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

2014-04-07 09:30
河南科技 2014年20期
关键词:五年制辅导员高职

马 松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五年制高职又称五年一贯制高职或五年制大专,招收初中起点的学生,学制五年,是一种较好实现中高职衔接贯通的良性培养模式。 但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偏小,学习目标不明确,纪律观念淡薄,缺乏自信心,给学生管理工作中带来一定难度。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曾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1]赏识教育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因此,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中应该有效运用赏识教育,不断培养教师的赏识意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赏识教育概述

1.1 赏识教育的概念

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优点进行欣赏和赞扬,以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动机、兴趣、意志等,激发其创造性。 赏识教育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并顺应学生的心理成熟过程,以激励、信任、宽容、尊重作为基本原则,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1.2 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

赏识教育的出发点是尊重,而尊重的前提是爱,所以爱是赏识教育最本质的核心。 只有对学生抱有爱,才能从心底去赏识学生,才能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才能进一步学会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抓住教育的本质。 赏识教育的方式是激励与赞扬。 教育者通过激励、赞扬对受教育者施加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以此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和动机。 赏识教育倡导注重受教育者的优点和长处,同时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应耐心指出并纠正,而不是一味斥责、谩骂。 赏识教育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 它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 允许学生失败。 赏识教育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不断正面强化其优点,使学生的闪光点逐渐扩大,让学生建立起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 赏识教育倡导鼓励和赞扬,并不代表对受教育者的缺点不足视若无睹。 适当的批评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并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改正错误,适度惩罚则能够教会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使学生增强责任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总之,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赏识有度,这样才会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2 赏识教育在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必要性

2.1 五年制学生特点

五年制学生绝大多数是90 后,年龄偏小,没有经过高中正规的文化课学习就来到大学校园,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较弱。 五年制高职学生中考成绩较低,文化基础较差。 学生家长因为希望孩子能学到一技之长,或是为使孩子获得一个大专文凭,或是因为想找个能看管孩子的地方,选择了五年制高职。 学生对所选专业的特点缺少了解,到校学习后,很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导致学习动机不强。

第二,自我控力能力较差,纪律观念淡薄。 他们入校年龄偏小,大多在15-16 岁,对事物缺乏认知,又处于青春期,在身心发展方面,都处于充满矛盾很不稳定的时期,不能很好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叛逆性较强,易冲动。

第三,缺乏自信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由于学习成绩较差, 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赞赏和家长的肯定。 进入五年制教育阶段,跟不上高一层次的教学要求,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失去学习的目标和信心。

2.2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标准过于单一,管理模式亟待创新。 当前,对五年制学生的评价依然没有突破初中和高中的以学业成绩的高低为主的模式, 评价方式主要是以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文化课成绩为主。 在管理模式上,主要通过辅导员的严格管理甚至粗暴管理来实现, 导致很多学生迫于威严而非主动来教室上课,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模式,把学生当作管理对象来看待,过分强调学生按照统一的步伐,把学生单纯地视为规范和标准的被动接受者,没有考虑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没有充分尊重学生。 管理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甚至逆反心理,对学校的规制制度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辅导员队伍力量有限,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不到位。 辅导员是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当前,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的核心是辅导员。 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是做好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 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辅导员经常扮演着保姆的角色, 无法从诸多纷繁复杂的学生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不能很好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也难以提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手段单一,不能有效疏导和解决学生思想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3 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一方面,一些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后,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全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片面地认为,孩子既然送到学校,交了学费,学习教育方面的事就应当由学校负责,家长的责任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 尽量满足孩子在物质方面的需要。 另一方面,一些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大包大揽,简单的家务活都不让孩子去做,即便在一些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家庭中,也依然存在这样的情况。 父母总是担心他们干不好或是孩子稍一出错,家长就一味批评指责,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长此以往,孩子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备,也不利于其自信心的培养。

3 实施赏识教育的具体途径

3.1 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不断增强教师的赏识意识

传统管理模式为了便于对学生进行管理,以学生平均发展代替全面发展,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学业成绩为标准, 忽视了对其情感、 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评价。 即使在学业成绩评价中,也存在重书本理论知识,而对受教育者的知识运用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不够重视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人有八种智能,人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各种智能表现也是有差异的,有的人表现为较强的语言智能,但是可能五音不全,缺乏音乐智能;有的人数学智能尤为突出,可是却不擅言辞等等[2]。 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考核中应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评价内容应多元化,对学生的智力、学习成绩的高低辩证地看待,有的学生这门功课不好,但可能在其它方面表现优秀。应以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每一点进步,并适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加以强化。 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感,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2 多措并举,加强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的领头羊,学校政策的支持者,信息的传递者和活动建设的参与者,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管理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辅导员要努力培养一批责任心强、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学生管理学生的管理模式。这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能让辅导员从繁杂的琐事中摆脱出来,进行理论学习,从而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从学生的保姆到学生工作研究者的管理角色的转变。另外,专业任课教师在课堂一线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思想动态。 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去, 由专业教师来兼任学生管理工作,与专职辅导员紧密配合,无疑是相得益彰的。

3.3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赏识教育

教师必须对学生全面了解, 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赏识教育。首先,在学习方面,教师要善于把握教育关键期,在新生入学时,要对学生的各科学习情况逐一摸底,加强入学教育。 课堂上要对学生充满期望,要让赏识的目光洒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改变满堂灌的教授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对于自卑、害羞的同学多提问、鼓励,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吸引学生上课。 其次,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变化,并提供帮助和支持,努力赢得学生的信赖、尊重和爱戴,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七个层次, 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认为需要的各层次是由低到高依次出现的。 只有当较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3]。 教师应关注学生基本需求,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并及时采取措施。当学生的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都得到满足后,学生最渴望的需要就是爱和尊重。 然后,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表现出对学生的赏识,让每一个学生找到归属感。

3.4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搭建家校合作平台

家庭是人生起步的第一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父母对孩子的关注、赏识和鼓励会对孩子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五年制高职学生实行的是寄宿制,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应采用以赏识教育为基点的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 一要通过教师家访、召开家长会的方式与家长就学生的成长状况进行恰当的沟通与交流, 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解决方法达成共识。 二要定期召开优秀家长经验交流会, 让家长借助学校搭建的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推广优秀的教子方法。 三要充分利用校讯通、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定期与学生及家长交流,将学生的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全面反馈给家长,努力突破师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与障碍,以赏识教育为纽带,搭建好家校长期良性沟通与互动的桥梁。

总之,在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需要我们每一名教师用耐心、爱心和真心去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赏识氛围,让每一名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需要注意的是,在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努力形成学校管理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做到赏识有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1]武艳.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2(3).

[2][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沈致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5).

[3]杨玲.教育心理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0(9).

[4]徐亮.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及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1(3).

[5]王静林.“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下的赏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5).

[6]宋潇.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浅析[J].榆林学院学报,2012(9).

猜你喜欢
五年制辅导员高职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提升五年制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