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探讨

2014-04-07 09:30徐政伟
河南科技 2014年20期
关键词:人力电力企业资源管理

徐政伟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周口供电公司,河南 周口 466000)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我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政策, 考虑到信息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很多企业纷纷引进信息化技术,电力企业也不例外。 目前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已经引起了企业的方方面面的变化, 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必须紧跟企业的脚步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的方向转变, 进而解放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大脑, 促使他们将工作的重心放到服务员工和支持企业管理层战略决策上。 因此借助当代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建设灵活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是未来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作用

所谓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就是指引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并将其应用到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从而形成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 这是一种基于先进的软件和大量的硬件基础之上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通过有效集中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来降低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从整体的角度来说,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改变以往通过大量人力对工资计算、员工考勤、业绩考核等内容进行管理的模式,大幅度地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是消除了以往管理过程中管理分散及盲目的现象,加强了管理功能之间的联系,确保资源的共享,从而为管理层作出决策提供重要可靠的支持;三是避免了电力企业人事决策的运作风险,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来为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人事决策提供丰富的信息源, 避免盲目地做出决策。

2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困境

电力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由招聘管理、职工管理、考勤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奖励管理、业绩管理等业务组成。 一直以来,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常常是采用人工方式,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效率十分低,在管理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如薪酬计算错误、考勤登记错误等。 同时与信息化技术相比,以人力为主的管理模式较容易受到个人主观意愿的影响,在管理过程中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长久下去,不但企业内部的员工怨声载道,凝聚力下降,而且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也会受到极大威胁。 对于目前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短缺

电力企业本身就是一个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 而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是在大量的外资企业涌入市场之后才树立起来的, 发展时间极短。 到现在为止,很多电力企业还是把人力资源管理单纯地作为一个形象工程,并没有对其配置专业的管理人员。 目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薄弱、素质比较低,管理观念还停留在以往的人事管理中, 严重缺乏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2.2 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一直以来有着“铁饭碗”的称呼,而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 很多电力企业至今还采用平均分配的“大锅饭”模式,很多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究其原因就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不够健全,而导致激励机制不健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管理阶级相对来说都是年纪比较大的,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在激励制度的制定上尽量采取了公平措施;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怕“得罪人”,不敢在管理过程中将激励制度搞得过分悬殊。

2.3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意识不够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电力企业在不断地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力度, 以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需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电力企业仍然不能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重大作用,在工作中思想过于保守,管理模式过于僵化。 很多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 而这种保守的管理思想对于电力企业的长久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4 岗位管理机制不够科学

虽然说目前我国很多电力企业已经吸取了以往在岗位设置上过于随意的教训而实行了岗位人员的安排确认制度, 但是岗位的管理机制还是不够完善科学。 在实际的岗位安排中不少人钻了漏洞, 导致一些低素质的人才被安排在电力企业的编制之内,而一些高素质人才则被拒之门外。 这样一来,企业就无法引入大量的人才, 企业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 岗位管理机制的不科学也会促使高素质人才因为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要么随波逐流地混日子,要么辞职走人,从而造成人才的流失。

总之, 虽然我国的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进行了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有警戒心,要及时解决。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与以人工管理为主的信息化管理相比更有助于实现管理的公正、公开。

3 实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近几年来,大部分电力企业已经逐步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如技术因素、人员素质因素等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之上对实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作了一定的总结, 认为必须采取如下措施才能避免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

3.1 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在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实现信息化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管理人员观念的问题。因此要实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

3.2 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改变了以往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力的状况,需要更多的专业管理人员。 信息技术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发展的,而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可以说是一天一个变化,因此必须树立终身学习和开发学习的思想。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素质培训, 从而促使管理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服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3.3 提升信息化系统的能力

虽然就目前情况而言,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进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信息化系统的能力还不够完善,必须不断地对信息化系统功能进行改革和完善。 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优化数据库的管理模式。 电力企业每个月、季度、年都会对数据库进行一次系统的整合, 但是在整合的过程中步骤比较繁琐,例如要通过各个单位的压缩、打包、上报以及接收方的下载解压等过程。 同时某些数据不符合规定时,还需要进行重复的同类工作。 这就需要提高数据库管理水平,设计一个主平台对所有下属单位的数据库进行整体管理, 各单位可用网络形式远程控制自己的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查询、修改、统计等。 这就省去了数据库传送过程中繁琐的步骤,方便了人力资源工作的管理。

(2)数据库的管理科学化分工。 在数据库的管理方面,要从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具体的需求对数据库进行科学的修改和补充,随时保持数据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为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支持。 以往的数据库管理中一直以来都是多人负责一个任务,这样一来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更容易出现数据的不一致等问题,无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保密性,因此在岗位的安排上应针对性地进行分工,一人负责一个任务,责任到人,人尽其责。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变化,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而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自身的长远发展。 因此,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转变长久以来传统的管理观念, 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转变。 这种转变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的行业水平,促进电力企业的现代化建设, 提高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着巨大作用。

[1]左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27).

[2]王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

[3]凌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创新建设[J].现代营销,2010(10).

[4]王艳河.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

猜你喜欢
人力电力企业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电力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潮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关于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
关于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之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