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首都经济圈水资源战略布局调整建议

2014-04-02 15:48卢双宝
河北水利 2014年5期
关键词:受水区经济圈南水北调

□卢双宝

环首都经济圈水资源战略布局调整建议

□卢双宝

环首都经济圈包括京、津、冀3省(市),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总量规模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这些地方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缓慢、结构趋同现象比较严重,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水资源承载能力低下、生态环境压力大等,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统一规划逐步加以解决。

河北省处于环首都经济圈的外围,水资源欠账多,在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陆续实施、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以环首都经济圈总体规划为契机,将河北省水资源战略调整纳入总体规划布局中,对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也是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必然选择。

根据河北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特点,将河北省划分为3个区,即冀中南平原南水北调和引黄受水区、冀西北山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屏障区、冀东沿海开发及水资源调整区,分别提出如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和战略布局调整建议。

1.冀中南平原南水北调和引黄受水区

我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包括河北省中部的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和廊坊7个设区市的平原部分(不含廊坊北三县)。本区既是南水北调中东线和引黄受水区,又是河北“经济发展的隆起带”。承担着京津“菜篮子”、“米袋子”和“肉蛋奶”的供应任务,以及将北京人口压力、产业压力向本区域转移功能;在防洪保安方面承担着洪水宣泄、滞蓄的任务。

该区资源型缺水最为严重,已成为华北乃至全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焦点。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对这一区域的水资源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采取如下重大战略措施。

1.1 支持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

本区除要强化节水、治污和多方开源外,要尽快从南水北调直接受益。本区在供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和南水北调受水区的京、津两市不同,与河南、山东也不相同,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目标分散,远离总干渠,配套工程投资巨大,建设资金筹措困难。目前虽然水厂以上配套工程已经全面开工建设,但水厂以下工程进展缓慢,不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效益难以发挥,区域性缺水难以缓解。

1.2 制定南水北调供水水价政策和足量调水政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于近期通水,面临着受水区、水源区水资源调度、管理的巨大挑战和通水初期城市工业不能完全消化水量指标,工程供水能力部分闲置等现实,吁请国家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时,充分考虑南水北调工程的公益性、基础性作用,制定在通水初期向农业、环境供水的优惠水价政策;提出利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初期的富余供水能力,最大限度地向北方调水,使工程尽快生效、充分生效、持续生效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改革意见,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在缓解华北水资源紧缺战略措施中的重大作用。

1.3 积极推进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建设

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的供水目标是河北省东南部地区和天津市,建议抓紧制定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的建设实施计划,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同提高的大局出发,统筹解决河北、天津沿海地区缺水问题,尽快使我省唐山、秦皇岛地区成为南水北调间接受益区。

1.4 完善和扩大河北引黄工程

冀中南平原是河北省引黄受水区,按照相关规划,在南水北调中线二期、东线三期全部建成生效之前,河北省(含天津)引黄分配指标为18.44亿m3,目前,河北省引黄仅有位山一条输水线路,最大引水能力仅6.2亿m3,且由于限制在冬四月引水,引水时间与灌溉用水时间极不匹配,缺乏必要的蓄水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多年来该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鉴于此,河北省政府提出完善位山引黄配套工程体系,积极谋划从河南渠村引水的“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并在受水区规划了引黄调蓄工程,以求改善受水区的引水、蓄水、灌溉条件。需要国家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加大对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早日缓解该区域水资源严重紧缺、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局面。

1.5 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

长期以来,河北省为了维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采补严重失衡,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我省现状地下水年超采59.6亿m3,其中平原区超采量51.8亿m3,超采面积6.7万km2,占全省平原国土面积的92%。主要集中在冀中南平原区,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对地下水超采进行治理:一是加快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引黄工程及其他能够替代地下水的水源工程建设,重点制定合理的农业用水水价政策,合理调配各种水源,为实现超采区地下水用户水源置换创造条件;二是强化节约用水,抑制对地下水的开发需求,防止用水过度增长,控制地下水开采;三是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水平,加大再生水、微咸水等利用量,替代井灌区农业及部分工业开采的地下水;四是采取补贴政策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推广适水种植作物,退耕还湖,增加林地、草地和旱作作物面积,在确保粮食总产不降低的前提下,调减冬小麦播种面积,控制露地蔬菜播种面积,积极扩大棉花、玉米、谷子、薯类、豆类、牧草等作物种植面积。

1.6 加大地表水环境治理力度,构建生态水网

在资源性缺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地表水环境遭受到破坏,河道干化、土地沙化、湿地萎缩、水域污染、污水乱排现象越来越严重,全省155个监测的水功能区中,水质达标率仅为27.8%。加大地表水环境治理力度,构建区域生态水网已刻不容缓。生态水网要依托供水和防洪体系构建,依托供水体系的,以保护水质为主,实现水清岸绿;依托防洪体系的,按照“有水则清,无水则绿,整洁美观,自然顺畅”的原则进行治理;重点区域(重要湿地、城市段景观河道)生态用水要保障,地下水要逐步实现采补平衡,城市主要排污河道,要强制进行深度处理,达到河湖景观用水要求,实现水质明显改善。

2.冀西、北山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屏障区

本区包括处于京、津两市水源地上游的河北省北部的张、承地区,以及首都应急水源地上游的河北省西部山区,涉及滦河、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和子牙河流域。本区不仅是京、津及河北省各大中城市的水源地,也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重点发展清洁无污染低耗水产业,如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养老健身、特色产品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减轻环境压力,以生态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为首都提供坚实的生态屏障,确保首都水源地安全。

目前全区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涵养能力低;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近20余年,由于用水受到严格限制,建设项目难于立项,投资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加大了与平原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同时,为适应京津对优质蔬菜的需求,坝上地区近年种植了大量耗水蔬菜,使该区地下水趋于枯竭,水资源出现严重危机,必须抓紧治理。

本区的首要任务是在搞好水土保持、实施山区绿化、涵养水源、控制污染的基础上,大力推行节水、治污,加强各大中城市水源地的保护。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造林绿化工程,划定基本草原,严格控制草原过度放牧,调整坝上等严重缺水地区的种植结构,遏制草原“三化”,提高林草覆被率,通过绿化、节水、治污、调整结构等综合措施涵养水源、保护水源。

其次要重点实施国家生态补偿工程。张家口、承德地区有责任为京津涵养水源、保护水源、控制沙源、维护生态,但也有权利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实现“小康”,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生态补偿长期政策、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有效措施。这是本区域急须实施的重大举措,也是修复首都经济圈生态环境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区域经济发展重大战略布局中举足轻重。

3.冀东沿海开发及水资源调整区

本区主要包括河北省东部唐山市、秦皇岛市的全部,是京津冀都市圈中极具开发潜力的地区,也具有京津产业转移承接功能和其他服务功能。作为京津能源、原材料、建材基地,要大力发展冶金和重化工工业,并利用曹妃甸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快建设北方深水大港——唐山港和新工业区。

本区上游滦河流域山区为潘家口、大黑汀和桃林口水库的产水区和水源涵养区,也是我省水资源直接调出量最大、生态环境和农业灌溉受影响最大的区域。潘家口水库调节水量的一半左右无偿支援了天津市,不仅造成下游滦下灌区急剧萎缩、由种植水稻改为旱作,农民利益受损,致使下游河道基流减少、河流生态功能减退,河道断面萎缩、行洪能力降低、形成“小水大灾”,对地下水的补给减少、形成地下水超采。

本区经济发展迅速,在首都经济圈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需要协同治理,以保证本区地表水资源的永续利用。除加强节水、治污和水资源保护外,近期重点在于充分合理利用目前滦河水资源,加大中水、海水利用,保证曹妃甸工业区及港口等用水;实施引滦入唐加固改造工程,扩建和完善引青济秦工程,加大唐山市和秦皇岛市地表水利用量,替代地下水开采,治理地下水超采;同时加快滦下、洋河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步伐,大力扶持和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系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以农业节水保经济增长用水。

远期要着眼于今后更大的发展,谋划增加水源途径,立足于环首都经济圈大系统统筹水资源配置,在南水北调中、东线供水水量增加的条件下,将潘家口水库作为天津市的应急备用水源加以保护,也可以将河北省引黄工程作为天津市的应急备用水源,一般年份滦河水量回归唐、秦地区,使该地区成为南水北调的间接受益区。

从水资源调整和间接受益的角度,可以将廊坊市“北三县”(三河市、香河县、大厂县)划入本类型区。“北三县”处于潮白河中游,历史上水资源条件很好,随着官厅、密云水库划归北京市管理,原分配给河北省9.6亿m3水量指标也随之划拨出去,“北三县”大量超采地下水。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出发,必须在强化节水基础上,将“北三县”作为南水北调间接受益区,在北京水资源紧缺问题基本解决后,从密云水库适当调剂部分水量,恢复向“北三县”供水。

总之,河北省位于环首都经济圈的外围,在水资源配置上为支持京津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造成了自身水资源供需矛盾加重和环京津地区的经济贫困带,在国家实施扶贫攻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今天,应尽快协调、平衡、统筹河北省与京、津之间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问题,加快外流域调水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步伐,调整滦河水量分配方案,对水源保护、涵养区给予补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使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让京津冀共同携手,再创辉煌。□

2014-05-20

卢双宝,男,汉族,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受水区经济圈南水北调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ncussion-symptom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 concussion care seeking in a national survey of parents of middle-school children in the US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研究
胶东地区跨流域调水优化配置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调水工程水资源配置浅析
南水北调
上海市对长三角经济圈经济辐射力的计量分析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DRAINING THE S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