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氧流量的使用新进展

2014-04-01 08:49龙玉娟王梓得刘帆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头罩氧分压氧气

龙玉娟 王梓得 刘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四川 成都610041)

氧气疗法是指用各种方法使患者吸入气体中的氧浓度高于大气氧浓度,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改善和纠正低氧血症的治疗措施[1]。在临床氧气疗法过程中,不同疾病的患者所需氧流量不同。然而,控制多少氧流量为合理氧疗,目前尚无统一认识。故此,笔者收集了临床常用氧流量的使用方法及经验总结,以期指导科学规范地选择适当氧流量,达到最佳治疗目的。

1 氧流量的概念和换算法

1.1 氧流量的概念 氧流量是氧气流量的简称,是指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氧气的容积,单位为升/分钟,一般记为L/min。

1.2 氧流量的换算法 临床上通常使用浮标式氧气流量计,可用下列公式计算: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2]。

2 氧流量的使用

氧气治疗的对象主要是各种使动脉氧分压下降的患者,包括各种病因造成通气、换气不良的低氧血症,休克、心力衰竭、外科手术后等情况。而在医疗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疾病的给氧指征、患者缺氧程度以及吸氧方式等,选择合适的氧流量,才能提高给氧后的效果。

2.1 根据吸氧方式使用氧流量

2.1.1 鼻导管给氧法 传统的吸氧方法是鼻咽部供氧,插入长度是鼻尖到耳垂的2/3,但导管易堵塞,且易导致病人不适。临床上常使用氧流量为1~5L/min。

2.1.2 鼻塞给氧法 分单孔、双孔两种类型,是将鼻塞置于鼻前庭。该法适用于长时间给氧的病人,可避免导管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临床上常使用氧流量为1~5L/min。

2.1.3 面罩给氧法 使用面罩将病人口鼻全部罩上的供氧方式,对患者气道黏膜无刺激,易固定。适用于病情较轻、神志清醒的病人,用于严重缺氧但二氧化碳潴留不明显患者的短期和间歇辅助呼吸。临床上常用氧流量为6~8L/min。

在小流量给氧时,以上三种给氧方式氧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加大氧流量时,鼻塞给氧效果更佳。氧流量改变时,三种给氧方式氧疗效果依次为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鼻塞吸氧[3]。

2.1.4 人工鼻给氧法 是指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连接一次性湿热交换器进行供氧的一种方式。适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等有人工气道的患者。临床上常用氧流量为1~5L/min。

2.2 根据氧气疗法使用氧流量

2.2.1 控制性氧气疗法 由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减低,呼吸主要靠缺氧对周围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所以必须掌握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的原则,以免低氧状态骤然解除造成呼吸抑制[4]。吸入氧浓度<35%,氧流量为1~3L/min,适用于COPD患者。

2.2.2 中等浓度氧气疗法 吸入氧浓度为35%~50%,氧流量为4~7L/min,适用于急性肺水肿、心肌梗死、休克、严重贫血等患者[5]。

2.2.3 高浓度氧气疗法 吸入氧浓度>50%,氧流量8~10L/min,适用于ARDS、CO中毒、心肺复苏等患者[5]。

2.2.4 机械呼吸氧气疗法 吸氧浓度在21%~100%,适用于呼吸衰竭、昏迷等患者。由于机械通气者是通过空气混合器提供氧气疗法所需氧流量,本文不详细介绍呼吸机氧流量。

2.3 根据缺氧程度使用氧流量 临床上根据患者是否出现紫绀、意识及呼吸状况改变,并伴有SPO2下降等现象,采用预见性的干预手段,正确指导调整氧流量,从而提高氧饱和度,纠正组织缺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

2.3.1 轻度缺氧 紫绀轻,呼吸困难不明显,意识清楚,氧流量为1~2L/min。

2.3.2 中度缺氧 紫绀明显,呼吸困难明显,意识清楚或烦躁不安,氧流量为2~4L/min。

2.3.3 重度缺氧 紫绀显著,呼吸困难严重,意识昏迷,氧流量为4~8L/min。

2.4 小儿氧流量的使用

2.4.1 鼻导管吸氧 新生儿鼻导管吸氧的指导流量为0.3~0.6L/min[7]。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普遍使用的氧流量表并不具备0.1L/min的精细调节能力,实际调节精度最多能达到0.5~1L/min。临床上婴幼儿使用氧流量为0.5~1L/min,儿童使用氧流量为1~2L/min。

2.4.2 头罩吸氧 通常认为,头罩吸氧的氧流量应大于5L/min。部分学者认为1~3L/min的氧流量就可避免头罩内二氧化碳的蓄积,实验结果的差异可能与头罩的容积、开孔大小及患儿的潮气量有关[8]。

2.4.3 暖箱内供氧 一般采用氧流量1~3L/min。由于暖箱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有增加箱内病原菌繁殖的可能性,所以使用时需密切监护患儿生命体征。

临床上对小儿氧流量使用的相关研究表明[9],鼻导管和头罩吸氧时患儿实际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呈正相关,头罩吸氧时低流量(1L/min)即可能对部分新生儿造成过高氧环境(>50%);暖箱内供氧在低流量下(1~3L/min),实际吸入氧浓度并未因氧流量的增加而出现显著性差异。

3 氧流量临床使用的注意要点

3.1 判断给氧的确切指征是动脉氧分压,可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监测PaO2和PaCO2,灵活调节氧流量。

3.2 合适的氧流量可以使吸氧浓度达到要求,成功地改善低氧血症,又能避免引起CO2潴留和氧中毒等不良作用,总体上以PaO2>60%或SaO2>90%为原则,在此基础上尽量降低氧流量。

3.3 在正确使用氧流量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心率、呼吸频率、紫绀以及神志和精神状况的变化。

氧疗效果几乎是即刻效应,随着氧流量的增加,尤其短期加大氧流量,能迅速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改善脏器功能[10],在氧疗开始后20min即可达到比较充分的疗效。所以,在氧疗期间对氧疗效果的监测十分重要,同时也反映了正确使用氧流量的效果,能够及时监测和调整,才能尽快达到改善缺氧的目的。

综上所述,氧流量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吸氧方式、缺氧程度等进行灵活调整,合适的氧流量能够有效改善低氧血症,提高动脉氧分压,使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得以维持。对氧疗效果的及时监测是调整氧流量的依据,同时,正确使用氧流量也能影响到氧疗效果。因此,氧流量的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氧气疗法的成败,只有正确使用氧流量,才能尽快达到改善缺氧的目的。

[1]高振双,高倩.临床常用吸氧方式对氧疗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9):846.

[2]丁言雯.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35.

[3]肖越英,赵京莲.吸氧方式的等效性比较和选择[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41.

[4]杨丽萍.几种给氧方法及其评价[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382.

[5]练翠云.氧气疗法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0):68.

[6]刘安芳,何洁贞.脑出血病人SaO2下降原因及护理[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1,29(1):94-95.

[7]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67-470.

[8]Frey B,shann F.Oxygen administration in infants[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3,88(2):84-88.

[9]杨明,骆小京,李清华,等.新生儿常用氧疗方式的安全性评价[J].小儿急救医学,2005,12(6):446-447.

[10]彭员秀,刘华敏.不同氧流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的临床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57.

猜你喜欢
头罩氧分压氧气
聚焦空气与氧气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基于非结构嵌套网格的低空大动压头罩分离数值模拟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超声速氟化镁红外头罩热强度失效判别准则研究
温和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与穴区局部氧分压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