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腾飞的翅膀——南漳县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侧记

2014-04-08 21:23晓峰木超
湖北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南漳县全县教研

●特约通讯员山 晓峰 木超

小小的卫星接收点,向大山深处释放着巨大的知识能量;无限的网络空间,延伸着乡村师生放眼世界的目光;林立的多媒体教室,搭建起农村教育跨越发展的平台。如今,南漳县的许多农村学校都搭上了“教育信息化”这趟现代列车。

南漳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以东。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南漳县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存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不均衡的现象。然而,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这一切正在被一步步改写。

轻点鼠标,架起与世界沟通的“天桥”

2013年11月21日,地处南漳县西南边陲的薛坪镇远景中心小学有了新鲜事儿。六年级学生张桂红在信息技术教师的指导下,轻点鼠标,打开南漳县教育局政务网站,全班同学第一次从电子白板上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当看到有关本校的信息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远景中心小学现有学生59名,因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因素影响,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一度成为薛坪镇教育的“短板”。“现在好了,学校配备了3台电脑、2块电子白板,所有教室和教师寝室都接通了网络,我们也能和城里教师一样享用优质资源了。”该校校长黄朝平说。

在2004年以前,南漳县除个别条件较好的城区学校才配备几台电脑、有几台投影仪辅助教学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教育信息资源严重不足。随后两年,少部分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教室,但是设备陈旧落后,不具备上网条件。由于基础教育信息化起点低、底子薄,全县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设施条件、应用水平、师生的信息素养、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随着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的实施,南漳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设备得到了极大改善。自2004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228个,为15所学校配备了远程视频会议教学系统,为19所学校配备了新的计算机教室,为59所学校建设了教师电子备课室,并配备了“班班通”及“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669个。截至目前,全县59所中小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98个教学点大多接通互联网,在全市山区县率先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在肖堰镇花庄中学,笔者看到教师电子备课室内有8台电脑,几名教师正在做多媒体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电子备课室旁是计算机教室,学校网络管理员说,学生没有信息技术课时,足够保证全校50名教师人手使用一台电脑。李庙镇完全小学地处南漳西北边远山区,教师们常用卫星收视设备,播放《小学英语空中课堂》等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观看外地的优秀教师讲课。县教育局视频会议系统覆盖了所有镇区初中学校,实现了各用户间的视频和语音双向传输,将教育局的管理效能更有效、更便捷地延伸到了基层学校,使偏远地区的师生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信息。相比以往的会议模式,视频会议极大地节约了管理运行成本。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打开了封闭的山门,架起了山里娃与外部世界沟通的“天桥”,使他们能够与城里孩子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普及应用,引发连锁反应

全县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初具规模后,如何应用这些先进的设施,使之服务好教学教研成为当务之急。县教育局副局长邹三星认为:“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知识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认识的过程。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师资培训因此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南漳县按照“面向学生、走进课堂、服务教学”的要求,把“应用”作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建立了分级培训、以校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体系。县教育局电教站组建专门的培训队伍,包括设备生产企业的专业人员、软件开发人员、教育信息技术人员等。平时以校为单位开展针对性培训,讲解设备和软件的操作使用技术,以及装备的维护、维修技术。假期统一组织教师分期分批参加省、市、县培训,内容涉及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远程教育管理员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让全县教师接受了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新思维、新观念。

在南漳县,多数学校的网络管理员都是兼职,既是信息技术课教师,又是电脑维修员、网络管理员、技术辅导员等,工作量很大。县教育局对他们的待遇作了细致安排,工作量计入课时,享受绩效工资和一定津贴。此举极大地调动了网络管理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保障了全县教育信息技术的高效发展。

县实验小学是配备“班班通”较早的学校,很多教师在首次使用这些设备时不知从何下手。该校网络管理员周以春身先士卒,定期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习如何制作课件辅助教学,下载丰富的网络资源充实教学,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类软硬件问题。通过形式多样、不同专题的校本培训,该校教师个个都能熟练使用电化教育设备。

现任李庙镇初级中学副校长彭才军,原来只是学校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凭着对信息技术的满腔热情和过硬的专业能力,他带领教师们一起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法,使全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该校教师在省、市、县组织的“五优”评比等活动中多次获奖,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在全县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彭才军也因此受到学校的破格提拔和重用。

教育信息化丰富了教研形式,传统的教研形式正在走向网络化。从县教研室到最基层的学校,全县性的合作探究活动、校际之间的联片教研活动、校内的自主教研活动,都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得富有生机。县教研室组建了各学科教研群,乡镇学校的教师坐在办公室就可以参与教学研讨,交流工作心得,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各科教研员每周抽出一天时间,分别就各校校本研修、各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惑进行答疑解难。各学校内部建立起了QQ群,开展有学科特点的交流。开展网络教研,使教研中心下移,为一线教师带来了便利,提高了教学教研质量。

教师的备课方式从传统的纸笔备课变为电子备课。教师们通过校园网络上传电子教案、课件、试题等,电子备课与课堂教学实现接轨,初步形成了校本网络教学资源。教育信息化也催生了新的集体备课方式,县实验中学等学校备课实行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同年级同学科每个教师分工完成每单元的教案,放到共享文档中,每个教师可对其他教师的教案进行修改。每周集体备课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使教学设计更科学,教学课件更适合课堂使用,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更有效的整合。

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知识传递。信息化课堂容量大,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年已55岁的东巩镇太坪完全小学语文教师伍朝贵经过一年的学习实践,现在已经能熟练打字,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的教学资料和素材,使用一些实用性强的课件辅助教学,把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学生们更喜欢他的课了。利用教育信息化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已经成为全县中小学教师的自觉行动。信息化的普及应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进行教育科研与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信息化,助力公平教育梦

“运用图片和动画演示,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容量大。”“以前教师用实物演示学生看不清楚,现在用白板教学,画面清晰,好理解。”在胡营中学召开的全县初中教学现场会上,与会人员在观摩一节九年级物理课后纷纷议论。

课堂上,授课教师利用电子白板讲授电路连接的方法,只见他轻点鼠标,白板上随即出现电池、开关、灯泡等元件的清晰图案,再点鼠标,呈现出线路连接的画面。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基本没有出现线路连接错误的现象。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近年来,南漳县组织教师利用卫星收视终端,收看《名师课堂实录》《英语空中课堂》等教学节目;利用网络,下载课程资源,制作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把以远教工程为载体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引进课堂教学,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在使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发生转变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悄然发生变化:从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

全县信息技术课按要求开齐开足课时,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上网常识,遇到部分难题,通过上网查资料就能自己解决,独立学习的能力增强。九集镇完全小学三年级学生赵锦怡过去不太喜欢英语,英语成绩在班级处于中游。自从教师用《小学英语空中课堂》资源及多媒体上课后,教学由抽象变得具体、枯燥变得生动,她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成绩也快速上升,自信心逐步增强。2012年5月,她在襄阳市第五届“育才杯”小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中,以流利的口语和得体的肢体语言获得一等奖,并代表襄阳市参加全省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夺得二等奖。

城关镇实验小学等学校开通了“一起作业网”,教师布置的网上作业学生在电脑上就能完成,不需要再写在作业本上。作业完成后,在线的同学还可以进行互动游戏。教师们只要登录网站,就能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全县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充分运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报道、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家校联系等。薛坪中学等学校每学期都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了解教育教学管理,走进课堂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状态,走进生活区了解孩子在校生活,既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促进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又拓展了教育空间。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成果显著。2011年以来,在省、市师生电教作品评选活动中,全县共有158件作品获省奖,1667件作品获市级奖励,涌现出了巡检中学山中月、李庙镇庄庙完全小学郭秀等一大批优秀教学能手,连续五年进入全省小学生英语口语决赛。南漳县电教站先后被省、市电教馆授予“团体优胜奖”“优秀组织奖”“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评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

教育信息化成为南漳县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器,使全县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和城区教师一样了,让农村学生在家门口就能观看外地的优秀教师讲课,让师生共同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逐步缩小了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

“如今,南漳教育云工程建设正在起步,届时将进一步拓宽教育资源共享范围,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为南漳基础教育的腾飞插上翅膀。”南漳县教育局局长聂在荣说。■

猜你喜欢
南漳县全县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彩色笔动起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南漳县城区幼儿园健康体检情况分析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妙笔生花