、教研活动、考核评价、发展激励、成果转化、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教师发展制度,只有健全的制度才能保障农村教师的发展利益。其次,严格落实教师发展制度的执行,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从农村教育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战略高度落实教师发展一系列制度,促进城乡教师同步发展和社会教育教育公平发展。

[1]卢晓中.试论教师的专业化[J].高教探索,2002(4):27-28.

[2]蒋竟莹.教师专业化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综述[J].教育探索,2004(4):104-105.

[责任编辑:束仁龙]

G451

A

1674-1104(2014)05-0159-02

10.13420/j.cnki.jczu.2014.05.042

2014-04-18

廖立平(1963-),男,安徽东至人,东至县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中学化学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专业化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