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桃林口

2014-04-02 15:48□画
河北水利 2014年5期
关键词:亭台醉翁亭游者

□画 川

雨中游桃林口

□画 川

桃林口本是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因为这里建了一座水库,又因水库管理者籍着水的灵性与情致匠心独运,在这燕山的皱褶里开辟出一方山水相宜的风景,于是桃林口声名渐起。

我不是第一次来桃林口,水库建设期间我就曾多次到过这里,不同的是,以往看的是工程,这一回赏的是美景——雨中的美景。

一觉醒来已是清晨,窗外雨下得很急。我正犹豫着要不要雨中登山,同行的人就来叩门了。也好,既来之则登之。

我们自水库左岸山脚下拾步,一路都是新砌的石阶,石阶依山势蜿蜒而上,路两边开满山花,最夺目的是紫荆,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错落点缀。雨中花瓣飘零,一路花瓣雨中我们来到了位于山腰的桃林第一景——钟鸣鹤舞。桃林口水库建成后,在保护库区水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许多灰鹤“慕名”而来,闻钟起舞,故名钟鸣鹤舞。机缘不合,我们未能一睹翩翩鹤舞,但环山望水,也不难想见钟鸣天地,鹤舞桃林,山水有情,万物和谐的天然图画。

山路上相隔不远便有一座座凉亭,一则方便游人小憩,二来亦是景中之景。又一座凉亭映入眼帘,上书“醉翁亭”。亭台是中国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建筑,几乎有园必有亭,为亭台题名更是文人之雅事。中国名亭多矣,而在我游轶过的园林亭台中,有两处亭台的命名曾予我以深刻的印象,一是苏州怡园中的面壁亭,此亭正对假山而建,坐于亭中,只能与山相对,故取“面壁思过”之意,名为“面壁亭”。再是保定莲池书院的不如亭。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重建此亭,当时亭南辟为蔬圃,袁世凯取《论语·子路》中“吾不如老圃”之意,将此亭命为“不如亭”。取题设意尽在眼前,自然而然,看来袁大人不只一介武夫尔。

桃林口的醉翁亭让我非常自然地想到了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醉翁亭和宋散文大家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其实那座醉翁亭起初也不过一座孤立的山亭,因欧阳修被贬滁州太守,自号“醉翁”,饮于此亭,挥笔成篇“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以文传,成百代之名胜。这一座桃林口的醉翁亭所“谓”何来呢?醉翁亭几近桃林口的至高点,亭北侧建有观景平台,伫立台上极目远眺,只见群山环抱中的水库如一块巨大温润的碧玉在雨雾中时隐时现,散发着清明纯净的色彩,四围峰峦如聚,草木青翠,山间的风携着雨丝拂来,让人神清气爽。走近亭下,亭东石壁上隽刻一首诗,“客来把酒醉翁亭,喜看人间造化功。昔日青龙今俯首,细水长流润冀东。”果然是把酒临风的好地方,其实不须把酒已经沉醉,醉于这青山绿水了。

我们一行人就在这清新温润的雨中且行且停,不觉来到了山间栈道,这条栈道采用南方工艺依峭壁悬空而建,人从山顶系绳而下悬于峭壁打孔,在孔中植入钢筋相互连接,再于钢筋上铺设木板。栈道全长600多米,登临其上有如云中漫步,头顶高天,下临深渊,真是对心志和勇气的一种考验。我们轻抚穿身的雨雾,高空探幽,不禁生出些许豪迈之情。转折处,一棵生长在峭壁上的桑树穿过栈道木板旺盛地生长着,粗粗的树干横在栈道路中,据介绍,桃林口在景区建设中很注意对山体植被的保护,栈道上的桑树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遇有树木,都是树身穿过栈道,施工中没有破坏一草一木。

从栈道下到山脚,就是美丽的“月亮湾”。古来名篇多矣,但写水清的似乎还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真是神来之笔,月亮湾差可比拟。这里本是青龙河一个半圆的转弯,恰如新月,水流平稳,清澈见底,河底满铺大大小小的卵石,时有鱼儿悠然往来,嬉戏其间。雨线在水上飘拂,一如丝竹弦乐,古韵清悠。玉女峰静卧月亮湾畔,玉女的神彩共这月华之水一同静静的流淌。这里集奇峰、碧水、金沙于一体,还有被誉为“秦皇岛第一漂”的竹筏漂流,登上竹筏撑离岸边,飘流水上,荡舟其间,移位换景,仿若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穿行于桂林漓江之上,雨中桃林美伦美奂的一山一水渐渐在我心中晕染出一幅疏离迷蒙的水墨丹青长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静的山动的水,山静肃穆,水动柔情,一动一静的融合,陶冶着游者的情操,憾动着游者的灵魂,在这返璞归真的山水间,使游者那颗满载着尘世间俗事的心得到洗涤与升华。荣辱沉浮悲欢进退,一切境遇、情愁,在这山水之间变得豁然与平淡,归于宁静与淡泊。“花谢芳不败,心静人自在”,这一刻我忘记了自己,也静静的,悄悄的把自己融进了这山,这水……□

猜你喜欢
亭台醉翁亭游者
王新开
以拉萨为目的地的川藏线骑游者消费行为特征研究※
醉翁亭历代重修记比较研究
从洛阳花到醉翁亭,他为中国文人构建了两个精神故乡
游紭琊山醉翁亭有感
滁州醉翁亭园林历史变迁及其特征探析
在山水亭台间画下美丽春天
谒金门·秋思
亭台
初游者与重游者差异的系统比较*——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