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提升枝江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4-04-01 06:00枝江市问安镇农业服务中心孙玉红
湖北农机化 2014年5期
关键词:枝江市维修服务网点

枝江市问安镇农业服务中心 孙玉红

探寻提升枝江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枝江市问安镇农业服务中心 孙玉红

近几年来,国家逐年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的加大,农机在更新速度和新购数量急剧增加、农机装备和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农机维修业务量也快速增长,农机因故障不能及时得到修理被迫停止作业的现象迅速增多,现有的农机维修服务能力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如何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已成为制约现代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新瓶颈。

1 农机维修服务网点现状

1.1 枝江市农机保有量及维修网点建设情况

据2013年底枝江市农机化统计年报数量显示,全市农机装备动力76.22万kW;各类农机拥有量达到60 000多台(架)。其中: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6700多台(大型拖拉机3 049台),收割机712台,插秧机569台,油菜直播机113台。如此庞大的农业机械数量按照2次/台·年计算,年维修作业量将突破12万台次。据统计,全市正常运行并在工商部门注册办理营业执照的农机维修网点不超过20个(50%以上集中在城区),能够承担“三保”以上维修能力的农机维修企业仅1家,全市农机维修人员不超过50人(拿到农机维修技术等级证的农机维修人员不足10人),农机维修人员天均需维修农机6台以上(实际维修能力人均不足2台)。显然,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建设远远落后于农机发展速度。

1.2 农机维修网点运行情况

(1)如果靠农机维修网点维修。由于农机维修网点少,农机维修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全市农机维修网点维修量不超过总维修业务量的20%。

(2)如果靠生产销售企业的售后服务点维修。目前,枝江市农机生产销售企业维修服务点(挂牌)4家,平均每家农机维修人员不足3人,农忙时节农机维修服务人员根本忙不过来,造成农机作业效率低下。据统计,全市正常“三包”期内的农机维修80%由农机生产销售企业服务点维修,但此类维修仅占总维修量的15%左右。

(3)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维修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过一定发展后,会建立自己的农机维修车间,拥有一定的农机维修能力,主要解决合作社内农机维修。此类维修能力可解决合作社内作业机械维修业务量的60%,仅占社会总维修量的5%以内。

由于农机维修网点不足,农机维修人员过少,全市约60%的农业机械带病作业,一些农机手只好自己动手,有时造成故障,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了农机作业效率,减少了农机手收入。

2 当前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现状

2.1 农机维修网点管理

农机维修网点(包括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不需要农机部门许可,仅需在工商部门登记即可完成申请、注册及发证,并正式开展农机维修业务活动。农机主管部门对农机维修行业管理仅限于调查摸底、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

2.2 开展农业机械维修网点调查及培训

2014年,枝江市农机部门已充分认识到加强对农机维修行业管理,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的紧迫性,并准备下半年联合工商、质量监督等部门在全市开展农机维修网点调查,主要调查农机维修网点注册情况、建设规模、维修设备、维修人员技术等级等。并根据需要,准备集中开展一次农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积极与省、宜昌市农机局协调,对考试合格者核发农机维修技术等级证书。

2.3 为农机专业合作社配备农机维修设备

从2011年开始,湖北省农机局就将农机维修设备建设纳入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项目必备建设内容,评选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必须具有维修本社农业机械能力,同时,在省级扶持资金中专门拿出7万元用于农机维修设备购置,确保合作社农机维修能力的提高。

2.4 将农机售后服务纳入农机代理经销企业条件之一

2012年,部分省农机主管部门曾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要求加强对农机经销企业的管理,在全省实行农机经销企业登记,将农机售后服务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经销企业参考条件之一。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机主管部门维修管理职能难于正常履行

按照各级政府对农机主管部门的职能确定均包括农机维修管理。但由于农机维修网点(主要是从事农机个体维修,人员少、技术低、底子薄、收入低)是弱势群体,行业是弱势行业,农机维修网点本身步履维艰,加之农机维修网点的成立、解散与处罚均是市场行为,农机主管部门无权干涉。且现有的农机维修行业管理模式也难以满足现阶段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需要。

3.2 农机维修网点不足,农机维修设备简陋

目前,全市农机维修网点基本上一镇有一家以上农机维修个体工商户,马家店城区有3家挂靠生产企业的售后服务点。但各个维修网点维修设备简陋,连最基本的“车钳刨铣”都没有,仅有打气泵、电、氧焊及普通工具等,维修能力十分低下。

3.3 农机维修人员素质偏低

农机维修技术工人多数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高、初中以下人员,均未经过正规培训,对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一知半解,仅凭几十年工作经验维修车辆。

3.4 农机配件市场管理有待加强

经过近10年发展,一方面我国农机产品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精品名牌大量涌现;但另一方面,假冒伪劣遍布市场,真假难辩。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农机配件市场,有些不法配件经销商以次充好,以劣替优,高价低质。有些农机配件刚换上没几天又发生故障,因质量难以鉴定,农机手投诉无门,严重影响农机消费者利益。

4 关于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的建议

4.1 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网点管理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2亿kW左右,其中灌排机械动力达到1.1亿kW,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农机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得到完善,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基本建成现代化农机流通体系和完善的农机售后服务网络。其中:建立完善的农机售后服务网络就是指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它是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牵涉行业多,仅靠工商、农机、质量技术监督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个生产企业的管理是难以胜任的。因此,应该是农机生产销售企业负责(谁生产、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售后维修点的建立,农机部门负责行业管理,工商部门负责市场管理,质量监督部门负责质量纠纷鉴定,以此建立一个协作共赢的农机维修管理体系。

4.2 提升农机维修人员素质

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不是简单的常规培训就可以解决的,必须从工作原理到实际操作2个层面同步进行。笔者以为,理论培训可由县级农机学校集中培训与维修人员自学相结合来解决,而实际操作培训必须以现行主导农机生产企业为主体开展培训,并以此培训成绩确定本生产企业产品在当地的售后服务点,切实从理论到实际真正提升农机维修人员维修技能,以满足现代农机发展需要。

4.3 加大对农机维修网点的扶持力度

湖北省把农机维修设备建设纳入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内容之一,已开了一个好头,但仅此来推动整个农机维修网点发展明显不够。要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的扶持,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起步:一是将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纳入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范围,每年对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评估加以扶持,必将快速促进整个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二是争取将农机维修设备购置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三是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对农机维修网点购置大型农机维修设备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四是争取在国家税收政策上对农机维修企业给予最大支持。

4.4 加强对农机维修、配件市场的管理

联合工商、质监、农机等多部门对农机维修、配件市场重点开展“四查四看”:查经营资格,看经营者是否依法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营业执照;查零配件质量,看零配件是否有检测报告、合格证和正规的进货发票;查维修工具设备,看检测仪器设备、量具是否达到要求,检测设备是否有合格证书并进行定期检测;查维修记录,看是否按规定的等级范围、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开展维修业务。通过经常性的检查,逐步规范农机维修、配件市场,减少因维修、配件质量导致的农机故障。

4.5 建设区域性农机维修4S店

笔者了解,目前全省区域性农机维修4S店仅限于少数地级市有,根本满足不了全省农机维修需要,而建立区域性农机维修4S店又需要大量的投入,如何快速建立起农机维修4S店也是各级农机主管部门的一块心病。笔者认为:农机维修是农机售后服务的重要内容,因此建设农机维修4S店的主体应是农机生产企业;而农机维修是为当地农机拥有者服务的,农机维修4S店的管理者应是当地农机主管部门。只要做到管理主体与建设主体的统一,建设农机维修4S店就指日可待。

2014-09-06)

猜你喜欢
枝江市维修服务网点
小鬼当家
货比两家乐趣多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枝江市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经验与不足
农机维修与保养之初探
铁路运输设备维修服务采购最高限价研究
铁路运输设备维修服务采购最高限价研究
优化内部劳动组合 释放网点营销潜能
让理论宣讲接地气 为基层群众搭天线——枝江市创新“三分钟讲堂”的做法、成效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