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技术在案件侦查中存在问题的教学应对

2014-04-07 18:30杨丽娟张丽敏李哲英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物证科学技术公安

杨丽娟 张丽敏 李哲英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刑事犯罪率有所提高,而且犯罪手段不断升级,更出现了某些新型犯罪。在犯罪人作案手段越来越“高超”的形势下,公安机关必须加大对犯罪的预防与侦查力度,这就需要更进一步地借助刑事科学技术的力量,力求迅速、准确、公正地侦查破案。

刑事技术分析工作在案件侦查中,特别是在高科技犯罪案件和系列案件的侦破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警力不足,特别是刑事科学技术人员与设备的不足一直是我国的一个普遍情况,甚至,在某些地方没有专门的刑事科学技术人员或实验室。此外,有些地方不能及时将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引入刑事侦查当中。

提高警力,人才是最主要的。公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应从公安实际出发,在刑事技术教学中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大实训教学,培养更多优秀的刑事技术专门人才。

一、我省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现状

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刑事技术鉴定网点,配备了先进的检验仪器,组织了一支人数众多、实力较强的刑事科学技术队伍,在物证鉴定工作实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专业种类上,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刑事摄影、刑事化验、法医物证、警犬技术以及DNA、心理测试等新技术、新方法,在我国几乎都得以充分发展和应用。

我省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部门共有约两千技术人员,承担着全省各类案件、事件的现场勘查、物证检验鉴定等任务,在侦查破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调查显示我省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在专业设置、实验室建设、人员配备、装备配备、工作水平等方面多年来发展缓慢,与其他省市差距逐步拉大,目前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落后位置。以实验室建设为例,我省各市刑事科学技术部门研究所 (物证鉴定所)虽然建立了专业实验室,但与公安部的要求相比,大部分市专业不齐全。

二、刑事技术在案件侦查中存在的问题

刑事科学技术发展至今,在案件侦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刑事技术改革和业务基础建设步伐缓慢,制约了刑事技术队伍的发展,致使其在应用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刑事技术人员短缺,且极为不稳定

刑事技术人员参差不齐,从相关专业毕业的少,大部分都为半路出家。而且人员流动性较大,刑事技术人员任务重,待遇低,致使有些民警刚刚熟悉检验鉴定工作就转到其他警种或当起行政领导,这严重影响并削弱了本来就不坚固的根基,更谈不上发展了。以我省为例,按照公安部对技术人员配备数量的要求,技术人员每年人均工作量(包括现场勘查和检验鉴定)不超过100起。经调研,我省技术人员人均工作量平均300多起,个别发案多的地方达到600起,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二)技术队伍业务素质急待提高

整体来看,全省刑事科学技术队伍业务素质较低,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一是专业人才不全,视频技术、心理测试、电子物证、法医病理等专业人才很少,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二是专业化程度低,很多技术人员样样通,样样不精,没有过硬的专业特长,尤其是基层技术人员,大都是“多面手”、“万金油”,什么都能干,什么都干不好。全省技术人员中,初级职称或没有职称的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62%。

(三)侦查思维欠缺,物证意识薄弱

有些民警侦查中谋略不足,缺乏创造性的工作思维和方法,物证的发现和提取上没能达到全面、客观、细致的要求。如勘查现场时,只注重对中心现场的勘查,粗略地看一下来往路径;许多基层公安机关技术人员对微量物证运用不够,利用意识差;在办案中缺乏全局观念,科技意识不强,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无从体现。另外,对于多数技术民警来说,由于工作繁重,缺乏再培训、获取新知识的渠道,致使物证的提取和利用受到影响。

(四)现代化程度差

基层刑事技术部门所使用的设备,有些是设备缺项,有些是数量不足,有些是型号老化。由于设备陈旧落后,致使现场勘查质量和检验鉴定能力得不到提高,造成一些该发现的痕迹物证发现不了、提取不到,提取的物证没有能力检验鉴定,直接影响了案件的侦破和诉讼工作。

三、针对我省刑事技术现状的教学应对

要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要求,全面提升五个能力建设,特别是对案件侦破的应用能力建设,刑事技术人才培养不容忽视。针对基层刑事技术应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一)转变教育理念,立足职业能力培养,改革刑事技术教学模式

1.课程设置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在课程设置上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做到以岗设课,与基层岗位对接,与业务工作同步。我们学院这两年通过和省公安厅等实战部门沟通建立了一套适应实战需求的分类教学体系。针对学员的来源不同,分别编班教学;针对学员将来从事的职业不同,设置不同的课程。我们连续办了两期刑事技术班,主要以刑事技术骨干课程为主,如增设电子物证、视频技术等课程,同时辅以必备的法律课程,使这部分学员毕业后能很快步入工作正轨,成为技术骨干。

2.要丰富教学手段

在注重课堂精讲的同时,通过组织教学观摩,推广诊断式案例教学、视频案例教学、模拟实训、网络平台教学、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新的教学手段。例如:开展互动式教学,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必、主动性,从而让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来学习和掌握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3.注重培养职业意识

加强技能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培养职业意识,培养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提高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使技术人员安心本职工作。

(二)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训投入

在刑事技术教学中坚持分散的阶段性实验教学与集中综合训练相结合,校内基础实验教学与校外实战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1.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加大实训课程比例

在实验课教学方式上,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光学投影仪等先进教学设备和三维动画演示等生动、形象地将一些形态学实验和物证的发现、显现、提取、检验和鉴定等操作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现实验教学的多媒体化。

在刑事技术课程中,坚持实训教学与理论科研相结合、与实际办案相结合。重新规划实训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比例,对一些课程要加大实训力度,甚至有的课程可以整体搬到实验室进行,从实训入手,先让学员有感性认识,然后边讲边实训,以便更好理解理论。实验中心要根据公安实际,逐步增加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另外可以充分利用鉴定中心的载体,提供一些鲜活的实践案例供学员动手操作。

在学科授课完成后,可以组织综合模拟实训。综合模拟训练是介于课堂讲授与实战之间的一个中介环节,它是对课堂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完全用实战的标准衡量其各个环节。在训练中教师的临场指导能及时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知错知改。它为学员进入公安工作实战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和演练。

2.加大实训投入

规范实验室建设,合理布置仪器设备,有重点、有目的地添置一批,中高档、适用型、科研型实验仪器。优先考虑使用面广、使用率高、基层公安机关应用效果好的设备,使实验服务于刑技课程建设。

3.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建立具有公安特色的学校与警局合作,人才和设备资源共享,校内、校外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和物证鉴定中心结合的实践体制。充分利用校外教学基地,安排学员到各实战单位实训、实习基地进行实战训练,既解决贴近实战问题,又促进实训实习单位业务提高和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刑事技术实践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因此学院一方面,积极引导刑事技术课教师向既有公安专业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公安实战一线丰富的实践经验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根据实战与教学需要建立兼职教官队伍。学院可以从公安机关选拔有经验的办案能手、业务骨干和专家来校授课。或者在全省公安机关范围内进行选拔,积极吸纳实践部门的优秀人才充当兼职教官,加强教学部门与实战部门教官共同体建设。

通过教学、科研、办案三结合,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激励教师将教学与刑事科学技术检验鉴定实践结合。可以利用各种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班、进修班、研讨会、学术会,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也可以安排教师与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等公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前往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并分期、分批派教师到公安基层刑事科学技术部门进行实践锻炼,使教师积累实践经验,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水平。

在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招录对象变化的新形势下,要适应基层公安机关侦查工作的新需求、新变化,刑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公安工作重点以及公安队伍建设、公安实战工作的需要,立足于“面向基层、贴近实战、校局合作、综合提升”,建立学院与实战单位人才培养共同体,改革现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使我们培养的学员理论基础扎实、技术过硬,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信息化形势下的侦查工作。

[1]刘金辉.案例教学法在刑事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8,(03).

[2]黄娟娟,赵幼鸣.试论提高刑事技术课程教学的互动性[J].中国西部科技,2008,(05).

[3]姚圆圆.刑事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4]崔岚,杨敏,李震,李泰山.刍议公安高等教育刑事技术专业CDIO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考试周刊,2014,(16).

[5]熊玉英.公安院校刑事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J].广东公安科技,2010,(04).

[6]傅晓海,余汶潞,魏小琴,党盼峰.关于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几点理解与认识:以刑事科学技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视角(下)[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2,(01).

[7]张毅.对我国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状况及发展的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

猜你喜欢
物证科学技术公安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演员中心制”戏剧始于北宋的新物证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试论物证在烟草行政处罚中的适用
原野侦探课 第三节 关键物证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