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2014-04-03 05:10解放军421医院医学影像科广东广州510318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椎间盘病患腰椎间盘

解放军421医院医学影像科(广东 广州 5103180)

郝 健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最外侧型腰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特殊的腰椎间盘突出表现类型,常由于椎间盘的突出导致神经后节与神经根同时受到压迫,机体产生神经症状,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中以腰痛和下肢放射痛是最为常见,但下肢放射痛的程度可相当严重[1]。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股四头肌的萎缩。以往由于缺乏对这一特殊病症的了解,所以在临床上常因误诊或漏诊,而导致其手术进行困难。但随着医学影像学近年来的发展,尤其是CT技术和MRI技术,在临床上,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总结内容的不断增加,检出率明显升高[2]。从理论上讲,CT有较高的空间分辨能力,而MRI的对比分辨率较高,可以更好的查到病变部位与程度。鉴于此,本文通过使用CT与MRI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进行诊断,对比阳性检出率,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从2011年1月到2013年3月,选取我院被诊断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的病患共82例,其中女39例,男43例。年龄在14至45岁间,平均年龄为31.6±3.3岁,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观察组含男20例,女21例,年龄在13至44岁间,平均年龄为32.8±2.1岁。对照组含男19例,女22例,年龄在14至45岁间,平均年龄为33.2±1.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患病程度等方面比较。均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CT检查仪器采用GE prospeed II CT,MRI检查仪器采用西门子MAGNETOM ESSENZA 1.5TMR。

表1 两组阳性检出率对比(例,%)

表2 两组漏诊率对比(例,%)

CT检查:嘱去除病患身上一切金属物品,取患者仰卧位,听从技术人员指导,检查前禁食4h,取5mm层厚,3mm层距,512×512,分别进行正斜位片的检查。包括上、下椎弓根在内的薄层扫描,以免遗漏。当CT检查结果怀疑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而诊断又难以确定诊断时,则进行CT椎间盘造影。

MRI检查:嘱去除病患身上一切金属物品,患者仰卧,身体放松,定位病变部位,患者不得移动,常规矢状位及横轴位检查,扫描厚度4mm,嘱保持安静,耐心。

1.3 观察指标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时,椎间盘后缘局限性凸出,形状和边缘不规则,通常以以下标准进行判定:I度,椎间盘突出超过椎体最大<0.5cm,形状较规则;II度,椎间盘突出超过椎体最大在0.5~1.5cm之间,形状相对规则;III度,椎间盘突出超过椎体最大在1.5~2.5cm之间,形状和边缘不规则;IV度,椎间盘突出超过椎体>2.5cm,形状和边缘极度不规则。其中阳性检出率包括I度,II度,III度,IV度。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X2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检出率对比观察组I度检出率为36.59%(15/41),阳性检出率为97.56%(40/4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95%(9/41),75.61%(31/41)。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MRI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显著,具有重要意义。见表1

2.2 两组对于漏诊的率对比观察组漏诊率为2.44%(1/41)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4.39%(10/41)。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MRI可明显减低漏诊率,具有积极意义。见表2

3 讨 论

对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采用的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均已得到了显著地治疗效果并获得了很好发展前景,有报道表明,此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手术之后往往恢复较快,身体状况明显优于手术前,且术后生活质量良好[3-4]。然而,由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殊性,且临床症状常常比较严重[5],突出部位易压迫神经导致体表的放射痛,甚至形成各类并发症,对病患的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威胁[6]。所以良好的检出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及时发现病变部位,而且能够尽早的加以处理,减少病变的继续发生,提早减轻病患的痛苦[7]。

本文通过对比CT与MRI对于诊断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结果发现,观察组I 度阳性检出率为36.59%(15/41),阳性检出率为97.56%(40/4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95%(9/41),75.61%(31/41)。表明MRI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且分辨率较高,诊断结果显著。此外,观察组对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漏诊率为2.44%(1/41),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4.39%(10/41)。表明MRI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显著,且漏诊率小[8]。这可能与MRI的对比分辨率较高,可以自由选择拍摄剖面,能够得到其他影像学技术不能得到或很难得到的图像,且拍摄的各种参数都能够拿来成像,以至于可以提供出足够的诊断信息有关,有报道表明,MRI可以更准确的查到病变的部位与病变程度,并提高阳性检测率[9-11]。

综上所述,MRI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显著,且漏诊率极低,安全性较好,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1. 刘永久.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评价[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5):118-119.

2. 泮智勇,许茂盛,丁雪委,等.双回波稳态进动磁共振序列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3,25(2):16,18.

3. Kim HS,Ju CI,Kim SW,et a1.Huge psoas muscle hematomadue to lumbar segmental vessel injury following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dis cectomy[J]J Korean Neurosurg Soc,2009,22(3):192-195.

4. 胡泽元,黄祖霞,杨永林,等.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诊断与治疗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5):874,875.

5. 王远松,刘振华,周建生,等.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J].罕少疾病杂志2006;13(4): 10-12.

6. 王红,王云玲,马景旭,等.MR选择性激励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神经根显示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ll,17(3):247-249.

7. 杨雍,苏楠,王炳强.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0.31(5):368-370.

8. 刘丽芬,尚柳桐,马学升.磁共振神经成像术及临床应用[J].河北医药,2010,32(10):1301-1302.

9. 刘彬.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2,3(1):66-68.

10.丁长伟,李松柏.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受压磁共振脊髓造影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8):575-579.

11.韩永来.腰椎间盘突出CT与MRI诊断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6):210.

12.房健伟,严宇鹏,韩宝,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的评价.中国医刊,2007, 42(11).

(本文编辑: 唐润辉)

猜你喜欢
椎间盘病患腰椎间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研究序贯性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