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和器质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状况研究

2014-04-05 07:31李永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3期
关键词:器质性功能性显著性

周 明,李永芳,2

(1.临夏州人民医院,甘肃 临夏 731100;2.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功能性和器质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状况研究

周 明1,李永芳1,2

(1.临夏州人民医院,甘肃 临夏 731100;2.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目的 探讨功能性和器质性消化不良患者在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和前瞻性研究,对我院消化科患者进行电子胃镜检查确诊,并利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消化不良指数(NDI)以及利兹消化不良问卷(LDQ)了解患者情绪、生活质量和消化不良症状。结果 共收集839例患者,其中472例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占56.3%;367例诊断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D),占43.7%。二者LDQ得分无差异(P=0.400);与OD组患者相比,FD组患者较常发生中/重度焦虑,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抑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FD组NDI较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4)。结论 与OD患者相比,FD患者生活质量较差,但目前尚不能归因于二者在焦虑和抑郁上的差异,应进一步明确其他心理应激或障碍在FD中的特异性作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器质性消化不良;焦虑;抑郁;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就诊于我院消化科的患者,年龄≥18岁,性别不限,连续筛选入组884例,采用前瞻性和横断面调查研究,经知情同意后,分别采用电子内镜检查及相关问卷测查,对胃镜下所有可疑组织进行取材,做病理活检。经过检查可明确认定是由任何器官病变或结构异常引起的消化不良,定义为OD。根据已公布的证据,OD在本研究中包括胃糜烂、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恶性肿瘤等。FD在本研究中被定义为“正常”胃镜检查结果。另外,分别从胃窦和胃体取材,利用快速酶联免疫法进行Hp检测,其敏感性达96.6%,特异性为99.2%。

1.2 研究工具

1.2.1 消化不良问卷 采用利兹消化不良问卷(LDQ)评估患者消化不良情况。LDQ包括8个基于上消化道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的条目,分别为上腹部疼痛/不适,烧心,反流,吞咽困难,嗳气,恶心,呕吐,餐后腹胀/早饱[9]。

1.2.2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利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定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HADS共由14个条目组成,其中7个条目用于评定抑郁,7个条目用于评定焦虑,依得分情况评定为无/轻度、中/重度。HADS作为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情绪的筛查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使用率[10]。

1.2.3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利用中文版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问卷,即特异性消化不良疾病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11]评定。中文版尼平消化不良指数问卷的生活质量指数(HDLQI)部分,能很好地测量FD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α为0.833~0.960[12]。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相关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α值取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连续筛选入组884例,收集完整病例839例(94.9%),研究对象平均年龄(49.6±15.8)岁,55.7%为女性,472例(56.3%)诊断为FD,367例(43.7%)诊断为OD;胃镜检查结果见表1;对FD与OD组在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的比较发现,FD组平均年龄为(46.9±15.9)岁,小于OD组的(53.2±14.9)岁(P<0.001),且FD组中女性的比例为62.1%,大于OD组的47.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同时发现FD组具有较低的Hp感染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3),见表2。

表1 839名患者胃镜检查结果

表2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2.2 两组焦虑、抑郁状况比较

焦虑方面,FD和OD组无/轻度焦虑发生率相近,分别为72.2%和77.6%,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OD组相比,FD组具有较高的中/重度焦虑发生率,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FD和OD组抑郁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见图1)。

图1 FD和OD组HADS测试结果比较

2.3 两组HRQOL比较

根据NDI问卷评定,FD组生活质量指数较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4),进一步对两组NDI问卷各领域进行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NDI问卷各领域得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NDI问卷各领域得分比较(±s,分)

生活质量 FD组 P值健康感觉日常活动的干扰饮食疾病认知控制工作/学习OD组64.2±23.8 70.6±26.3 64.2±26.2 72.3±22.0 27.8±1.3 67.3±24.3 73.1±25.8 66.8±26.9 73.7±21.5 28.3±1.55 0.06 0.06 0.04 0.18 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FD组患者常有心理问题,且发生率较高,这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似[13],我们有理由认为心理应激或情感障碍(主要指焦虑、抑郁)是FD和OD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非特异性症状,情感因素与疾病症状可能互为因果。与此同时,一些研究发现在消化科门诊就诊的FD患者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相比,多伴有精神病理学症状,可能原因是出现选择性偏倚,如FD患者可能伴有较多难治的其他疾病[14]。

之前很多报道提示,FD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较低[15,16],我们的研究显示,与OD组相比,FD组NDI问卷得分较低。这是一个新的发现,而且这种差异不能用LDQ得分来解释,二者的LDQ得分相似,差异无显著性。其可能的原因之一是,FD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心理障碍,而不单是HADS所能测量到的焦虑和/或抑郁,如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个性特征导致患者出现较多的情绪障碍和消化道症状[16,17];可能的原因之二是,在FD组中,女性比例较高,性别差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

总之,与OD患者相比,FD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较低,而且该结果不能用焦虑和/或抑郁等情感障碍及LDQ差异来解释。因此,进一步探索FD与OD患者之间生活质量的差异及原因,以便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1]Tack J,Talley N J,Camilleri M,et al.Functional gastroduodenal disorder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1466-1479.

[2]夏菁,孙涛.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8):184-185.

[3]黄金龙,张明.海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74-75.

[4]Talley N J,Fung L H,Gilligan I J.Association of anxiety,neuroticism and depression with dyspepsia of unknown cause.A case-control study[J].Gastroenterology,1986,90(4):886-924.

[5]Talley N J,Fett S L,Zinsmeister A R,et al.Gastrointestinal tract symptoms and self-reported abuse:a population-based study[J].Gastroenterology,1994(107):1040-1049.

[6]唐艳萍,姚宏昌,李方儒,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身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4):247-249.

[7]王玉霞,许春进,陈玉龙.心理干预和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6):498-499.

[8]Haug T T,Svebak S,Hausken T,et al.Low vagal activity as mediating mechanism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factors and gastric symptoms in functional dyspepsia[J].Psychosom Med,1994(56):181-186.

[9]Moayyedi P,Duffett S,Braunholtz D.The Leeds Dyspepsia Questionnaire:a valid tool for measuring the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dyspepsia[J].Aliment Pharmacol Ther,1998,12(12):1257-1262.

[10]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23.

[11]Talley N J,Verlinden M.Quality of life in functional dyspepsia:responsiveness of the Nepean Dyspepsia Index and development of a new 10-item short form[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1(15):207-216.

[12]Xiao-Ping Tian,Ying Li,Fan-Rong Liang,et al.Transl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Nepean Dyspepsia Index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in China [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9,15(25):3173-3177.

[13]Pajala M,Heikkinen M,Hintikka J.Mental distress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or organic dyspepsia: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a sample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5(21):277-281.

[14]Haug T T,Wilhelmsen I,Berstad A,et al.Life events and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duodenal ulcer and healthy controls[J].Scand J Gastroenterol,1995(30):524-530.

[15]陈仕武,彭魏,李云燕,等.不同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发抑郁、焦虑症状情况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2,24(1):24-26.

[16]曹佳懿,郭锐,熊汉华,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事件、生活质量与症状关系的研究[J].胃肠病学,2006,11(4):229-232.

[17]韩麦,段丽萍,黄悦勤,等.功能性消化不良就诊患者的人格特征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2):997-1001.

R573.5

B

1671-1246(2014)23-0141-03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是指存在、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症状(即具有上腹痛、上腹部灼烧感、餐后饱胀感和早饱症状中的一个或多个)持续至少6个月以上,且无任何可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1]。目前部分被证实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胃的延迟排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容受性下降、异常的十二指肠活动及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2,3]。随着医学的发展,一些研究提出,FD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关[4,5],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抗焦虑、抑郁及心理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FD症状,提高疗效。FD发病具有一定的精神心理因素[6~8],但目前仍不能确定哪些具体因素起关键作用或调节作用。既往大多研究集中在FD的治疗方面以及与健康人群的情绪、生活质量比较,尚未探讨FD患者与器质性消化不良(OD)患者间情绪障碍、生活质量的差异,本文针对这些方面作一分析。

猜你喜欢
器质性功能性显著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观察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
《思考心电图之164》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五种途径辨别阳痿
抑郁症与器质性疾病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