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自由贸易区下的汽车出口现状研究

2014-03-30 13:19江涛涛
大众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东盟自由贸易区汽车出口马来西亚

江涛涛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柳州 545007)

1 引言

2010年1月,泰国、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与中国建立了自由贸易区,老挝、缅甸、柬埔寨和越南也将于2015年加入,这将为中国汽车进军东盟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要怎么样更快更好的开拓东盟汽车市场,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以下分析:

2 汽车出口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影响因素

面对东盟这样庞大的一个市场,汽车出口仍然面临着很多实际问题,只有清楚的认识到东盟的具体情况,才能更好更快的进入市场,避免少走弯路。

2.1 环境因素

从地理环境上看,越南不仅与中国接壤,经济活力在东盟各国中也属于比较强的,把越南作为迈出国门的第一个落脚点,从而走向东南亚市场,在现阶段是很可行的办法。

2.2 市场因素

从市场环境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迅速,东盟已经成为中国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东盟除了新加坡和文莱,大多数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如今正在大力实施改革,发展工业、农业、服务业、加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今后几年甚至数十年对汽车的需要将会进入到急剧上升和更新换代的阶段,这给中国汽车出口带来了巨大商机,无论是汽车消费能力较强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还是汽车工业欠发达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汽车市场潜力巨大,进口量不断扩大。

2.3 政策因素

东盟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东盟国家执行不同产业政策的结果。东盟各国中泰国所选取的开放式产业政策,事实证明是最正确的,泰国政府紧跟技术发展潮流,降低关税,放宽行业限制,积极引入外商投资,促使本国制造商提高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出口量和增长幅度都名列东盟前茅。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实施的是进口替代的汽车产业政策,其中马来西亚实施的最为彻底,为了保护本国汽车工业,选择的是自主开放型汽车工业发展模式,其最大特点是民族汽车工业成为汽车市场的主体,国家控股的两大汽车公司——国家汽车公司(奔腾)和PERODUA公司控制了90%的汽车市场。

2.4 传统因素

东盟各国在地理位置上跟中国接壤,但在文化习俗里还是有各自鲜明的特征。要在东盟汽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东盟市场的人文地理,风俗文化分析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东盟国家中有一半是左舵车市场,其中包括缅甸、柬埔寨、菲律宾、老挝、越南,另外一半是右舵车市场,有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其中柬埔寨又比较特殊,右舵汽车合法,交通规则却是靠右行驶。另外,东南亚国家地处亚热带、热带气候,温度较高,对制冷效果要求比较高,而暖风功能基本不需要,对车辆的隔热性、紫外线防护功能要求也比较高。再有东南亚国家道路狭窄,对于车体宽度和底盘性能也要符合当地使用环境。

3 东盟贸易区各国汽车工业现状

新加坡是注重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的国家,通过各种制度严格控制汽车的增长数量,对节能汽车是采取积极倡导的态度。文莱主要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私家车数量庞大,商用汽车需求量少,客车市场较为萧条。老挝的交通运输主要依靠改装的二手车,没有港口、铁路,陆路交通也不健全。缅甸人均汽车拥有量很低,日本二手车主导其汽车市场,近几年中国商用汽车通过每年在南宁举办的东盟博览会开始进入包括缅甸在内的东盟国家。柬埔寨没有汽车工业,所用各类汽车都是从国外进口,摩托车是主要交通工具。泰国已经成为全亚洲仅次于日本和韩国的第三大汽车出口国,东南亚汽车制造中心和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泰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印尼人口众多,汽车拥有量低,市场潜力巨大,为东盟各国中仅次于泰国和马来西亚的第三大汽车市场。越南的汽车市场基础薄弱,但发展迅猛,成长速度惊人,越南国内汽车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比起外企企业较差,但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由于越南国内经济情况,投资建厂的风险和环境并不乐观。菲律宾在1986年开始汽车产业发展计划,用于扶植本国以组装为主的汽车工业,但经济危机后汽车工业始终恢复缓慢,消费水平不高的菲律宾人更喜欢购买进口二手车。马来西亚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经历了汽车整车进口、散件组装、民族汽车工业起步三个发展阶段,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后,被迫开放汽车市场,国产车市场占有率开始降低。

4 小结

与国外汽车成熟产品相比,中国汽车的明显特征是技术水平偏低但是价格也偏低,这就导致整车出口成为中国汽车的主要出口方式,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汽车的主要出口地。而影响整车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国际原材料价格、出口国进口政策、国际经济环境、国内出口政策等。而如果在东南亚国家建立生产基地,使用当地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可以大大降低,而且能够避过关税直接和目的国企业竞争,比起整车出口,这样更具有优势。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再次迸发进军海外市场的机遇,将有更多的国内汽车企业一试身手,但是也必须清楚的意识到除去部分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但是中国汽车企业的基础功底还不够扎实,开拓东盟自由贸易区市场的过程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中国汽车企业必须要制定相应的规划,避免盲目扩张,稳扎稳打,否则将影响东盟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1] 杨志安,杜超国.中国商用汽车出口东盟现状综述[J].商用汽车,2011,(9).

[2] 李侃.浅析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证券期货,2013,(4).

猜你喜欢
东盟自由贸易区汽车出口马来西亚
商务部:加快推进与重点汽车出口国家和地区签订自贸协定
我国汽车出口欧洲的认证现状探析
有你在可真好呀
新马来西亚十大必买
汽车出口四年下滑40% 自主品牌海外遇冷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
中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
感受马来西亚的高效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