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珠玉乡达连海村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4-04-05 15:01青海省共和县沙珠玉乡畜牧兽医站8130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12期
关键词:奶牛调研养殖户

拉 加 (青海省共和县沙珠玉乡畜牧兽医站 813000)

近年来,随着国家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和奶牛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的趋势,该村紧紧抓住国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扶持奶牛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利时机,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大力发展奶产业,使本村奶牛养殖业规模明显得到扩大,养殖技术进一步得到提升,奶牛个体生产性能逐步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有了明显增加。为了全面掌握该村的奶产业生产状况,摸清奶牛养殖户在生产、科技培训、技术推广、疫病防治等方面的需求,笔者于2014年5月20~24日同本单位同事进行了本次调研。

1 调研方法

(1)农户参与式评估方法:在进行全面调研前,分别从沙珠玉乡政府、乡兽医站、达连海村村委会等处收集了该村产业发展相关资料。在收集和分析二手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提纲。由于该村奶牛养殖是主导产业,访谈农民选择以奶牛养殖户为主,在访谈中我们把受访谈者分了2个组即干部组和牧户组,调研采用入户座谈、走访等方式,访谈过程中采用了问题收集分析、打分排序、机构联系等调研工具和方法。访谈内容以养殖业发展现状的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对所有相关产业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2)调研农户基本信息:本次调研共访谈养殖户30户,其中男性有23人,女性有7人,从身份上看有5名村干部,从年龄上看30岁以下4人,31~40岁9人,41~50岁17人,平均年龄39岁;从文化结构看初中以上12人,小学18人;从劳动结构上看,受访的农户选择全部为奶牛养殖户,占全村奶牛养殖户的33%,符合该村主导产业结构特点。

2 奶产业发展现状

2.1 大连海村基本情况 该村是以农牧结合的一个自然村,距乡政府10km,距共和县城30km,海拔2850m,气候干旱少雨,年降水量300~400毫m,年均气温2.4摄氏度,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数达3000h,无霜期为120~140d。现有3个社,113户,人口513人,劳力286人,民族比例为:汉族占57%,少数民族占43%。土地总面积为27976亩,其中耕地为1583亩,腿耕还林草面积671亩,可利用草场面积2万多亩。截止2014年年初,全村共存栏各类牲畜2087头(只),其中奶牛384头,羊1500只,猪203头。种植业以小麦、蚕豆、油菜和马铃薯等大田作物为主,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70亩,油菜种植面积225亩,蚕豆种植面积567亩、马铃薯种植面积87亩,青稞种植面积为120亩。该村2013年年总产值233.61万元、户均收入1.6万元,人均收入0.3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89.61万元、二产收入为15万元、三产收入为29万元。共和县雪峰乳业公司在该村设有鲜奶收购站一处,2012年专业合作社积极筹集资金修建机械挤奶大厅一座,全村奶牛养殖户日缴鲜奶2.3t,成立奶牛协会一个。

2.2 奶产业发展现状 从2010年至今,该村由国家扶持引进荷斯坦奶牛和自繁奶牛共384头,能繁母牛230头,日产鲜奶2.3t,奶牛养殖业收入达124万元,奶产业已成为该村畜牧业发展中的优势产业,也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是由于鲜奶价格过低,饲料价格高,严重制约着奶牛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虽然该村奶牛养殖户较多,几乎家家都养奶牛,但养殖规模小,不能分群饲养、集中管理,奶牛养殖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主动权。另外,资金缺乏也是奶牛养殖进一步扩大规模的瓶颈。由于奶牛养殖成本不断提高,加之资金周转压力大,农户无法筹到继续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贷款难度大,极大的限制了部分养殖户扩大规模养殖。

2.3 主导产业技术现状 (1)主导产业的类型:在该村的农业生产中,奶牛养殖是农业内部的主导产业,占到生产份额40%。(2)主导品种:黑白花奶牛是该村的主导品种,占到奶牛头数的95%,本次调研的农户均是黑白花奶牛的养殖户。(3)饲养方式:养殖方式主要以舍饲圈养为主,走访的30户对新品种的接受能力和认识程度较高,采取人工授精改良品种的农户占97%,有效的加快了奶牛品种的改良的步伐。(4)农资来源:主要来源农资饲料个体经营销售点、兽药经营个体户门店、沙珠玉乡兽医站,个人加工自配合饲料。(5)奶产品销售:奶产品销售主要向该村设立的奶站集中销售。

3 调研结论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 调研结论 通过调研总结,一致认为该村以奶牛养殖为主的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养殖户发展奶牛养殖意识较强,具有发展奶产业的潜力。在种植业方面,由于该村耕地较多,发展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集中规模发展种养结合的产业布局,提高农牧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奶牛品种现状与分析。品种主要是黑白花奶牛。奶牛品种质量参差不齐,奶牛产奶量相对普遍较低,成为奶牛养殖业的突出问题,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之一。主要原因是养殖户缺乏资金投入,无法引进和购置优良高产奶牛。良种化比例低,规模小,奶牛单产水平低,影响到奶牛高产增收的。(2)饲养管理现状与分析。奶牛的饲喂方式大部分仍用传统方法,饲草主要用青干草、秸秆、洋芋、豆科等农作物副产品,不掌握饲料的青贮、氨化等加工技术,造成粗饲料利用率不高。在精饲料的饲喂上主要是从个体经销商手中购买的自配饲料。饲料品种单一,营养不全,大多数养殖户准备的饲草料不足,也没有按照奶牛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要进行营养搭配,有部分养殖户在饲喂方式上精粗饲料搭配不合理,导致奶牛营养不均衡,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同时也引发一些疾病,影响经济效益。该村奶牛常见疾病比较突出表现在乳房炎、产后不发情、酒精阳性乳、子宫内膜炎;前胃弛缓、难产等疾病。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饲料质量,饲养管理粗放,饲养环境卫生差,运动不足,喂料用药不遵守规定等原因引起。这些疾病的发生导致了因治疗奶牛疾病,使养殖户投入成本增加。(3)培训需求问题分析。本次调研中,分别调查了村干部和部分奶牛养殖户在奶牛养殖方面上的培训需求,发现奶牛在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和饲料加工等培训不到位,制约着奶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养殖户反映在培训方面主要问题是:一是培训次数少。二是培训的方式内容与需求结合不紧密。养殖户无法了解确实的市场信息,扩大养殖规模又怕担风险,有些培训一时无法解决现实的技术问题,影响到培训效果。

4 相关对策建议

4.1 争取资金,加大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农技推广体系奶牛示范基地建设的机会,通过奶牛良种补贴政策和自筹等办法,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扩大养殖规模,加快奶牛业的发展。

4.2 保持奶牛发展优惠政策的连续性 达连海村的奶牛产业发展到这个程度,得益于政策上的扶持。解决当前奶牛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除了养殖户自身的努力外,必须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农户,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即要把群众引上路,又要送一程。如果不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养殖户不能渡过难关,奶牛产业发展就会陷入僵局。因此扶持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当务之急是帮助养殖户协调金融部门贷款,解决资金周转压力,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真正建立起以农户投入为主体、财政扶持为导向,金融贷款为补充的生产投入体系。要调整、完善扶持奖励政策,引导奶牛户从注重饲养数量转移到注重品质和良种上来。加大种草养畜扶持力度,鼓励奶牛户种植饲料作物,推进草畜一体化,进一步推动奶牛业的健康发展。(1)积极引导家庭适当规模养殖:家庭小规模养殖,符合国家短、平、快发展模式,是解决富余劳动力有效的方法。家庭养殖可利用农业副产品饲养,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坚持“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把扩大规模的重点放在家庭饲养上来,鼓励农户进行5~10头小规模饲养。引导养殖户把散养的模式转变为“一村一品”相对集中的新型饲养模式,把稳步扩大奶牛总量的基础上,重点培植1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示范户,推动奶牛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2)大力提高科学饲养管理和经营水平:一是切实搞好培训。要高度重视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注重培训效果,从奶牛养殖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并积极组织经验交流会,统一组织养殖户到奶牛养殖较发达地区观摩学习,提高饲养管理水平,进而引导奶牛户转变观念,转变落后的饲养管理方法。二是利用好当地有利资源,要突出发展种草养畜,适当规模种植优质高产饲草,不仅可以解决奶牛饲料价格过高的问题,也对该村农业生产因旱受灾减灾起到替补作用。三是抓好良种繁育,继续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奶牛品种良种化程度的高低,关系奶牛业产品质量和效益,对现有奶牛进行本品种选育、冷配改良,淘汰劣质牛,提高奶牛单产,利用周边地适当放牧,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繁育能力。四是搞好疫病防治、监测工作。(3)健全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要抓好政府职能部门和专业技术机构向养殖户进行全方位的服务,一是要在该村奶牛养殖协会的运作下,有效解决资金筹措、饲料供应、产品销售等问题,建立健全有效地市场运行机制和奶牛业信息服务网络,解决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降低单个养殖户的生产经营风险,协调好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的利益关系,确保养殖户的切身利益。二是建立健全防疫机制。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机构建设,建立检疫、配种、疾病诊疗、技术指导等多种技术只能的奶牛综合服务体系,适应奶牛健康发展的需要,确保群众养上“放心牛”。三是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奶牛保险工作,逐步完善奶牛风险、奶牛饲养管理、奶牛产品营销等保障体系,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避免奶牛养殖大起大落。四是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确保该村奶牛养殖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奶牛调研养殖户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奶牛吃草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