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模式的分析

2014-04-06 23:51沈明亮
山西建筑 2014年24期
关键词:城中村村民建设

沈明亮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1)

城市改造尤其是对旧城区的改造所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城中村,为何城中村会成为改造中的重点问题,以及该如何解决,作者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1 城中村问题的凸显

城中村之所以发展到现在的局面,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1)城市的迅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人口的聚集使得城市不得不对周边进行扩张。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周边的一些村落,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城市的群落中。然而这些都是没有经过先期规划(城市发展过快,规划速度没有跟上,成为了一段空白期)。由于缺少了前期的规划,在市政配套,土地权属等问题上出现了矛盾并对今后埋下隐患。2)城中村发展过缓。在进入到城市的群落中后,拥有土地的村民做起了出租房屋的生意,家家户户起楼房,城中村就这样产生了。这时,这些村子已经具备了城市的某些特征,如生产经营方式,人口密度等,但是依然保留了村落的一些特征,如土地权属,道路,排水,生活垃圾的处理等。由于土地权属问题,城市对村落发展的监管不能有效执行,村落以一种自发的方式缓慢而又混乱的发展。

2 城中村改造的模式

城中村改造并不局限于房屋建筑方面,还涵盖了社会意识形态,目的在于使其彻底融入城市生活圈。全国各地城中村的发展各有不同,对其改造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自行改造模式

该模式由村委会主导,配合周边城市发展的需要,对范围内的业态进行调整,对辖区内的建筑,道路以及市政管网进行整改。该模式可以提高片区的市容市貌,完善周边配套,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管理规范化、市场化,能够保障村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城中村改造平稳过渡。该模式的问题在于:1)需要村委会自行解决资金问题;2)使用范围较小(比较适用于经济基础好的,且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城中村)。

2.2 整体搬迁模式

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有可能出现兴建大型的公共服务建筑,如飞机场,火车站,展览馆,产业园区等,需要村庄整体搬迁。该模式由市政府主导,能在城市整体发展的层面上统筹发展,对城市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能有效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对城中村发展带来质的提升。该模式问题在于:1)前期投入较大。整村的搬迁应该遵循先安置再拆除的原则,这就意味着,需要先建设村民的安置房,且没有或有较少的产出。2)建设周期长。3)村民今后的生活来源问题。

2.3 与地产商联合改造模式

该模式依然以政府为主导。地产商的介入可以有效缓解村委会乃至政府的资金压力,同时能提供相对丰富的建设经验。忻州匡村北部片区的改造方式正是借鉴于此。村委会与开发商在政府的监督下,相互交换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最终能够实现双赢。

3 忻州匡村改造实例

匡村改造项目的建设基于忻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大背景下,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村为主体,优选方案;整村规划,彻底改造;市场运作,综合平衡;试点先行,分步推进;依法改造,和谐发展的要求推进。匡村村委会本着“村民得利,村组利益不受损”的原则,首先要解决匡村北部长征街以北慕山路两侧463户村民的拆迁安置。按照政策确定土地处置方式及拆迁补偿安置原则,城中村改造建设用地标准按人均150 m2控制,房屋产权调换及货币补偿方式按照市政府意见执行,集体建设用地上的有合法手续的其他建筑,按建安成本价予以补偿。优先安排村民回迁安置房建设。村民安置房未开工建设的,发展经济用房不开工建设;村民安置房未竣工分配的,发展经济用房不对外销售。

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合理配建6班幼儿园、便民市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并与村民安置房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合理分配住宅、产业比例,确保村民和改制后集体经济组织长远收益。安置用地要符合城市建设规划,不转让,不搞房地产开发,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发展生产。城中村改造完成后,原村民依法享有集体收益分配。同时,按照整村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本项目城中村改造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规划设计范围以城市路网为界,采取连片整体规划设计,分片区进行开发的模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全面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发住宅和商业的主要客户群体,面向市区区域周边居民的首次置业及二次置业,外地创业者人群首次置业,长征西街慕山路周边的商圈人群预计整个忻州市其他区域人群。

在该模式下,政府的部分负担下放,仅需实行监管,即可完成对城中村改造的目的,同时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村委会通过开发商的物力、财力等资源,完成了对自身的改造,提高群众的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及收入水平。开发商通过对城中村的改造,实现了资金的流动,实现了利润的产生。

[1]方 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研究·探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汪坚强.“民主化”的更新改造之路[J].城市规划,2002(4):35.

[3]郭 臻.珠海市“城中村”改造中的多方利益建构[J].城市规划,2005(3):54-56.

[4]宋言奇.旧城更新中的公众参与[J].经济研究与方略,2005(7):13-15.

[5]胡志超.城中村改造的模式研究[J].城市建设,2011(5):27-28.

猜你喜欢
城中村村民建设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