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博士生招生制度,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

2014-04-07 09:30许斯婕王穗武
河南科技 2014年20期
关键词:初试博士生生源

许斯婕 王 斌 邹 洋 蔡 博 王穗武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四川 成都 610031)

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层次中, 博士生教育位列最高层次。 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水平,更反映了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发展水平。 博士生的生源质量对其未来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它是培养措施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了高质量的生源,才能确保提升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因此,研究型大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完善博士生招生制度,以提高博士生的生源质量。

1 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现状

博士生的招生考务工作与硕士生的招生考务工作具有明显的不同。博士生的招生考务工作更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考务工作也较为分散。 当前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在教育部下达的年度招生计划内,各学校分别确定年度招生次数、报名及考试时间、考试科目等。 报名资格审核、初试及复试分数线确定、复试及录取等项工作也是由各学校自行确定。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初试考试科目通常设置为外语、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 通过初试的考生可进入复试阶段。 各学院自行组织复试小组,全方面地考察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2 招生单位自主权逐渐加强

与其他学历层次的招生相比,教育部下放了部份博士招生决定权。 这也就意味着招生单位在博士招生的过程中具有更充分的自主权。 报名时间、考试科目、考生资格、命题、初试、评卷、分数线、复试及录取等均可由招生单位自主决定。

3 导师在录取工作中有着关键的话语权

目前,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采取单一导师负责制。 这种模式就赋予了导师在招生录取过程中较高的话语权。 但是,导师在享有话语权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和风险。 因此,导师在诸如是否接受考生报考,以及学科组综合面试、录取等重要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 命题标准、考试时间不统一,出现不公平竞争

在现行的博士招生工作中,招生单位均是自行确定博士入学考试报名时间,并且单独命题和考试。 因此,命题的标准、试题的难度就有较大差异。 不同招生单位选拔标准不同,有的为了争取生源而降低试题难度,导致出现不公平竞争。

4.2 生源不充足,学科之间差异大,“近亲繁殖”现象普遍

与硕士生入学考试人数相比,博士生的报考人数有着较大的差距,很难达到“优中选优、保证质量”的目标。

此外,生源的学科分布呈分化态势。 热门学科拥有较多的生源,考生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而一些理工学科,由于其准入门槛要求较高,学习较为枯燥和艰苦,其生源缺口十分巨大。

面对着生源普遍不足的问题,部份导师为了能够争取到足够的博士生, 也十分愿意接收自己所带的研究生作为自己的博士。 加上许多本校毕业的研究生认为对自己本校命题比较熟悉,对考试科目的内容比较容易把握,因此“近亲繁殖”现象普遍,影响了博士研究生生源的质量。

4.3 复试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各招生单位越来越重视复试在博士招生工作的重要性,均把复试作为录取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尽管如此,在现实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笔者发现,第一,复试主要采取面试的形式。 在实际的面试过程中,分配给面试的时间较短。导师很难在短时间内从各个方面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第二,复试成绩在考试总成绩中所占比重没有精确量化,随意性较大;第三,复试打分中主观性较大,缺乏监督和约束,没有体现出复试的作用和意义。

5 完善博士生招生制度的几点对策

5.1 重视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工作

在招生工作中, 充足的生源是招收到高质量考生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充足的生源,才可以在考生选拔方面有较大的余地。为吸引更多高质量的生源报考,稳步提升博士生的生源质量,各招生单位应该重视并认真对待博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 应从整体出发,合理发挥本单位专家教授、学生、校友等力量,加大力度开展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 在传统的招生宣传基础之上,西南交大继承了过去的成功经验,吸收融合了新的思路和想法,开创了新的招生宣传途径,探索出多种多样卓有成效的宣传方式。

(1)由研究生院牵头,扩大交流合作,建设优质生源基地,与优秀生源单位建立推免、互换、联合培养等长效机制。

(2)在全校范围内掀起“招生宣传工作全员化”氛围,开展“全员招生”,利用各种优势条件,扩大招生宣传队伍,即发动全校可动的一切人际资源进行宣传。 比如,利用导师的个人魅力以及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利用学生返乡实习的机会,发挥校友分布全国各地的优势。

(3)建立招生宣传工作激励机制。 从2011年开始,我校对全校优势学科所在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招生宣传材料的制作以及宣传活动给予了一定的经费支持。 在每年的招生工作结束后,学校每年将各学院招生宣传工作情况纳入研究生招生工作考核体系中,对表现出色的学院和个人进行表彰。

5.2 合理规划和配置招生名额

博士生招生计划是学校培养最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调控资源。 科学配置各学科的招生计划、合理规划博士生生源结构,是促进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措施, 并且能有效地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 目前,导师人数迅速增长,而博士生招生计划却保持了基本稳定的态势。 这就导致了导师的年人均招生人数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而与此同时,大量的科研项目使导师们对招收培养博士生有巨大的需求, 这样的情况是各招生单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为了切实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我校合理调整工作重心,规范了博士生招考方式。 经过整改,曾经大锅饭式的导师招生名额平均分配的弊端得到了有效避免,提高了师生比,特别是逐步树立了以科研为主导的思路。 这就使导师十分珍惜有限的招生名额, 更加关注博士生源质量, 从源头上保障了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5.3 在录取工作中赋予导师较多的决定权

博士阶段的培养是真正的个体化培养方式,导师在此阶段的作用更加突出。 博士导师对博士生的培养发挥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对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录取博士生时,也应重视博士生导师的观点,并使其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给予导师较多的决定权。 我校从2010年开始,对初试成绩不符合学校复试线要求而具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的考生,只要有报考导师外的三名相关学科专业教师联名推荐,就有机会获得申请学院复试的机会。

5.4 加大资助力度,完善博士生奖助学配套措施,改善博士生生活条件

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充足的科研经费是博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博士生科研活动进行的物质保障,也是吸引优秀生源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校近年来对博士生资助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大幅度提高了脱产博士生的待遇,为有志于投身科学研究的优秀生源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从2014年9月起,我校将进一步提高博士奖助学金的资助力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博士生校长奖学金等多种资助并行。

5.5 积极推进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工作

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的研究生是从优秀的硕士生和本科生中选拔的,一般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这部分人本身就有浓厚的科研兴趣和培养潜质。从2010年开始,我校在取得学术型推荐免试硕士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按不超过当年博士生招生规模20%的比例,把有培养前途的优秀本科生选拔出来, 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6 结语

博士生生源质量直接影响其培养质量,各单位应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学科水平,以特色和实力吸引优秀生源,这是提高生源质量的长远之计。 同时,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革考试内容,不断完善博士生招生制度,把重点放在对考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科研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考察,把这些作为录取的关键性因素。

[1]张宗益,郑小林,冯斌,等.构建博士生招生内生性约束机制提升博士生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5).

[2]徐军海.博士生源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2(9).

猜你喜欢
初试博士生生源
考研初试高分未被录取,且慢提“猫腻”论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运用心理学定律管理班级初试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空乘招聘初试,走出“美丑”误区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