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与中小银行的互惠发展研究

2014-04-04 03:15尤婷婷
商场现代化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小银行小微企业

尤婷婷

摘 要: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数量最多,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但由于转型时期经济和金融发展的不均衡性,导致了大部分的小微企业在发展中融资渠道不畅,倍受资金瓶颈制约。同时,作为资金供应方的银行业,也正处于变革之中。随着银行业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未来的市场化竞争会更加激烈。在新的形势下,中国经济中的重要群体——中小银行和小微企业,如何把握当前的形势,谋求共同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议题。

关键词:小微企业;中小银行;互惠发展

一、小微企业与中小银行当前面临的市场局势

我国二十多年来改革的实践证明,中小微企业己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马骏曾在一次中小市值企业投资论坛上提到中小微企业占中国企业数量的98%以上,为中国新增就业岗位贡献是85%,占据新产品的75%,发明专利的65%,GDP的60%,税收的50%。中小微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社会经济活动最具活力的因素。然而在中国,资金的洪流倾向于从大型商业银行流向大型国有企业。尽管近年来数据上大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比例上升,其实贷款大多发放给条件较好的中型企业,流向小微企业的资金仍是少之又少。近年来,在连续收紧的货币政策下,加之中国外部出口需求减少,内部又存在通胀压力,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他们对资金非常渴求而在银行很难得到贷款,求助于高利贷这样的民间金融却反而加剧了企业的债务负担,以致在局部地区出现“倒闭潮”。资金问题的蔓延,对我国金融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一定风险。

同小微企业相类似,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银行,在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当中同样也处于弱势地位。中小银行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产物,由于受市场、制度、发展历程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小银行无论是在社会信用度、资金实力、还是规模等方面均无法与大型银行相抗衡。为走出困境,一些中小银行存在盲目求大、一味扩张的问题。然而,在当前复杂的局势下,地方中小银行跨区域扩张能否解决其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本身就有待商榷。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众多决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包括放开民营银行的准入门槛,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以及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等内容。随着新一轮政策的推进,中小商业银行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竞争,想要谋求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新的发展战略,以满足中小银行自身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小微企业与中小银行互惠合作的理论依据

1.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市场中普遍存在。在信贷市场上,银行和借款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拥有对于其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及偿还贷款的条件与意愿等私人信息,因而具有信息优势,而银行则属于信息劣势的一方。银行为了降低信贷风险, 宁愿拒绝一部分借款人的申请而放弃高利润。在中国的信贷市场上,信用体系不健全,银行作为资金的供给方无法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和风险状况,相对于大企业,小微企业的信息披露更加不透明,无法进行信用评级,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更加严重,因而导致了小微企业很难从大银行获得贷款。

2.关系型贷款。根据美国学者伯林和麦斯特的分类,商业银行的借贷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交易型贷款”,一种是“关系型贷款”。关系型贷款决策所依据的信息称为“软信息”。它是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的广泛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相关信息,比如财务和经营状况、企业行为、信誉和业主个人品行等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强烈的人格化特征,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具有模糊性,难以用书面报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归纳和传递。我国具有较好的关系型社会传统,因为长期存在的血缘、地缘等形成的社会关系,有利于关系型贷款的展开。中小银行由于其地域性的优势,便于和当地的小微企业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开展关系型贷款时能有效解决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中小银行拥有大型银行不具备的信息成本优势。

基于上述理论,本文认为小微企业与中小银行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致使小微企业被大型商业银行拒之门外,面临资金瓶颈而使自身发展备受制约;另一方面,中小银行由于面临着新形势下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而危机四伏。可以通过发挥地缘优势,同当地的小微企业频繁合作,掌握更多对方的“软信息”,扩展关系型贷款业务。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为自己赢得市场份额,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

三、小微企业与中小银行互惠合作的促进措施

1.完善小微企业自身管理,构建和谐银企关系。小微企业要想加强融资能力,首先要规范自身的组织结构,逐步吸收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其次要规范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为融资带来的阻碍。第三,小微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及时向合作银行提供真实的信息,遵章守约,逐步提升信用等级,构建和谐的银企关系。

2.中小银行要明确市场定位,创造竞争优势。在经营方面,中小银行特别是地方性银行容易受到政府干预,可以通过加大民间资本的参与度来增强独立性,同时又能够提升自身的融资服务能力。在市场定位方面,中小银行不应该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趋同。要根据地域性信息成本优势确定差异化市场战略,通过为优质的小微企业提供成长初期的融资服务,培养客户忠诚度;通过创新融资服务产品、提高授信业务效率等挖掘新客户,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

3.政策支持。二者互惠合作的顺利推进,必然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企业方面,要推进小微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推进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银行方面,政府在进行有效监管的同时,更应该加大对于中小银行的政策支持,包括适当降低中小银行的营业税税率;区别于大银行的利率政策;降低中小银行的准备金率和呆坏账准备等方面。

参考文献:

[1]许进.《中小企业成长中的融资瓶颈与信用突破》[M].人民出版社,2009 年

[2]方军雄.银行业规模结构、中小企业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2年2月

[3]周建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安徽模式[J].中国金融,2011年4月

[4]罗建华,申韬.国外关系型借贷理论的文献述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1月

[5]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http://finance.sina.com.cn/hy/20120426/100211929864.shtml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银行小微企业
债市“新常态”下的中小银行信用风险防范
中小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思考
农村小微企业电商发展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中小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