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药教学探析

2014-04-03 04:55骆焱平王兰英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践

骆焱平+王兰英

【摘 要】阐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从合理设置农药课程、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材建设、开展多元化实验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植物保护专业的农药教学。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药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56-03

当前,我国在大力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也日益重视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200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农产品生产产地、生产操作规程、流通包装和标识等方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进行完整立法。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规范,海南省作为全国“菜篮子”工程重点发展的地区,全面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海南省冬季瓜菜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市县经济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如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议题。

农药在保障农产品高产增收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据农业部网站消息,农作物病虫草害引起的损失最多可达70%,通过正确使用农药可以挽回40%左右的损失。但是,不合理使用农药,违规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害虫抗药性加剧,环境污染严重,这些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最终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开展农药教学与实践,将有助于该专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助于学生工作后将绿色理念带到相关行业,为社会共同保障植物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此,本文针对植物保护专业的农药教学和实践进行探索。

一、以环境友好为前提,合理设置课程

合理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基础知识,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课程设置应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情况逐步形成优化体系。植物保护专业属于海南大学老牌农科专业之一,具有悠久的专业历史。该专业学生必修植物化学保护课程。该课程教材从第一版到第四版,不断革新,变换过时农药内容,淘汰剧高毒农药品种,做到与时俱进。近年来,随着区域发展,国际国内对环境认识提高,对农药要求更加严格,为此,海南大学农药学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了农药学、生物农药、农药残留检测、农药生物测定课程,农药与环境、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等课程,农药相关课程所占学时比例由7.32%升至8.50%;将农药、环境、质量安全三者协同,将生物农药、残留检测进行定位,将绿色理念扎根在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充分学习农药的相关课程。

二、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

农药教学涉及领域广泛,涵盖化学、生物学、毒理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任课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各学科,整合各学科的优势,更新学科内容,系统、完整、适时优化农药的教学内容。近年来,我们对农药品种结构的讲述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更新和完善,高毒品种不再涉及;将重点放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品种上。由于化学农药给社会带来了负面效应,生物农药所起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重视。为了紧跟时代发展,自2005级开始,海南大学增设了生物农药课程,其内容涵盖了微生物源、植物源、动物源农药以及转基因植物方面。要求学生熟知当今常用的生物农药品种,如苏云金杆菌、乙基多杀菌素、井冈霉素等。另外,为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及时了解该领域发展前沿,任课教师结合自身课题,如生物除草剂、植物源天然产物农药、南药植物拮抗内生菌、放线菌等研究课题,在学生中开展创新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绿色农药服务意识,掌握农药新的理论方法、新品种、新的防治方法。

三、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高等教育中联系教学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它决定了教学效率和质量。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目的是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框架结构,培生创新思维能力。基于农药学科各课程的需要,我们对其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索。

(一)避免“满堂灌”,开展互动教学。“灌输式”教学方法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特别是在“重基础、宽口径”的指导下,专业课程的学时不断减少。原来一门专业课植物化学保护为60学时,后来缩减成40学时。同样的内容,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要全部传授给学生,教师不得不向学生满堂灌输大量信息内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中构筑自己的知识大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因此,在教学中应适当开展互动教学,提出疑问,埋下伏笔,促使学生思考,然后开展相应的讨论或辩论。

(二)结合动画、视频,开展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把教学难点、要点通过动画、图表等形式生动、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赋予教学内容动态化和丰富化的信息,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农药与环境课程主要讲授农药对农业环境的影响,论述农药在农业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基本规律,要求学生掌握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传统教学方法传授的内容比较抽象,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专业教师将其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图片形式展示农药在大气、水、土壤迁移转化的基本规律,辅以动画形式讲述文字内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农药残留检测课程包括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制备、农药残留分析的质量控制、农药残留的检测等,内容较多,涉及的内容没有实际操作或演练,学生很难掌握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每个操作程序,任课教师将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制备和检测等整个操作过程整合成视频,给学生播放,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轻松掌握农药残留检测的整个流程,为进一步实践应用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进网络教学。植物化学保护是海南大学精品课程,学生可以利用精品课程网络平台,通过校内网络在线查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在课余时间补充课堂笔记记录的遗漏;同时对培养计划课时安排较少的章节进行有目的的知识拓展。复习考试阶段,学生可以下载精品课程试题库自行复习,加深印象。同时,国内很多高校,如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都开设了农药学相关课程的网络平台,学生也可以上网学习,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科知识面。endprint

四、加强规划教材和特色教材的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中重要内容之一,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确保教学质量,让学生及时掌握农药领域最新发展理论和实践成果,我们一直坚持采用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出版的“面向21世纪教材”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见表1)。另外,针对热带地区特有的教学内容,我们联合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织编写部分特色教材,如《农药专业英语》《农药学科群实验指导》《生物农药研究及品种介绍》《冬季瓜菜安全用药技术》等。这类教材结合热带地区的特色和病虫害的特点进行编写,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本地区的农药使用及管理情况,有助于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无缝对接,为培养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表1 农药学科教材选用情况

课程名称 教材 出版社 出版日期 作者 类别

植物化学保护 《植物化学保护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1 徐汉虹 “十一五”规划教材

农药学 《农药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6 吴文君 “十一五”规划教材

农药残留检测 《农药残留分析》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8 岳永德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3 洪华珠 “十一五”规划教材

农药专业英语 《农药专业英语》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3 骆焱平 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研究及品种介绍》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3 杨 叶 -

农药学实验 《农药学科群实验指导》 海南出版社 2008.5 骆焱平 -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冬季瓜菜安全用药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6 骆焱平 -

五、开展多元化实验和实践教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强化实践育人”、“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要求,我们紧抓实验、实训、实习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促进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有效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加强硬件建设,注重实验教学。2007年,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获批农药学部省共建实验室,2009年实验室面积由220m2增加到560m2,分别设置建设了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室、农药学实验室、农药生物测定实验室、农药残留实验室、农药剂型加工实验室、色谱室等。拥有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超临界CO2萃取仪、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水分测定仪等仪器,设备总值超过500万元。实验室配备3名实验人员来维护、保障、管理实验室。试验教学基地由30亩增加到110亩,同时在海甸校区新增20亩。教学基地建立了现代化的大棚设施,为现代化农产品的生产、监督、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硬件设备完全能够满足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开展农药实验,也可以满足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需要,让学生实现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并树立安全的农药使用观。

(二)拓宽实习、实训范围。海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有130亩,供学生开展种植及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实习场所。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针对一种作物,从生长到管理,从收获到销售,整个环节参与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把握农产品的质量关,防止高毒农药的使用,避免农药的乱用和不合理使用。同时,利用课程实习、综合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机会,学生参与到农药相关企业或者种植基地中开展实习实训活动。近年来,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与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和科研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农药实习基地,形成了“产学互动、学做合一”的教学格局。每学年,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组织学生,专业老师带队,现场参与实习。实习内容一般为农药剂型识别、生产加工、药效试验、经营管理等技能,特别是2011年12月开始的海南省冬季瓜菜检测实习,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选派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海南省秀英港、南港码头,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协助海南省农业厅植保站工作人员,对海南省冬季出岛瓜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该项实习既巩固学生对农药知识的掌握与认识,又服务海南社会,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三)建立课外科技创新小组。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创新小组,不断提供学生实践能力。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对在校期间取得的发明、创作、专利、发表论文的学生给予0.5~3.0学分的奖励,并计入该生的专业选修课学分,在评优、评奖时给予优先考虑(见表2)。这期间,该专业学生曾获得2001年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海南省挑战杯二等奖。

表2 科研创新奖励学分表

项目名称 级别 学分奖励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发表论文 国家级 3 2 1

省级 2 1 0.5

成果专利发明、创作 国家级 3 2 1

省级 2 1 0.5

(下转第112页)

(上接第57页)

六、实施效果

海南大学设立植物保护专业以来,学校顺利向全国各主要领域输送植物保护专业的毕业生近2000人,获校级以上各类荣誉或奖项200余项。近5年有60余人免试推荐到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海南大学等211重点院校深造读研,包括考研的升学率合计约为25%;就业学生在深圳诺普信、惠州中迅化工有限公司、江西正邦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南国绿洲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等农药相关企业就业人数比例在25%以上。学生以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过硬的技能受到研究生导师和企业领导的肯定,赢得了社会的青睐。

总之,我们必须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积累经验,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农药教学质量,培养出新世纪高素质、高能力人才。

【参考文献】

[1]丁伟,赵志模,肖崇刚.我国农药学科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3(1)

[2]王永民.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学习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2(3)

[3]刘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J].大学时代: 教育研究版,2006(6)

[4]岳永德.农药残留分析[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5]骆焱平,王兰英,杨叶.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优化[J].中国科技教育,2008(12)

【基金项目】海南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hdjy1120);教育部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资助项目(TS11084);海南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资金项目

【作者简介】骆焱平(1973-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

(责编 黎 原)endprint

四、加强规划教材和特色教材的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中重要内容之一,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确保教学质量,让学生及时掌握农药领域最新发展理论和实践成果,我们一直坚持采用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出版的“面向21世纪教材”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见表1)。另外,针对热带地区特有的教学内容,我们联合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织编写部分特色教材,如《农药专业英语》《农药学科群实验指导》《生物农药研究及品种介绍》《冬季瓜菜安全用药技术》等。这类教材结合热带地区的特色和病虫害的特点进行编写,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本地区的农药使用及管理情况,有助于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无缝对接,为培养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表1 农药学科教材选用情况

课程名称 教材 出版社 出版日期 作者 类别

植物化学保护 《植物化学保护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1 徐汉虹 “十一五”规划教材

农药学 《农药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6 吴文君 “十一五”规划教材

农药残留检测 《农药残留分析》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8 岳永德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3 洪华珠 “十一五”规划教材

农药专业英语 《农药专业英语》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3 骆焱平 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研究及品种介绍》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3 杨 叶 -

农药学实验 《农药学科群实验指导》 海南出版社 2008.5 骆焱平 -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冬季瓜菜安全用药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6 骆焱平 -

五、开展多元化实验和实践教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强化实践育人”、“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要求,我们紧抓实验、实训、实习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促进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有效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加强硬件建设,注重实验教学。2007年,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获批农药学部省共建实验室,2009年实验室面积由220m2增加到560m2,分别设置建设了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室、农药学实验室、农药生物测定实验室、农药残留实验室、农药剂型加工实验室、色谱室等。拥有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超临界CO2萃取仪、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水分测定仪等仪器,设备总值超过500万元。实验室配备3名实验人员来维护、保障、管理实验室。试验教学基地由30亩增加到110亩,同时在海甸校区新增20亩。教学基地建立了现代化的大棚设施,为现代化农产品的生产、监督、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硬件设备完全能够满足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开展农药实验,也可以满足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需要,让学生实现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并树立安全的农药使用观。

(二)拓宽实习、实训范围。海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有130亩,供学生开展种植及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实习场所。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针对一种作物,从生长到管理,从收获到销售,整个环节参与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把握农产品的质量关,防止高毒农药的使用,避免农药的乱用和不合理使用。同时,利用课程实习、综合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机会,学生参与到农药相关企业或者种植基地中开展实习实训活动。近年来,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与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和科研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农药实习基地,形成了“产学互动、学做合一”的教学格局。每学年,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组织学生,专业老师带队,现场参与实习。实习内容一般为农药剂型识别、生产加工、药效试验、经营管理等技能,特别是2011年12月开始的海南省冬季瓜菜检测实习,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选派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海南省秀英港、南港码头,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协助海南省农业厅植保站工作人员,对海南省冬季出岛瓜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该项实习既巩固学生对农药知识的掌握与认识,又服务海南社会,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三)建立课外科技创新小组。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创新小组,不断提供学生实践能力。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对在校期间取得的发明、创作、专利、发表论文的学生给予0.5~3.0学分的奖励,并计入该生的专业选修课学分,在评优、评奖时给予优先考虑(见表2)。这期间,该专业学生曾获得2001年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海南省挑战杯二等奖。

表2 科研创新奖励学分表

项目名称 级别 学分奖励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发表论文 国家级 3 2 1

省级 2 1 0.5

成果专利发明、创作 国家级 3 2 1

省级 2 1 0.5

(下转第112页)

(上接第57页)

六、实施效果

海南大学设立植物保护专业以来,学校顺利向全国各主要领域输送植物保护专业的毕业生近2000人,获校级以上各类荣誉或奖项200余项。近5年有60余人免试推荐到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海南大学等211重点院校深造读研,包括考研的升学率合计约为25%;就业学生在深圳诺普信、惠州中迅化工有限公司、江西正邦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南国绿洲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等农药相关企业就业人数比例在25%以上。学生以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过硬的技能受到研究生导师和企业领导的肯定,赢得了社会的青睐。

总之,我们必须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积累经验,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农药教学质量,培养出新世纪高素质、高能力人才。

【参考文献】

[1]丁伟,赵志模,肖崇刚.我国农药学科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3(1)

[2]王永民.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学习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2(3)

[3]刘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J].大学时代: 教育研究版,2006(6)

[4]岳永德.农药残留分析[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5]骆焱平,王兰英,杨叶.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优化[J].中国科技教育,2008(12)

【基金项目】海南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hdjy1120);教育部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资助项目(TS11084);海南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资金项目

【作者简介】骆焱平(1973-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

(责编 黎 原)endprint

四、加强规划教材和特色教材的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中重要内容之一,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确保教学质量,让学生及时掌握农药领域最新发展理论和实践成果,我们一直坚持采用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出版的“面向21世纪教材”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见表1)。另外,针对热带地区特有的教学内容,我们联合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织编写部分特色教材,如《农药专业英语》《农药学科群实验指导》《生物农药研究及品种介绍》《冬季瓜菜安全用药技术》等。这类教材结合热带地区的特色和病虫害的特点进行编写,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本地区的农药使用及管理情况,有助于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无缝对接,为培养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表1 农药学科教材选用情况

课程名称 教材 出版社 出版日期 作者 类别

植物化学保护 《植物化学保护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1 徐汉虹 “十一五”规划教材

农药学 《农药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6 吴文君 “十一五”规划教材

农药残留检测 《农药残留分析》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8 岳永德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3 洪华珠 “十一五”规划教材

农药专业英语 《农药专业英语》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3 骆焱平 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研究及品种介绍》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3 杨 叶 -

农药学实验 《农药学科群实验指导》 海南出版社 2008.5 骆焱平 -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冬季瓜菜安全用药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6 骆焱平 -

五、开展多元化实验和实践教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强化实践育人”、“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要求,我们紧抓实验、实训、实习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促进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有效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加强硬件建设,注重实验教学。2007年,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获批农药学部省共建实验室,2009年实验室面积由220m2增加到560m2,分别设置建设了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室、农药学实验室、农药生物测定实验室、农药残留实验室、农药剂型加工实验室、色谱室等。拥有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超临界CO2萃取仪、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水分测定仪等仪器,设备总值超过500万元。实验室配备3名实验人员来维护、保障、管理实验室。试验教学基地由30亩增加到110亩,同时在海甸校区新增20亩。教学基地建立了现代化的大棚设施,为现代化农产品的生产、监督、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硬件设备完全能够满足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开展农药实验,也可以满足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需要,让学生实现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并树立安全的农药使用观。

(二)拓宽实习、实训范围。海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有130亩,供学生开展种植及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实习场所。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针对一种作物,从生长到管理,从收获到销售,整个环节参与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把握农产品的质量关,防止高毒农药的使用,避免农药的乱用和不合理使用。同时,利用课程实习、综合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机会,学生参与到农药相关企业或者种植基地中开展实习实训活动。近年来,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与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和科研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农药实习基地,形成了“产学互动、学做合一”的教学格局。每学年,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组织学生,专业老师带队,现场参与实习。实习内容一般为农药剂型识别、生产加工、药效试验、经营管理等技能,特别是2011年12月开始的海南省冬季瓜菜检测实习,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选派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海南省秀英港、南港码头,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协助海南省农业厅植保站工作人员,对海南省冬季出岛瓜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该项实习既巩固学生对农药知识的掌握与认识,又服务海南社会,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三)建立课外科技创新小组。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创新小组,不断提供学生实践能力。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对在校期间取得的发明、创作、专利、发表论文的学生给予0.5~3.0学分的奖励,并计入该生的专业选修课学分,在评优、评奖时给予优先考虑(见表2)。这期间,该专业学生曾获得2001年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海南省挑战杯二等奖。

表2 科研创新奖励学分表

项目名称 级别 学分奖励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发表论文 国家级 3 2 1

省级 2 1 0.5

成果专利发明、创作 国家级 3 2 1

省级 2 1 0.5

(下转第112页)

(上接第57页)

六、实施效果

海南大学设立植物保护专业以来,学校顺利向全国各主要领域输送植物保护专业的毕业生近2000人,获校级以上各类荣誉或奖项200余项。近5年有60余人免试推荐到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海南大学等211重点院校深造读研,包括考研的升学率合计约为25%;就业学生在深圳诺普信、惠州中迅化工有限公司、江西正邦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南国绿洲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等农药相关企业就业人数比例在25%以上。学生以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过硬的技能受到研究生导师和企业领导的肯定,赢得了社会的青睐。

总之,我们必须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积累经验,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农药教学质量,培养出新世纪高素质、高能力人才。

【参考文献】

[1]丁伟,赵志模,肖崇刚.我国农药学科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3(1)

[2]王永民.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学习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2(3)

[3]刘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J].大学时代: 教育研究版,2006(6)

[4]岳永德.农药残留分析[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5]骆焱平,王兰英,杨叶.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优化[J].中国科技教育,2008(12)

【基金项目】海南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hdjy1120);教育部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资助项目(TS11084);海南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资金项目

【作者简介】骆焱平(1973-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

(责编 黎 原)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践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F732—VJ型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操作技术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